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在理论范围内从来不考虑劳动问题。轻视劳动与轻视劳动者是一致的。劳动在理论思考范围外,劳动者也在理论范围外。不理解劳动的社会作用,当然也不会承认劳动人民的历史作用。因而以往的历史观只能是唯心主义的,别无出路。
在经济学范围内首先思考劳动的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他们创立的劳动价值论承认了劳动的创造作用。在哲学范围内思考劳动的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尤其是黑格尔。不过他是在唯心主义范围内承认劳动的作用,即把劳动的创造性变为绝对观念的能动特性。在人类思想史上,真正对劳动作出科学解释的仍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劳动和劳动者的作用给以足够的重视。完全可以说,没有关于劳动和劳动者的学说,就没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把劳动看作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劳动。这是马克思始终坚持的观点。他说:“劳动作为以某种形式占有自然物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是同一切社会形式无关的、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条件。”[1]在《资本论》中他又说:“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2]还说:劳动,作为生命的表现和实证,是还没有社会化的人和已经有某种社会规定的人所共同具有的。可是马克思也看到,劳动不能脱离劳动借以实现的形式。不组成生产关系的劳动是没有的。因此劳动的性质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这样,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与真正劳动的问题。他说:“在奴隶劳动、徭役劳动、雇佣劳动这样一些劳动的历史形式下,劳动始终是令人厌恶的事情,始终是外在的强制劳动,而与此相反,不劳动却是‘自由和幸福’。”
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剥削和压迫,劳动则是另一种性质。“在这些条件下劳动会成为吸引人的劳动,成为个人的自我实现,但这决不是说,劳动不过是一种娱乐,一种消遣,就像傅立叶完全以一个浪漫女郎的方式极其天真地理解的那样。真正自由的劳动,例如作曲,同时也是非常严肃,极其紧张的事情[3]。”所以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
所谓社会主义革命是与消灭旧的劳动的雇佣性质,消灭旧的分工相联系的。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革命称为解放劳动,或称为消灭劳动,即改变劳动的雇佣性质、方式和目的,使劳动真正成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没有劳动性质的改变,没有劳动人民地位的变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13卷,2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3卷,56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6卷下,112~113、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