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赫斯的思想局限(1 / 1)

那么,当时的马克思与赫斯在思想上究竟有什么差别呢?如果对比赫斯的《行动的哲学》、《论货币的本质》与马克思的《巴黎手稿》,这一差别是多方面的。譬如说,赫斯从对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批判出发,强调意志、主观实践等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在哲学观上属于一个激进的主观唯心主义者;而当时马克思正从费尔巴哈的自然唯物主义和国民经济学的“经济唯物主义”两个方面吸收营养,并试图将它们与黑格尔的辩证法结合起来,在哲学观上已经开始向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转变。在对人的理解上,赫斯把人理解为一个费希特意义上的“活动性”或者精神性的“人”;而马克思则把人理解为处于私有制关系下的“现实的人”。在共产主义观上,赫斯试图从法国社会主义和德国哲学社会主义结合的角度去构建一种伦理共产主义;而马克思则是将英国的国民经济学、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德国的古典哲学结合起来,走一条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路,等等。

与本书的主题相关,这里我要着重强调构成两者上述差别的两点原因:即,同《巴黎手稿》中的马克思相比,(1)赫斯没有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2)他只是从表面上学习了国民经济学,并没有从实质上吸收国民经济学的成果。正是由于存在着这两大思想局限,赫斯虽然早于马克思走上社会主义者或者共产主义者的道路,但却无法完成“市民社会的解剖”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创立唯物史观的任务,最终这一任务只能由马克思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