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问题(1 / 1)

漫步遐思 陈先达 269 字 1个月前

马克思主义并不单纯是德国的产物,而是国际的产物。恩格斯曾经特别强调这一点。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产生需要一个相互补充的条件。这反映了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的特点,即历史由民族史转化为世界史。

但马克思主义又不能离开各自的民族传统、地区文化,应该说马克思主义产生时更多地反映了西欧的文化传统,例如,哲学更多地反映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经济学更多地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更多地吸收了法国社会主义的传统。因此,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当然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批判地继承中国文化中积极的东西以便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产生是如此,就其应用来说更有一个同各个民族的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例如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都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色。

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马克思主义应用显然同东方落后国家不完全一样。可是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西方马克思主义”走的道路是正确的。说其是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放弃、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放弃了革命的道路,走向与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相结合的纯学术化、讲坛化的道路,完全消解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所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创造性发展,而是马克思主义的“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