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党内批评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法(1 / 1)

二、党内批评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法

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我们党解决党内矛盾包括人民内部矛盾的“利器”,是对错误思想的匡正、对错误做法的纠正,涉及批评者、被批评者、自我批评者等方方面面。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法,也就是毛泽东所提的“(党内批评)要注意政治”,要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不讲原则和方法的批评不仅达不到我们党“治病救人”和维护团结的目的,反而可能坏事。因此,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具体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这是毛泽东同志总结现实党内斗争的经验教训,制定的解决党内矛盾的一条正确方针。具体说来,就是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分清是非,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实践证明,实行或者违反这个方针,是区分批评正确与否的根本界限,也是党内批评能否见效的重要因素。

二是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党内批评是调节党的组织之间、党员与组织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这种批评主要是为了纠正错误、挽救同志。对犯错误的同志,要把“治病救人”作为出发点,开展严肃的批评,帮助改正缺点错误。没有批评帮助,就可能使犯错误的同志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也不能够警示别人、教育同志。只有坚持这个方针,才能教育本人、警示他人,增进党内团结。

三是强化党性原则。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敢于较真碰硬,不能因为怕得罪人、怕受打击报复而不敢

开展批评,也不能因为有错误的人是自己的领导、同事或亲朋好友就抹不开面子、当老好人;开展党内批评,不能泄私愤、图报复,不能闹无原则的纠纷。党内批评还要防止和反对自由主义,绝不能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下乱说,更不能相互包庇、掩盖问题,坚决反对和克服党内生活庸俗化倾向。

四是坚持实事求是。衡量批评正确与否有两个要素:一是有无事实依据,二是是否准确地分清是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坚持“团结—批评—团结”,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严肃认真提意见,满腔热情帮同志,决不能把自我批评变成自我表扬、把相互批评变成相互吹捧。

五是充分发扬民主。党内批评必须以党内民主作保证。党内生活中,人人都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权利和义务。领导要摆正位置,放下架子,与班子成员平等相待,诚恳接受批评意见,不能把行政职务带进党内。要鼓励大家讲真话、讲实话,力求把话说完、把问题讲透,不要随意打断、斥责,要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胸怀,要有闻过则喜、敢于纳言的心胸气量,不能对同志的批评帮助记恨记仇。

六是突出自我批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党员、干部必须严于自我解剖,对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剖析原因,认真整改。对待批评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能搞无原则的纷争。批评自己是批评别人的基础,也是过好党内生活

的基础。正确认识自己、解剖自己,坚持刀刃向内、先拿自己开刀,这不仅是一种觉悟,也是实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有效方法。如果批评别人义正辞严,批评自己轻描淡写,你的批评意见别人就很难真心接受。

七是讲究分寸尺度。《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批评必须出于公心,不主观武断,不发泄私愤。坚决反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庸俗哲学和好人主义,坚决克服文过饰非、知错不改等错误倾向。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讲问题要有尺度,不能小题大做、无限上纲,讲过头话、蛮横话;态度要诚恳,本着帮助他人的态度而不是整人的态度,更不能借机发泄私愤;语言要温和,义正而“辞和”,有理有据、深入浅出,防止造成会议气氛紧张、批评难以继续。

简单而言,把握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就是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不能把我们防身治病的武器给丢掉了。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作为共产党人,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批评要出以公心、态度诚恳、讲究方法,要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切忌从个人恩怨、得失、利害、亲疏出发看事待人”的要求,牢记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为了巩固党组织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根本目的,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惩前毖后”和“治病救人”的基本方针,在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中使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