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历史看,游牧民族比农业民族富于侵略性。入主中原、震惊欧亚的元朝的创立者是游牧民族。汉代以来,中原政权的边患历来是游牧民族。
最深层的原因不是民族性,而是源于生产方式。农业民族与土地相联系,土地是地区的、固定的,人被束缚于土地上。因此农民最不乐于战争,最不乐于流动,而倾向于安定。他们的理想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游牧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其生产方式是游牧,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是流动的,没有固定地带的。游牧民族没有农业民族那样强烈的乡土观念和地域观念。特别是游牧民族的生产组织和军事组织,游牧与行军,生产技能与军事技能是合一的。例如马术,既是生产技能又是军事技能。在非工业化时代,在没有近代军事工业的时代,骑兵比步兵更具有战斗力。
因此,当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发生战争时,军事优势往往属于游牧民族,可文化优势属于农业民族。游牧民族的入侵往往是掠夺性、骚扰性的。一旦建立全国政权,必然放弃游牧生产方式,发展农业生产。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农业地区变为牧场。放弃游牧生产方式,同时必然导致逐步改变游牧文化,吸收农业文化。农业文化战胜游牧文化,工业文化战胜农业文化,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任何暴力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