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现党的执政目标的迫切需要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在近期主要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这些执政目标,需要全党的共同努力,需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地方委员会的工作。
第一,出台《条例》,加强和改进党的地方委员会的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小康是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小康社会是邓小平提出的重要思想。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以及党的十七大“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提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并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在这个阶段,正如习近平所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如果应对不好,或者发生系统性风险、犯颠覆性错误,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进程。”党的地方委员会担负着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责任,要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稳增长、保民生,破解发展的质量效益低、不平衡、风险防控等难题,如期完成本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必须用《条例》规范自身的行为,加强和改进自身的工作。
第二,出台《条例》,加强和改进党的地方委员会的工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现代化是在科技革命推动下,从英国开始,从欧洲到美洲再到全球,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知识社会,从工业文明到知识文明再到生态文明,从经济到政治、文化、社会变化的过程、状态和趋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的任务。1963年,周恩来提出:“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党的十二大提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三大提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党的地方委员会肩负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使命,要领导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攻坚克难推进改革,努力实现民富国强、人民民主、文明进步、社会和谐、国家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必须自觉地用《条例》来要求和规范自己,加强和改进自身的工作。
第三,出台《条例》,加强和改进党的地方委员会的工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迫切需要。中国梦是中国人的向往和追求。从孙中山的振兴中华到李大钊的中华民族之复活,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观看《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即:经济发达,政治强大,文化强盛,社会和谐,生态文明;有2020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2049年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有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和强盛。民族振兴,即: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意味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繁荣;意味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幸福,即:人民生活的幸福美好,经济上富裕,精神上充实。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重任的党的地方委员会,要完成这一重大使命,还必须用《条例》来规范行为,加强和改进自身的工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