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在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贫困家庭儿童和离异家庭儿童四组处境不利儿童中,贫困儿童的公正感和生活满意度在四组儿童中最高,而歧视知觉在四组儿童中最低。在心理健康的各指标中,贫困儿童的幸福感、积极情绪和自尊在四组儿童中最高,而消极情绪在四组儿童中最低。此外,贫困儿童的问题行为在四组儿童中也是最低的。
在发展环境方面,贫困儿童生活中遇到的最大困境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较少。那么,贫困儿童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在比较贫困儿童与城市正常家庭儿童的发展结果时发现,贫困家庭儿童的整体幸福感与正常儿童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正常家庭儿童,自尊显著高于正常家庭儿童。这里,整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自尊都是考察主观幸福感的指标。这一结果提示我们,主观幸福感可能是贫困儿童较为敏感的心理问题。下面,我们将结合质性研究的结果对这一问题进行阐释。
研究者从北京市三个社区:新街口社区、明光村社区和安德路社区选取26户低保家庭进行深度访谈。这些家庭都接受国家的低保资助,并且家庭中孩子的年龄在6到14岁之间。访谈的内容涉及儿童的情绪、生活环境、生活满意度等方面。访谈者由发展心理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担任。为了营造良好的访谈气氛,研究者将访谈地点设在了被访谈者的家中,并请社区负责人带领研究者入户调查。访谈前研究者首先向被访者说明保密原则,并征求被访谈者同意后进行录音。访谈的录音资料收回后,研究者对所有的录音资料进行了逐字转录。对于所有的转录文件,研究者进行了质性内容分析。
首先,研究者发现,贫困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家庭资源的稀缺。低保家庭经济资源稀缺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孩子的学习经费,日常生活经费,家庭活动空间,医疗经费等。从采访的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低保家庭提到了孩子的学习经费稀缺问题,并且把它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占39%。而不能给孩子报辅导班、请家教等,也为家长带来了无助和愧疚。另外,生活经费稀缺被提及的次数也较多,占19%,这也是摆在低保家庭面前的一个严重问题。贫困家庭的经济水平在国民最低生活水平之下,几乎不能维持一个家庭几口人的生存。即便是他们申请了低保,有每个月几百块钱的经济来源,也远远不足以维持日常开销。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般不会向孩子隐瞒家中的经济困境。儿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物质的贫乏会不断影响着他们生活。因此,这种家庭资源稀缺可能是导致贫困儿童生活满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其次,贫困儿童会产生各种情绪问题,情绪稳定性较低。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贫困儿童最容易产生的消极情绪包括:愤怒、抑郁、敌意和空虚烦躁。例如,有8名被试诉说自己情绪稳定性极差,非常情绪化。有6位学生甚至在做自我评价的时候就提到自己“爱发脾气”或者“情绪化”。在这类群体中,出现最多的消极情绪就是“愤怒”和“敌意”。而引起贫困儿童正向情绪的原因中,物质的满足占了较大的比重。另外,由于长期的生活贫困,导致父母的情绪状态十分不稳定,甚至导致夫妻关系破裂。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的情绪阴影下,必然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重要影响。
通过以上结果可以发现,由于低保家庭的经济资源稀缺,不能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导致儿童的生活满意度下降;同时,生活在贫困环境中,儿童会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和更少的积极情绪,这导致了情绪的不稳定。而以往的研究也表明,低保家庭成人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低于非低保家庭,并且体验到较少的积极情感和较多的消极情感(马晓云,2006)。结合上面的分析结果,可以推断,贫困儿童的幸福感(以生活满意度、积极消极情绪、自尊和总体幸福感为指标)是这类儿童最突出的心理问题之一。对此,很多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也表明,贫困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幸福感的缺失(张彬,2007;余欣欣,2007)。那么,贫困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低保家庭的亲子冲突最为突出,表现为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孩子做错事等原因,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经常发生冲突。低保家庭中,儿童父母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忽略方式方法,加之父母对孩子望子成龙心切,不免急于求成,恨其不争,进而采取粗暴的方式,导致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冲突。在冲突的过程中,不管孩子采取积极或消极的方式进行应对,都最终会让他们体验到消极的情绪情感。频繁的家庭冲突不仅伤害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破坏家庭和谐,也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自信,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留下了隐患。特别是,对孩子的主观幸福感造成消极影响,导致儿童主观幸福感的降低。
总之,贫困家庭的资源稀缺会导致儿童的生活满意度降低,而家庭亲子冲突的频繁又会导致贫困儿童的情绪不稳定,积极情绪较少,整体的幸福感也较低。处于6至14岁的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发展的快速阶段,贫困导致的心理健康下降势必对这些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目前,我国对贫困家庭的幸福感研究中,研究对象大多数集中在大学生、成人,很少有量化的研究涉及中、小学生;并且,对贫困儿童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也较少。在本部分中,我们将系统分析造成贫困儿童主观幸福感缺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