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中国推动国际关系现代化的方略_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1 / 1)

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外战略的总纲,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指南。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对国际关系的塑造,有利于国际关系现代化的推进,同时又与国际关系现代化形成良性互动。

(一)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就开始一步步沦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变成了任列强宰割的羔羊。然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华民族开始了民族复兴的斗争,一批批仁人志士坚持不懈地探索拯救中国的道路,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独立而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场伟大的民族复兴斗争在20世纪取得了伟大胜利。

20世纪中国的命运是与世界几大潮流发展及国际体系变迁紧密相关的。今日的中国与20世纪初已不可同日而语。1900年,中国正遭受着“八国联军”的入侵,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受到空前的损害。那时,中国的命运是由西方列强主宰着的。但是百年之后,中国已走在复兴、崛起之路上,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让世界刮目相看。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世界潮流作用的结果,而中国的复兴又使诸多世界潮流更加壮大。这些潮流包括全球化、多极化、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特别是民族解放运动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非西方国家崛起。世界潮流的演进不依哪个国家、民族和集团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中国的崛起是除了自己以外任何力量都阻拦不了的。

然而,从大国崛起的经验教训中可见,一个国家在崛起进程中需要主动地同世界互动,让世界了解本国的战略目标和途径、手段,以减少崛起进程中不必要的阻力。从2002年始,中国战略研究界开始研究中国和平崛起问题。2003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中国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2004年下半年,在正式文件和讲话中开始使用“和平发展”。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完整阐述了“和平发展道路”的思想。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第一次以政府文告的形式,系统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问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宣布“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2011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和平发展道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得到确认。十八大之后,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中国面临和平崛起的“战略机遇期”

经过100多年的拼搏、奋斗,中华民族不仅争取到了民族独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通过改革开放,走上了繁荣富强、和平崛起的道路。新世纪之初,中国已经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地方。“世界工厂”、“新兴大市场”、“世界经济的引擎”等等桂冠被戴在中国头上。然而,中国并没有被这些桂冠盖住双眼,也没有陶醉于已取得的成就。中国在按既定的道路前进,要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领导人规划了战略步骤,即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提出了“战略机遇期”这个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字面上看,这个“机遇期”非同小可。首先是“战略性”的,而不是“战术性”的或其他什么机遇期。既然是战略性的,就是涉及全局的、影响长远发展的。其次是“重要”的,而不是一般的、可有可无的。再次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而不是“无所作为”或“小有作为”的。最后是“必须紧紧抓住”的,而不是“可抓可不抓”或“抓而不紧”的。

中国共产党历来是革命乐观主义者,在困难的时候能看到光明,看到成绩,以鼓舞士气。自从中国走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之路后,中国共产党一直善于看到国际国内形势中有利于自己的一面。在冷战期间美苏争霸正酣,军备竞赛激烈之际,邓小平就看到,世界和平的力量在上升,并且超过了战争的力量,世界大战能够推迟甚至避免,和平与发展是世界面临的两大课题,中国可以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在苏联东欧剧变、西方国家联合制裁中国的时候,邓小平却认为,世界上的矛盾多得很,有利于中国的因素还很多,中国应当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但是,像十六大这样明确提出有一个“战略机遇期”概念,还是首次。很显然,提出“战略机遇期”是通过对“全局”进行科学判断后得出的结论。之后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很好地把握了“战略机遇期”。中国一方面实现了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其他实力也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保持稳定发展,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

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明显变化,中国已经走进世界大舞台的中央,成为国际局势变化的一个重要变量。一些国家在观察中国时,不再是关注“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崛起”,而是关注“中国和平崛起后还能否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此同时,中国自身发展也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期,中国面临着来自内部的“中等收入陷阱”和来自外部的“修昔底德陷阱”。而许多国家在崛起进程中都未跨过这两个陷阱。那么,中国是否还存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这个问题的判断决定着中国的战略走向和崛起进程。

如果认真审视国际形势,特别是一些长期影响中国外部环境的大趋势,那些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如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科技进步、全球化、多极化。更为重要的是,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明显提升,从而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处境更为有利,维护国家利益和塑造国际环境的能力更为强大,这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

中国崛起虽然引起一些西方大国和中国周边国家的战略疑虑,进而导致它们同中国在一些问题上的摩擦、冲突增多,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综合实力增长对中国处理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更加有利,进而有利于中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首先是经济上,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世界各国同中国进行经济合作的意愿不断增强。当前,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普遍低迷,它们都更加看重同中国这个“世界经济引擎”的合作。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到中欧、中日之间的各种经济合作,都反映出发达国家都想抓住中国崛起这个机遇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复苏。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同样越来越重视同中国的经济合作。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金砖国家机制等就是这种合作进程的反映。中国同世界各国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有利于推动总体关系的发展,也有利于抵消、弱化因安全、军事、意识形态、领土领海权益等方面的矛盾和争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次是在全球治理上,中国实力的提升有助于各国增强同中国合作的愿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性问题不断增多,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来应对,而有实力和能力的国家自然会受到国际社会的青睐。近年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中国领导人的表现更受关注,就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寄予很高期望。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给予中国更多的份额,让中国专家进入领导层,既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实力和能力的认可,也反映出这些机构对中国未来所做贡献的预期。近些年来,从核不扩散问题到亚丁湾打击海盗,从应对气候变化到互联网安全与国际合作,中国的积极参与越来越受瞩目。中国在全球治理上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中国提升国际地位,也有利于中国维护、拓展国家利益。

最后是在地区安全与稳定上,中国实力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地区相关国家同中国的合作。中国作为一个亚洲大国,在维护亚洲及亚洲各区域的安全与稳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国的这种作用越来越明显,进而促进了相关国家加强同中国的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朝核六方会谈等既是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多边组织和机制,同时也是中国同相关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虽然近些年来一些同中国有利益矛盾的国家试图通过配合美国“重返东亚”来平衡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影响,但是它们并未因此而放弃在相关多边组织和机制中同中国合作。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和中国不断融入世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共同或相似的理念和价值,比如,中国要科学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则提倡包容性增长;中国要建设和谐世界,欧美则强调全球治理。共同的理念和价值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而实力增强使中国更有能力将理念和价值付诸实践。此外,随着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随着中国外交越来越成熟,中国与一些国家之间的各种矛盾,都能找到化解的渠道,而不至于破坏中国的总体外部环境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中国综合实力增强,不仅体现为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上,也体现在软实力上。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执政党的执政能力,而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认识、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的能力,特别是应对各种外部风险和挑战、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

经过90多年

的奋斗,60多年的执政,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已经越来越成熟,积累了丰富的应对各种外部风险与挑战的经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不断增强。仅就近20多年的历程来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既经受住了冷战结束、苏东剧变、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等重大国际事件的考验,也妥善应对了诸如“六·四”风波后西方的制裁、台海危机、炸馆事件、撞机事件等涉华突发事件的挑战。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中国也逐渐形成、建立了一整套应对外部风险和挑战的思路、方略、渠道和机制。特别是,党中央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对长期、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考验,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也就是说,在应对外部风险和挑战上,中国既有物质准备,也有精神准备。

总的来看,中国目前仍面临许多发展机遇,这些机遇与过去的机遇有所不同。虽然现在的机遇是以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竞争更为激烈为基础的,但是中国的发展却是在新的水平上,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条件和实力已经今非昔比,因此,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也更为丰富。

(三)和平发展是顺应世界潮流的战略选择

在世界历史上,因一些国家崛起而冲击现行的国际秩序和格局,进而引发国家间的冲突和战争,似乎已成了一种规律。然而,这种规律不能适用于当今世界,其根本原因在于时代不同了,当今世界处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求和平、谋发展是世界潮流。中华民族因顺应世界潮流,才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华民族也只有继续顺应世界潮流,才能真正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纵观世界历史,崛起的国家在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上,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之前。那时世界有许多所谓无主的土地,一些古老的国家尚处在前现代阶段。崛起的强国主要是向这些无主土地和落后国家扩张,通过发动一系列殖民战争来扩展本国的利益。第二阶段从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正如列宁所分析的那样,到了20世纪初,“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新崛起的强国如果向外扩张,就意味着要从原有强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如此,必然会引起原有强国的抵制。这是许多国际战争的主要根源所在。第三阶段是二战结束至今。一些国家通过和平竞争而实现崛起。

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深刻的教训。饱受战争之苦的世界人民都渴望世界和平,痛恨战争。求和平成为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也成为世界多数国家政府的主要施政目标之一。和平逐渐成为一大时代主题。与此同时,世界主要国家都认识到了战争的危害,特别是在核时代,世界大战就意味着核大战,而核大战就意味着世界的毁灭,因此,世界大国必须进行合作,阻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联合国的诞生,法德实现和解,欧洲开始一体化进程,都与求和平有着密切联系。在阻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上,世界各国拥有共同的利益,也都负有一份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新崛起的国家已经不再可能通过向外进行军事扩张来扩展自己的利益。

新崛起的国家要想获取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和资源,唯一的方法就是同各国进行经济合作,在合作中互惠互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实现双赢。战后的西欧、日本及其他新兴现代化国家走得就是这条道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走得也是这条道路。今后中国要想继续发展,也只能继续走这条路。这既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

中华民族崛起之路所面对的另一个大趋势就是全球化。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决定,发达国家,特别是霸权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则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但是,全球化也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对于处在全球化进程非核心地带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融入全球化大潮中去,充分利用全球化所提供的发展机遇,实现快速发展。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只有融入全球化大潮,同全球化的要求相适应而不是相脱离,才能够实现崛起,才能在未来的多极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固步自封、闭关锁国,游离于全球化大潮之外,只能是丧失发展机遇,进而拉大同发达国家的距离,最后重新沦落到落后挨打的境地,甚至被开除球籍。要想融入全球化大潮中去,中国必须走和平发展的崛起道路,长期坚持和平外交政策,舍此别无他途。如果走向外进行军事扩张之路,必然会遭到处于全球化进程核心地带国家的抵制。它们从自己的根本利益出发,会阻止、干扰中国融入全球化,使中国不能享受全球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全球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进程,这就决定中国必须长期坚持和平外交政策,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崛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