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和世界观(1 / 1)

漫步遐思 陈先达 662 字 1个月前

客观世界和世界观中的世界是不同的。世界观中的世界是哲学家关于世界的观念,它可能正确反映世界,也可能歪曲地反映世界。尽管哲学家关于世界的观念是多样的,但客观世界是唯一的。哲学家的世界观念极其鲜明地体现了哲学路线的本质。

我们面对的世界,当然是包括人和人类社会在内的世界。在客观世界中自然、社会和人是相互连结的,可谁敢断言这种状况是永恒的,自然没有经历过无人、无社会的过程?实际上,以人为主体、以实践为半径所形成的自然、社会和人的一体化的世界,只是客观世界中的极小的部分,要真正理解这个世界,必须从哲学上理解世界的客观本性,理解人、自然、社会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就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而言,自然决没有全部被社会化。社会不能简单等同于人化自然,社会是人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如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关系的有机统一体,而不是自然本身。只承认社会不承认自然或者把社会等同于人化自然都是不对的。实践并没有可能取消自然和社会的界限,而是不断地把纯粹自然变成人化自然,并从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自然的存在是不能否认的。人生活在双重环境之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一种实物性的存在,社会不等于人化自然。人对自然的改造只是在自然界打上人的烙印,使自然服从人的需要,而不是取消它的自然客观实在性。取消自然的实体性和客观规律性是办不到的。没有自然就没有自然科学,只承认一种科学即社会科学而不承认自然科学,很显然是荒谬的。可是在哲学领域中,只承认唯物史观而不承认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被认为是一种创见,岂不荒唐!

人不可能知道实践以外的事物,人也不关心实践以外的事物。这当然是对的,但并不完全。我们应该知道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对于自然科学而言,它的范围只能是人的实践范围之内的事物;可哲学不同,它不可能把暂时尚未进入实践之内的世界排斥在哲学视野之外,这无论对于反对宗教、反对唯心主义、反对形而上学都是极端重要的。如果把这部分世界排斥在哲学之外,不仅为宗教留下地盘而且也把人的实践凝固化了。因为把尚未进入人的实践活动的世界排斥在人的实践之外就堵塞了实践和认识扩大的可能性。而且这种观点也无法反对唯心主义的自我中心论。因为把世界始终看作是与人相依存的世界,是人的眼中的世界,实际上是把世界变成主体的依存系列。哲学究竟有什么权利谈论人的实践之外的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为什么要把这种客观实在性的承诺作为坚持唯物主义的重要前提呢?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要以实践证实认识,以科学证实哲学,以群体证实个体。从认识的角度看,任何被认识的东西都是在认识范围之内,都与主体的认识不可分;但人的实践证明,任何被认识的东西都存在于认识之先,而任何认识要取得实际的效用,都要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对象。从唯心主义哲学的角度看,你可以说客体依存于主体,没有主体就没有客体;但全部实证科学证明,科学认识的真理性正在于人的主观认识要符合客体自身的规律。从个人的角度看,你可以宣传自我中心论,一切以我为中心;但人类群体的经验证明,世界并没有随任何一个个人的死亡而消失,从而也不可能随着主体的消失而消失。人的实践是改造世界,它决不可能从主体自身中创造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