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马克思从称赞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入手,但最终却发现了黑格尔辩证法的伟大意义。这一结果不仅出乎读者的意料,甚至也可能出乎马克思本人的意料。因为,马克思的本意是要批判黑格尔而高扬费尔巴哈,但在论述过程中,他却发现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劳动、人的自我生成以及异化辩证法的积极意义。尽管当时马克思并没有公开批评费尔巴哈,但就其思想内容而言,《第三手稿》中的确已经包含了1845年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内容。作为一个事实,在[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的字里行间中,他已经透露出了对费尔巴哈的不满和对黑格尔的肯定,譬如:“我们既要说明这一运动在黑格尔那里所采取的抽象形式,也要说明这一运动在黑格尔那里同现代的批判即同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所描述的同一过程的区别;或者更正确些说,要说明这一在黑格尔那里还是非批判的运动所具有的批判的形式。”[70]而且,在前面引用的1844年下半年马克思所作的笔记中第4)点上,马克思已经发现了费尔巴哈欠缺对“感性行动、实践以及现实的活动”的理解。因此,那种认为《巴黎手稿》中还没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思想的说法与事实不符,低估了《巴黎手稿》中马克思所达到的思想水平。
一般认为,马克思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得益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或者以异化论为核心的人道主义,费尔巴哈是马克思走向共产主义的中介。这种说法不能说错,但是如果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主线来看,黑格尔的哲学,特别是以异化为核心的辩证法在这一思想转变中的作用绝不逊色于费尔巴哈。特别是对《手稿》中的共产主义理论而言,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逻辑毋宁说更为根本。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转变时期,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个比费尔巴哈哲学更为重要的中介。
卢卡奇是一个比较早地意识到黑格尔辩证法意义的人。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新版序言”中,他这样写道:“对任何想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的人来说,恢复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传统是一项迫切的义务。《历史与阶级意识》代表了当时想要通过更新和发展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方法论来恢复马克思理论的革命本质的也许是最激进的尝试。……因为普列汉诺夫等人过高估计了费尔巴哈作为黑格尔与马克思之间的中介的作用。……这就是异化问题。它在这本书中,从马克思以来第一次被当作对资本主义进行革命批判的中心问题,而且它的理论史的方法论的根基被追溯到黑格尔的辩证法。”[71]尽管卢卡奇如此地肯定了黑格尔辩证法对于早期马克思思想转变的意义,但是正如我们在下一章中将要看到的,他却没能发现《第一手稿》与《第三手稿》中的异化之间的区别,结果没能公允地对待黑格尔的异化辩证法。
[1] Marx,MEGA Ⅰ-2,S.32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页。
[2] Marx,MEGA Ⅰ-2,S.39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7页。
[3] Marx,MEGA Ⅰ-2,S.39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7—198页。
[4]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77页。
[5] Marx,MEGA Ⅰ-2,S.40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页。
[6] Marx,MEGA Ⅰ-2,S.39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7页。
[7] Marx,MEGA Ⅰ-2,S.40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页。
[8]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77页。
[9] Marx,MEGA Ⅰ-2,S.400f。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0页。
[10] Marx,MEGA Ⅰ-2,S.41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8页。
[11] Marx,MEGA Ⅰ-2,S.40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1页。
[12] [德]费尔巴哈:《未来哲学原理》,洪谦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1页。
[13] Marx,MEGA Ⅰ-2,S.40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3—204页。引文有改动。
[14] Marx,MEGA Ⅰ-2,S.403f。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4页。引文有改动。
[15] [日]细见英:《第三手稿[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向藤野涉先生请教》,《解说马克思》Ⅱ,现代的理论社1975年版,第118页。
[16]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7页。
[17] Marx,MEGA Ⅰ-2,S.40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3页。
[18] Marx,MEGA Ⅰ-2,S.40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7页。引文有改动。
[19] Marx,MEGA Ⅰ-2,S.40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9页。
[20] Marx,MEGA Ⅰ-2,S.40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8页。
[21] Marx,MEGA Ⅰ-2,S.40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9页。
[22] Marx,MEGA Ⅰ-2,S.40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6页。引文有改动。
[23] Marx,MEGA Ⅰ-2,S.41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2页。
[24] Hegel,PG.,S.424。《精神现象学》(下),第110页。
[25] Marx,MEGA Ⅰ-2,S.41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3页。这一思想来源于费尔巴哈。费尔巴哈曾说:“黑格尔是一个认为思维凌驾一切的思想家——他要想掌握事情本身,但是却在事物的思想中去掌握;他要想站在思维之外,但是却在思维本身之中——因此便产生了理解‘具体’概念的困难。”([德]费尔巴哈:《未来哲学原理》,洪谦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3页)
[26] Marx,MEGA Ⅰ-2,S.90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91页。
[27] 参见吴晓明《形而上学的没落——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的当代解读》(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的第四章第一节“感性与超感性世界”。
[28] 参见吴晓明《形而上学的没落——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的当代解读》(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的第四章第一节“感性与超感性世界”,第341页。
[29] [德]卡尔·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李秋零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376页。
[30] Marx,MEGA Ⅰ-2,S.41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3页。
[31]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9页。
[32] Marx,MEGA Ⅱ-1.1,S.272。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9页。
[33] Marx,Das Kapital I,S.8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8页。
[34] Marx,Das Kapital I,S.198。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4页。
[35] Marx,Das Kapital I,S.57f。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页。引文有改动。
[36] Marx,MEGA Ⅱ-1.1,S.271f。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8页。引文有改动。
[37] Marx,MEGA Ⅱ-1.1,S.271。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8页。引文有改动。
[38] Alfred Schmidt,Der Begriff der Natur in der Lehre von Marx,Europ?ische Verlagsanstalt,1962,Neuauflage,1971,S.72.
[39] Vgl.,Schmidt,ibid.,S.209.
[40] Schmidt,ibid.,S.77.
[41] Marx,MEGA Ⅰ-2,S.40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8页。
[42] Marx,MEGA Ⅰ-2,S.40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6页。
[43] Marx,MEGA Ⅰ-2,S.36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页。
[44] Marx,MEGA Ⅰ-2,S.40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9页。
[45] Marx,MEGA Ⅰ-2,S.40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1页。
[46] Marx,MEGA Ⅰ-2,S.40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9页。
[47] Marx,MEGA Ⅰ-2,S.40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1页。
[48] Marx,MEGA Ⅰ-2,S.36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页。
[49] Vorabpublikation aus Band 5 der Ersten Abteilung der MEGA :Karl Marx,Friedrich Engels,Joseph Weydemeyer,Die Deutsche Ideologie,Marx Engels Jahrbuch 2003,Akademie Verlag GmbH,Berlin,2004,S.107。[日]广松涉编译:《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彭曦译,张一兵审订,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引文有改动。
[50] Marx,Das Kapital I,S.19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8页。
[51] Marx,MEGA Ⅰ-2,S.36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页。
[52] Marx,MEGA Ⅰ-2,S.36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页。
[53] Marx,MEGA Ⅰ-2,S.369f。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2页。引文有改动。
[54] 李德顺:《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98页。
[55] 王永昌:《实践活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86页。
[56] 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城塚登、田中吉六译,岩波文库1986年版,第97页。
[57] 参见[日]岩崎允胤编:《现代的文化、伦理、价值的理论》,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出版部1998年版,第43—44页。
[58] Marx,MEGA Ⅰ-2,S.36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2页。
[59] Marx,MEGA Ⅰ-2,S.36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页。
[60] Marx,MEGA Ⅰ-2,S.37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3页。
[61] [德]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荣震华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58页。
[62] [日]城塚登:《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劲草书房1974年版,第307页。
[63] Marx,MEGA Ⅰ-2,S.23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页。
[64] Marx,MEGA Ⅰ-2,S.38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
[65] Marx,MEGA Ⅰ-2,S.38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引文有改动。
[66] Marx,MEGA Ⅰ-2,S.43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2页。引文有改动。
[67] Marx,MEGA Ⅰ-2,S.41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6页。
[68] Vgl.,Marx,MEGA Ⅰ-2,S.413f。参见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6页及其以后。
[69] Marx,MEGA Ⅰ-2,S.41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7页。
[70] Marx,MEGA Ⅰ-2,S.40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1页。
[71] Georg Luk?cs,Geschichte und Klassenbewuβtsein,In:Georg Luk?cs Werke,Frühschriften II,Band 2,Luchterhand,1968,S.23。[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6—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