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催眠暗示技术(1 / 1)

一、设计暗示指令的原则

前面已提到,催眠术即暗示术,催眠治疗或催眠干预之所以能起作用,主要靠心理暗示。

当催眠状态进入适合治疗的深度后,催眠师可结合分析疗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等治疗技术发出暗示指令。后面我们会讲到,催眠的功能不只是心理治疗,为达到其他干预目的,也可以给予不同主题的暗示指令。

暗示指令是催眠治疗或干预成功的关键,一定要字斟句酌,精心设计,不能漫不经心,随口而出。指令得当,就能催无不应,术到功成。

设计暗示指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指令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

第二,指令词语简单浅显,易懂易行。

第三,指令目标明确,不含糊其词。

第四,指令可验证,能观察到执行结果。

第五,指令符合经验法则,能使人信服。

第六,指令不超出受术者的能力范围。

第七,指令逻辑一致,不可自相矛盾。

第八,指令要给潜意识留出反应时间。

第九,指令最好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

第十,指令最好每次一个,最多两个。

催眠指令必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要尊重受术者的人格,不能用有刺激性的或贬义的词语,以免造成受术者的心理压力、反感和抵触情绪。例如,“你像狗一样汪汪叫(或在地上爬、啃骨头)”的指令,即使在舞台催眠秀上,也不宜采用。

一般说来,肯定的指令比否定的指令更有影响力,因此要尽量避免使用“不”“不用”“不会”“不能”“不可”等否定词。“明天我不会头痛”是否定暗示;“明天我的头脑很清醒”则是肯定的;“我不会再欠债”是负面词语,“我会收支平衡”则是正面的。

指令要尽可能具体化,不要太空泛,如“努力争取成功”,不具有可操作性,应具体说明在哪方面取得成功,达到什么程度,以及如何努力。

暗示指令必须针对受术者本人,并为其能力所及。例如,“我相信别人喜欢我”,针对的是他人;而“我是一个令人喜欢的人”,则是一种自我信念。“我要她喜欢我”,不在受术者能力控制范围内;“我要增加对她的吸引力”,则是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做到的。靠双臂飞上天不可能,乘坐汽艇和飞机则符合经验法则。

暗示指令要坚定果断,不能含糊其词。例如,“今晚我大概能睡着”,或“我要尽量使自己睡着”,效果都不好,往往越努力越睡不着。若改成“今晚我一定能睡着”,则能很快入睡。

指令必须用最近将来时,而不是眼下这一刻。说“现在头痛消失了”不符合事实,因为头痛不可能在刹那间消失;说“我的头脑就要开始清新了,过一会儿疼痛会完全消失,我就会感觉很好”,这就留出了时间,让潜意识接受并实施暗示。

指令最好是动态的。静态的指令可能不真实,如“我学习很好”未必可信;“我的学习变得越来越好”则是动态的,易于为潜意识接受,并化为实际行为。

指令最好有时间限制。例如,“我要在一周内看完这本书”比“我想尽快看完这本书”更好,更可行。

要根据受术者进入催眠状态的深浅程度采用难易不同的暗示指令,浅度催眠状态用较易完成的暗示指令,在深度催眠状态下方可使用较难实现的暗示指令。

要让暗示指令起作用,重复是必要的。重要的话语讲三遍,才能深刻影响潜意识。但不能唠叨个没完,每个暗示指令可重复3~4遍,每隔3~4分钟重复一次,但不要机械重复,每次语句要略有变化,这样既能加深受术者的记忆和理解,又不会使受术者感到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