三、年龄回溯的理论解释(1 / 1)

人们提出了很多关于催眠中的年龄回溯过程的理论解释。有学者认为它是一个恢复早期思维和认知模式的过程,还有学者认为它是过去经验的一种再生,或者是想象力的一种活动形式,或者是让受术者相信催眠师所创设的那个环境的过程。无论我们采用哪一种理论,有一点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年龄回溯包括一系列的对觉察到的事实的整合。

概括来说,对年龄回溯有两种主要解释:一种观点认为年龄回溯是过去经验的复活和再现;另一种观点认为年龄回溯是受术者在催眠情况下,被催眠师欺骗了,而不知道真实的事实是怎样的。

(一)复活再现论

复活再现论是指年龄回溯中的受术者根据催眠师的指令,用一种活灵活现的方式重新体验过去的事件或者经历。显然,这种说法认为在年龄回溯中的这些记忆与真实经历是不能分离的,是回到了过去的认知模式中,是儿童时的心理发展过程和经历的总和。例如,第二个案例中的受术者,在催眠后讨论返回到7岁时的身体攻击行为时,谈到催眠师给出的指令与他曾经经历过的一次真实的攻击行为是非常相似的。但是这种观点并没有更多证据支持。纳施(Nash)的研究表明,年龄回溯中复活或再现的主要是情感的而不是认知的记忆部分。

(二)欺骗幻觉论

考奈尔(Connell)认为,年龄回溯中的受术者是暂时被欺骗了,因为催眠中的个体实际上非常相信催眠师的指令,这种主观的相信导致短暂性的幻觉,这是催眠的一个主要特征。这种观点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这些研究指出年龄回溯资料在逻辑上的矛盾,受术者表现出逻辑混乱的错误,足以让人怀疑年龄回溯中行为表现的真实性。但也不能仅仅因这种混乱的逻辑矛盾,就武断地认为所有年龄回溯的经历和故事都是受术者的幻觉和欺骗行为。这种不谐调不一致的结论很可能是观察者的一种推断,而不是受术者的故意欺骗。

从大量年龄回溯的研究中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共识:

①催眠中受术者在返童时的表现和实际情况不一定是一致的。

②受术者在返童中的表现常常比特定的年龄或者是小时候的表现要更优秀。

③受术者在对指导语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中是非常个性化的,他们理解指导语的方式在决定对年龄回溯做出什么反应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④年龄回溯更像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被试按照催眠师的要求来做。

再现论和幻觉论这两种关于催眠回溯的理论解释,都没有充分认识到上述事实,因此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理论界对年龄回溯的争议也和前世回溯一样永远不会停止。一些持批评态度的学者认为,这两种回溯都是催眠师“创造出来的记忆”(created memory)。笔者认为,前世回溯和年龄回溯的真实性问题及其理论解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方法是否有效。只要对治疗有帮助,我们何必拘泥于其真实性和理论解释的合理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