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水推舟,人们感受不到水的阻力。逆水行舟,则很容易感受到水的力量。
人与规律的关系也是如此。违背规律,受到规律惩罚时,会认识到规律的客观性。在纯理论的范围内,人们可以夸夸其谈,大谈人的主体性如何伟大,可一进入实践领域,人们就会痛切感受到规律的存在,感受到规律对人的行为的制约。任何无视规律的行为都会碰得头破血流。
如果世界起决定作用的是主体,那就赋予人以上帝般的创造力。这是新的关于人的神话。实际上任何主体的力量,都不可能把社会主义社会长久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都不可能使宇宙飞船的发明提前50年,都不可能让太阳围绕地球旋转。主体的作用不是万能的,而是受限制的。不可能——就是一种限制。
如果世界上起决定作用的是主体,那就无所谓失败。实际上人们的活动并不是总能达到预期目的。这说明实际活动中人的行为的成功与否,并不只取决于主体,而是取决于主客体两者的关系是否取得某种程度的一致。
片面夸大主体作用的一个理论误区,是误解了人是创造者这个命题。人类社会中的一切都是人创造的,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一切都是由人决定的。这种思维方式正如说人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通过人的思维,因此思维决定一切一样,是一种错误的推论。恩格斯曾经在致梅林的一封信中批评保尔·巴尔特时驳斥了这种推论,说在保尔·巴尔特看来,任何人的行动既然都是通过思维进行的,最终似乎都是以思维为基础的了,这是一种不可允许的逻辑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