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参考文献(1 / 1)

西文文献

1.Karl Marx/Friedrich Engels,Die Heilige Familie und Schriften von Marx von Anfang 1844 bis Anfang 1845,Marx Engels Gesamtausgabe,Band 3,Marx-Engels-Verlag G.M.B.H.,Berlin,1932.

2.Karl Marx,Der historische Materialisumus,Die Frühschriften,Hrsg.Von S.Landshut und J.P.Mayer.Bd.1,Leipzig,1932.

3.Karl Marx,Kritik des Hegelschen Staatsrechts,In:MEGA Ⅰ-2,Dietz Verlag,Berlin,1982.

4.Karl Marx,Zur Judenfrage,In:MEGA Ⅰ-2,Dietz Verlag,Berlin,1982.

5.Karl Marx,Zur Kritik der Hegelschen Rechtsphilosophie,Einleitung,In:MEGA Ⅰ-2,Text,Apparat,Dietz Verlag,Berlin,1982.

6.Karl Marx,?konomisch-philosophische Manuskripte,In:MEGA Ⅰ-2,Dietz Verlag,Berlin,1982.

7.Karl Marx,Aus James Mill:?lémentsd ' économie politique,In:Karl Marx /Friedrich Engels Exzerpte und Notizen 1843 bis Januar 1845,MEGA IV-2,Dietz Verlag,Berlin,1981.

8.Karl Marx/Friedrich Engels,Die Deutsche Ideologie,MEW Band 3,Dietz Verlag,Berlin,1958.

9.Vorabpublikationaus Band 5 der ErstenAbteilung der MEGA :Karl Marx,Friedrich Engels,Joseph Weydemeyer,Die Deutsche Ideologie,Marx Engels Jahrbuch 2003,Akademie Verlag GmbH,Berlin,2004.

10.Karl Marx,?konomische Manuskripte 1857/58,In:MEGA Ⅱ-1.1,Ⅱ-1.2,Dietz Verlag,Berlin,1976,1981.

11.Karl Marx,?konomische Manuskripte und Schriften 1858—1861,In:MEGA Ⅱ-2,Dietz Verlag,Berlin,1980.

12.Karl Marx,Das Kapital,Kritik der politischen ?konomie,Bd.I,In:MEW 23,Dietz Verlag,Berlin,1979.

13.Karl Marx,Das Kapital,Kritik der politischen ?konomie,Bd.3,Dietz Verlag,Berlin,1973.

14.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Differenzdes Fichteschen und Schellingschen Systems der Philosophie(1801),In: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s Werke in zwanzig B?nden 2,Theorie Werkausgabe,Suhrkamp,1970.

15.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über die wissenschaftlichen Behandlungsarten des Naturrechts,seine Stelle in der praktischen Philosophie und sein Verh?ltniszu den positiven Rechtswissen schaften,Kritisches Journal der Philosophie,Bd.Ⅱ,Stück 2,1802,und Stück 3,1803,In: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s Werke in zwanzig B?nden 2,Theorie Werkausgabe,Suhrkamp,1970.

16.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System der Sittlichkeit,Reinschriftentwurf(1802/03),In: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Schriften und Entwürfe(1799-1808),Gesammelte Werke,Bd.5,Felix Meiner Verlag,Hamburg.

17.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Jenaer Systementwürfe I,Das System der speculativen Philosophie,Fragmenteaus Vorlesungsmanuskriptenzur Philosophieder Natur und des Geister(1803/04),In:Gesammelte Werke,Bd.6,Felix Meiner Verlag,Hamburg,1975.

18.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Jenaer Systementwürfe Ⅱ,Logik,Metaphysik,Naturphilosophie,Fragment einer Reinschrift(1804/05),In:Gesammelte Werke,Bd.7,Felix Meiner Verlag,Hamburg,1971.

19.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Jenaer Systementwürfe Ⅲ,Naturphilosophie und Philosophie des Geistes,Vorlesungsmanuskriptzur Realphilosophie(1805/06),In:Gesammelte Werke,Bd.8,Felix Meiner Verlag,Hamburg,1976.

20.G.W.F.Hegel,Ph?nomenologie des Geistes,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Werke 3,Suhrkamp,1986.

21.G.W.F.Hegel,Enzyklop?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1830),Dritter Teil,Die Philosophie des Geistes,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Werke 10,Suhrkamp,1970.

22.G.W.F.Hegel,Enzyklop?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1830,Felix Meiner Verlag,Hamburg,1969.

23.G.W.F.Hegel,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oder Naturrecht und Staatswissenschaft im Grundrisse,In: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Werke 7,Suhrkamp,1986.

24.August Graf von Cieszkowski,Prolegomenazur Historiosophie,Berlin,1838.

25.Georg Luk?cs,Geschichte und Klassenbewuβtsein,In:Georg Luk?cs Werke,Frühschriften Ⅱ,Band 2,Luchterhand,1968.

26.Georg Luk?cs,Der Junge Hegel und die Probleme der kapitalistischen Gesellschaft,Aufbau-Verlag,Berlin,1954.

27.Georg Lukács,Moses Hess und die Probleme der idealistischen Dialektik,In Archiv für die Geschichte des Sozialismus und der Arbeiterbewegung,Ⅻ.,Lpz.,1926.

28.Karl Rosenkranz,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s Leben,1844,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Darmstadt,1969.

29.V.Adoratskij,Einleitungzumdritten Band der ersten Abteilung,In:Marx Engels Gesamtausgabe,Band 3,Marx-Engels-Verlag G.M.B.H.,Berlin,1932.

30.Alfred Schmidt,Der Begriff der Natur in der Lehre von Marx,Europ?ische Verlagsanstalt,1962,Neuauflage,1971.

31.Briger P.Priddat,Hegel als ?konom,Duncker & Humblot GmbH,1990.

32.H.Kimmerle,Das Problem der Abgeschlossenheit des Denkens,In HS /Beiheft 8,2.erweiterte Auflage,Bonn,1982.

33.L.Siep,Der Kampf um Anerkennung,Zu Hegels Auseinand ersetzungmit Hobbes in den Jenaer Schriften,in Hegel-Studien,Bd.9,1974.

34.Auguste Cornu und Wolfgang M?nke,Einleitung,In:Moses Hess,Philosophische und sozialistische Schriften 1837-1850,Eine Auswahlherausgegeben und eingeleitet von Auguste Cornu und Wolfgang M?nke.Akademie Verlag,Berlin,1961.

35.Auguste Cornu,Moses Hess et la gauche hégélienne,Paris,1934.

36.Auguste Cornu,Karl Marx und Friedrich Engels,Leben und Werk,Berlin,Bd.,Ⅰ,1954,Bd.,Ⅱ,1962,Bd.,Ⅲ,1968.

37.Auguste Cornu,Karl Marx und die Entwicklung des modernen Denkens,Berlin,1950.

38.Wolfgang M?nke,Neu Quellen zur Hess-Forschung,Berlin,1964.

39.Nikolai I.Lapin,Vergleichende Analyse der drei Qullen des Einkommens in den “?konomisch-philosophischen Manuskripten ”vor Marx,In:Deutsche Zeitschrift für Philosophie,Heft 2,17.Jahrgang 1969.

40.Jürgen Rojahn,Der Fall der sog .“?konomisch-philosophischen Manuskripte aus dem Jahre 1844”,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ocial History,volume XXVⅢ-1983-part 1,Amsterdam.

41.Jürgen Rojahn,The Emergence of a Theory:The Importance of Marx 's Notebooks Exemplified by those from 1844,Rethinking Marxism,No.,4,2002.

42.Inge Taubert,Plobleme und Fragen zur Datierung der “?konomisch-philosophischen Manuskripte ”von Karl Marx,In:Beitr?ge zur Marx-Engels-Forschung,3,Berlin,1978.

43.Inge Taubert,Zur interpretain der ?konomisch-philosophischen Manuskript In:Marxistische Studien .Jahrbuch des IMES.Sonderband I,1982.

44.Alfred Krella,Der Mensch als Sch ?pfer seiner selbst,Berlin,1958.

45.Gottfried Stiehler,Die Dialektik in Hegels Ph?nomenologie des Geistes,Berlin,1964.

46.Axel Honneth,Kampf um Anerkennung,Zurmoralischen Grammatik sozialer Konflikte Miteinemneuen Nachwort,Suhrkamp,1994.

47.Han Lixin,Criticism of Theory of “Civil Society ”of Chinese Scholars:Problem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Private Property and Difference of Wealth,I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cision Ethics,Volume VII.3.Summer 2011.

日文文献

1.ヘーゲル『人倫の体系』上妻精訳、以文社、1995年。

2.ヘーゲル『精神現象学』長谷川宏訳、作品社、1998年。

3.マルクス『経済学=哲学手稿』三浦和男訳、青木書店、1974年。

4.マルクス『経済学·哲学草稿』城塚登、田中吉六訳、岩波書店、1986年。

5.マルクス『経済学·哲学手稿』藤野渉訳、大月書店、1963年。

6.マルクス『経済学ノート』杉原四郎·重田晃一訳、未来社、1962年。

7.モーゼス·へス『初期社会主義論集』山中隆次、畑幸一訳、未来社、1970年。

8.ルカーチ『若きヘーゲル』(上)、『ルカーチ著作集』(10)生松敬三、元浜清海訳、白水社、1969年。

9.ルカーチ『若きヘーゲル』(下)、『ルカーチ著作集』(11)生松敬三、元浜清海、木田元訳、白水社、1969年。

10.ルカーチ『若きマルクス』平井俊彦訳、ミネルヴァ書房、1965年。

11.ルカーチ『モーゼス·へスと観念弁証法の諸問題』良知力、森宏啓二訳、未来社、1972年。

12.N.I.ラーピン「マルクス『経済学·哲学草稿』における所得の三源泉の対比的分析」細見英訳、『思想』1971年3月号。

13.J.ローヤン「いわゆる『1844年経済学·哲学草稿』問題」山中隆次訳『思想』、1983年8月号。

14.J.ローヤン「インタビュー 1944年のマルクスの『草稿』と『抜粋ノート』の編集をめぐって」『季報唯物論研究』第110号、2009年11月。

15.I.タウベルト「カール·マルクスの『経済学·哲学手稿』の日付に関する問題および疑問点」渋谷正訳、『現代の思想』38号、青木書店、1979年12月号所収。

16.マルクス·カテゴリー事典編集委員会編『マルクス·カテゴリー事典』青木書店、1998年。

17.的場昭弘、内田弘、石塚正英、柴田隆行編『新マルクス学事典』弘文堂、2000年。

18.藤野渉『史的唯物論と倫理学』新日本出版社、1972年。

19.金子武蔵『ヘーゲル』以文社、1980年。

20.金子武蔵編『ヘーゲルの精神現象学』筑摩書房、1996年。

21.梅本克己『マルクス主義における思想と科学』三一書房、1964年。

22.梅本克己『唯物史観と経済学』現代の理論社、1971年。

23.城塚登『若きマルクスの思想』勁草書房、1970年。

24.清水正徳「自己疎外論の発展」神戸大学文学会『研究』、1957年。

25.大井正『唯物史観の形成過程』未来社、1968年。

26.大井正『唯物史観における個人概念の探求』未来社、1970年。

27.平田清明『市民社会と社会主義』岩波書店、1969年。

28.平田清明『経済学と歴史認識』岩波書店、1971年。

29.望月清司『マルクス歴史理論の研究』岩波書店、1973年。

30.望月清司、森田桐郎『社会認識と歴史理論』日本評論社、1974年。

31.良知力『ヘーゲル左派と初期マルクス』岩波書店、1987年。

32.良知力『ヘーゲル左派論叢』御茶ノ水書房、1985年。

33.良知力『資料ドイツ初期社会主義者とヘーゲル左派』河出書房新社、1976年。

34.良知力『マルクス批判者群像』平凡社選書、1971年。

35.良知力『初期マルクス試論 現代マルクス主義の検討とあわせて』未來社、1971年。

36.広松渉「初期マルクス像の批判的再構成」、『広松渉著作集』第8巻、岩波書店、1997年。

37.広松渉『マルクス主義の成立過程』(1984年選書版)、『広松渉全集』第6巻、岩波書店、1997年。

38.広松渉『社会主義の根本理念』、『広松渉コレクション』第2巻、情報出版、1995年。

39.広松渉『資本論の哲学』現代評論社、1974年。

40.広松渉『物象化論の構図』岩波書店、1983年。

41.広松渉『世界の共同主観的存在構造』勁草書房、1991年。

42.広松渉『マルクス主義の地平』勁草書房、1969年。

43.広松渉『エンゲルス論』(新装復刻版)、情況出版、1994年。

44.広松渉『唯物史観の原像』三一書房、1971年。

45.広松渉『青年マルクス論』平凡社、1971年。

46.広松渉·望月清司「『ドイツ·イデオロギー』の持分問題をめぐって」、『ノイエ·ツァイト』、1975年3月。

47.岩崎允胤編『現代の文化·倫理·価値の理論』大阪経済法科大学出版部、1998年。

48.岩崎允胤編『実践的唯物論の方法と視角』(上、下)汐文社、1979年。

49.細見英「マルクスとヘーゲル——経済学批判と弁証法——」、『「資本論」の成立』岩波書店、1967年。

50.細見英『経済学批判と弁証法』未来社、1979年。

51.細見英「訳者のまえがき」、N.I.ラーピン「マルクス『経済学·哲学草稿』における所得の三源泉の対比的分析」、『思想』1971年3月号。

52.山田鋭夫ほか編『コメンタール『経済学批判要綱』』(上下)、日本評論社、1974年。

53.山田鋭夫『経済学批判の近代像』有斐閣、1985年。

54.内田弘『「経済学批判要綱」の研究』新評社、1982年。

55.内田弘『中期マルクスの経済学批判』有斐閣、1985年。

56.森田桐郎「『ジェームズ·ミル評注』——市民的ゲゼルシャフトの批判的·経済学的認識の形成(上)」『現代の理論』、1971年5月号。

57.現代の理論編集部編『マルクス·コメンタールⅠ』現代の理論社、1972年。

58.現代の理論編集部編『マルクス·コメンタールⅡ』現代の理論社、1975年。

59.中川弘「『経済学·哲学草稿』と『ミル評注』」福島大学『商業論集』第37巻第2号、1968年10月。

60.大島清『資本論への道』東京大學出版会、1968年。

61.畑孝一「解説——ヘスとマルクス——」、モーゼス·へス『初期社会主義論集』山中隆次·畑孝一訳、未来社、1970年。

62.山中隆次「ヘスとマルクス——経済的疎外を中心として——」下、『経済理論』63号、1961年。

63.山中隆次「『経済学·哲学草稿』と『抜粋ノート』の関係——うーピン論文によせて」『思想』569号、1971年11月。

64.山中隆次『マルクス パリ草稿——経済学·哲学·社会主義』お茶の水書房、2005年。

65.山中隆次『初期マルクスの思想形成』新評社、1972年。

66.山中隆次「ヘスとマルクス——ドイツ古典哲学とフランス社会主義の結合を中心として——」、経済学史学会編『資本論の成立』岩波書店、1967年。

67.服部文男「『経済学·哲学草稿』の『第二手稿』および『第二手稿』をめぐって」、岡田有与好、広中俊雄、樋口陽一編『社会科学と諸思想の展開』創文社、1977年。

68.服部文男『マルクス主義の形成』青木書店、1984年。

69.山之内靖「初期マルクスの市民社会像」『現代思想』1976年8月—1978年1月。

70.山之内靖『受苦者のまなざし——初期マルクスの再興』青土社、2004年。

71.細谷昂『マルクス社会理論の研究』東京大學出版会、1979年。

72.细谷昂、畑孝一、中川弘、汤田胜『经济学哲学手稿』有斐阁、1990年。

73.大谷禎之介『図解 社会経済学』桜井書店、2004年。

74.松本健一編『詳解現代論争事典』流動出版株式会社、1980年。

75.田畑稔『マルクスと哲学』新泉社、2004年。

76.田畑稔「インタビュー 1844年のマルクスの『草稿』と『抜粋ノート』の編集をめぐって」『季報唯物論研究』第110号、2009年11月。

77.島崎隆『ヘーゲル弁証法と近代認識』未来社、1993年。

78.島崎隆『ポスト·マルクス主義の思想と方法』こうち書房、1997年。

79.岩佐茂ほか編『「ドイツ·イデオロギー」の射程』創風社、1992年。

80.岩佐茂ほか編『ヘーゲル事典』未来社、1991年。

81.岩佐茂、島崎隆編著『精神の哲学者』創風社、2003年。

82.石塚正英編『ヘーゲル左派』法政大学出版局、1992年。

83.岩淵慶一『初期マルクスの批判哲学』時潮社、1986年。

84.岩淵慶一『増補:マルクスの疎外論』時潮社、1986年。

85.渋谷正「『経済学·哲学手稿』研究におけるタウベルト論文の意義」、『現代と思想』第38号、1979年。

86.渋谷正「『経済学·哲学草稿』とパリ·ノートをめぐる問題」、『経済』、1983年8月号。

87.渋谷正「『経済学·哲学草稿』とパリ·ノートをめぐる研究の新段階」、『経済』、1984年6月号。

88.渋谷正「『パリ·ノート』の執筆順序」、鹿児島大学法文学部『経済学論集』35号、1991年。

89.岡崎栄松「いわゆるパリ·ノートと『経済学·哲学草稿』について——『ラーピン論文』公表以前を中心として——」、『立命館経済学』第39巻第1号、1990年4月。

90.福吉勝男『自由と権利の哲学——ヘーゲル「法·権利の哲学講義」の展開』世界思想社、2002年。

91.渡辺憲正『近代批判とマルクス』青木書店、1989年。

92.山口誠一『ヘーゲル哲学の根源』法政大学出版局、1989年。

93.平子友長『社会主義と現代世界』青木書店、1989年。

94.平子友長「疎外論と物象化論」、『マルクス没後100年―『資本論』の現代的意義』青木書店、1984年。

95.平子友長「マルクスの経済学批判の方法と弁証法」、『唯物論』第8号、1977年11月。

96.平子友長「『資本論』の弁証法の基本性格——『転倒の論理』」、岩崎允胤等編『弁証法と現代』法律文化社、1987年。

97.山本広太郎『差異とマルクス——疎外·物象化·物神性』青木書店、1985年。

98.植松邦彦『市民社会とはなにか』平凡社新書、2010年。

99.佐山圭司「『人倫の体系』におけるヘーゲルの経済学の受容」、『へーゲル哲学研究』第8号、2002年。

100.佐山圭司「イェーナ期ヘーゲルのスミス受容」、『へーゲル哲学研究』第9号、2003年。

101.片山善博『自己の水脈——ヘーゲル「精神現象学」の方法と経験』、創風社、2002年。

102.韓立新『エコロジーとマルクス』時潮社、2001年。

103.韓立新「中国の市民社会論批判」、『一橋社会科学』第6号、2009年3月。

中文文献

1.马克思:《〈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单行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马克思:《评一个普鲁士人的〈普鲁士国王和社会改革〉一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7.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8.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0.马克思:《致阿尔诺德·卢格(1843年9月)》、《致阿尔诺德·卢格(1842年3月5日)》、《致阿尔诺德·卢格(1843年3月13日)》、《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44年8月11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初稿片段》、《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3.马克思:《1861—63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马克思:《马克思致斐迪南·拉萨尔(1858年2月22日)》、《马克思致恩格斯(1858年4月2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5.马克思:《给〈社会民主党人报〉的编辑约·巴·施韦泽的信(1865年1月24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7.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8.恩格斯:《大陆上社会改革的进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9.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0.恩格斯:《1888年英文版序言》,《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1.恩格斯:《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2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3.列宁:《卡尔·马克思书目》,《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4.马克思:《“巴黎笔记”选译》,王福民译,北京图书馆马列著作研究室编:《马恩列斯研究资料汇编》(1980),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

25.[英]洛克:《政府论》(上、下),瞿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6.[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余涌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7.[英]亚当·斯密:《国富论》(上册),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28.[德]费希特:《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29.[德]费希特:《伦理学体系》,梁志学、李理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30.[德]黑格尔:《耶拿体系(1804—1805):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杨祖陶译,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31.[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下),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32.[德]黑格尔:《精神哲学》,杨祖陶译,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3.[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34.[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35.[德]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荣震华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36.[德]费尔巴哈:《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洪谦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版。

37.[德]费尔巴哈:《未来哲学原理》,洪谦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

38.[德]莫泽斯·赫斯:《赫斯精粹》,邓习议编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9.[德]莫泽斯·赫斯:《论货币的本质》,刘晫星译,见《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第7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0.[德]蒲鲁东:《什么是所有权》,孙署冰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41.[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42.[匈]卢卡奇:《青年黑格尔》,王玖兴选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43.[法]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44.[法]奥古斯特·科尔纽:《马克思恩格斯传》Ⅰ,刘丕坤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版。《马克思恩格斯传》Ⅱ,王以铸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版。

45.[苏]卢森贝:《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学说发展概论》,方钢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版。

46.[苏]奥伊则尔曼:《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及其解释》,刘丕坤译,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7.[苏]奥伊则尔曼:《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异化问题》,见中央编译局马恩室编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8.[美]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见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编译:《西方学者论〈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49.[法]依波利特:《马克思与黑格尔研究》,杜小真译,见张世英主编:《新黑格尔主义论著选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50.[美]赫伯特·马尔库塞:《理性和革命——黑格尔和社会理论的兴起》,程志民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

51.[德]卡尔·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李秋零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52.[英]戴·麦克莱伦:《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53.[法]科耶夫:《黑格尔导读》,姜志辉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54.[加]查尔斯·泰勒:《黑格尔》,张国清、朱进东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55.[德]阿克塞尔·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胡继华译,曹卫东校,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56.[美]莱文:《不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臧峰宇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7.[日]岩渊庆一:《日本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韩立新译,《清华哲学年鉴》(2004),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8.[日]山之内靖:《受苦者的目光:早期马克思的复兴》,彭曦、汪丽影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9.[日]内田弘:《新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研究》,王青、李萍、李海春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0.[日]望月清司:《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韩立新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1.[日]广松涉:《唯物史观的原像》,邓习议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2.[日]广松涉:《物象化论的构图》,彭曦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3.[日]广松涉编译:《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彭曦译,张一兵审订,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4.[日]城塚登:《青年马克思的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尚晶晶等译,求实出版社1988年版。

65.[日]渡边宪正:《共同体和共同社会理论》,见《新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韩立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6.[日]平子友长:《“物象化”与“物化”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4期。

67.[德]尤根·罗扬:《理论的诞生——以1844 年笔记为例》,赵玉兰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2期。

68.黄楠森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1卷,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

69.陈先达、靳辉明:《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陈先达文集》第2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0.孙伯鍨:《卢卡奇与马克思》,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1.李德顺:《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72.俞吾金:《从康德到马克思——千年之交的哲学沉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3.王永昌:《实践活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74.侯才:《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75.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6.张一兵主编:《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原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7.张一兵、韩立新:《是“日本马克思主义”还是“日本新马克思主义”?——关于日本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定位的对话》,《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年3月25日第6版、4月6日第6版。

78.吴晓明:《形而上学的没落——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的当代解读》,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9.唐正东:《从斯密到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的历史性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0.魏小萍:《探求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81.魏小萍:《追寻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2.安启念:《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结构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1期。

83.安启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84.王南湜:《广松涉对马克思理论的物象化论阐释及其扩展》,《学术研究》2007年第6期。

85.张盾:《交往的异化:马克思〈穆勒评注〉中的“承认”问题》,《现代哲学》2007年第5期。

86.张盾:《马克思实践哲学视野中的“承认”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1期。

87.王凤才:《霍耐特承认理论思想渊源探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4期。

88.刘森林:《重思“物化”——从Verdinglichung与Versachlichung的区分入手》,《哲学动态》2012年第10期。

89.聂锦芳:《〈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赫斯”问题》,见韩立新主编:《新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0.唐正东:《〈穆勒评注〉中“交往异化”的准确内容及其思想史地位》,《现代哲学》2008年第4期。

91.鲁克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原因及其评价》,《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5期。

92.鲁克俭:《“陶伯特说”与“罗扬说”:我们该采信哪个?》,《现代哲学》2008年第3期。

93.刘宗碧:《对望月清司关于“自然的异化”观点的分析》,《哲学动态》2011年第9期。

94.姜海波:《私有财产的外化与交往异化——解读〈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现代哲学》2008年第3期。

95.夏莹:《黑格尔“精神”概念的构造方式及其社会内核——基于青年马克思哲学视域的考察》,《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96.罗纲:《社会关系的无意识与不作为——卢卡奇对Verdinglichung与Versachlichung的区分》,《哲学动态》2012年第10期。

97.韩立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市民社会概念(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4期。

98.韩立新:《〈巴黎手稿〉的文献学研究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1期。

99.韩立新:《〈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马克思的转折点——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现代哲学》200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