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对象与感性活动(1 / 1)

漫步遐思 陈先达 276 字 1个月前

费尔巴哈把人看成感性对象即感性存在物,这是对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否定。人是感性的、肉体的、真实的物质性的存在物,这种对人的看法似乎是唯物主义的,可当问题一涉及人的本性时,它的唯心主义很快就显现出来了。因为费尔巴哈从人作为感性对象中得出的结论是,人的本性就是人作为感性对象的共同类本性。这种所谓类本性只能是人的生理所固有的类特性。这种本性当然是永恒的、超历史的,因为人作为感性对象就是具有这种特性的感性存在物。

马克思当然不否认人是感性存在物。但这只是说明人的可感性和实在性,而没有揭示人的特性。因为所有的其他动物,都可以说是感性的存在物。人之所以是人,在于人不仅是感性对象,更重要的是感性活动,即从事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

人作为感性对象,可以不与外物发生对象性关系。可人作为感性活动则不同。活动从来是在关系中进行的。正因为人是感性活动,他必然与自然发生关系、与他人发生关系。前者是主客体间关系,后者是主体间关系。人的具体性正在于他在活动中形成的关系的具体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人的活动,人就不会形成各种关系,也没有人性改变的历史。马克思关于全部历史无非是人的本性随着历史的改变而改变这句话,说明人的活动既创造了人的历史,也创造了人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