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根源不在道德自身(1 / 1)

漫步遐思 陈先达 653 字 1个月前

人穿衣服,首先是生理需要——御寒,而不是由于害羞——道德的羞耻感。可是长期穿衣服,已经使穿衣服变为一种习惯,变为一种文明,它就会转变为一种道德要求。正如兄妹不能结婚,开始是人们对自然选择的不自觉服从,然后转化为伦理规范一样。道德的深层根源并不在于抽象的人性或道德规范自身,而在于社会的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当然,衣服究竟短到何种程度符合道德要求,这是可变的。但有个限度,这个限度是社会的和生理的,这就是它要遮盖最容易引起两性关系的器官又为社会习俗所容许。

敬老是一种美德。可是这种美德最深沉的根源与农业生产方式密切相关。这不仅因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农业社会是家长制,老意味着权力,而且对农业生产,老意味着经验,意味着财富。生产节奏慢,全部技能集中在经验上必然会尊敬老人。工业不同,它看重的不是经验,而是创造力和精力,年富力强是工业自身的要求。特别是大工业更是如此。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任何工业或企业或其他部门,都不断吐故纳新,要求年轻化,以利竞争。歧视、排斥或者轻视老人,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然伴侣。资本主义社会中老年人问题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工业化也是我们的追求。这是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它同样会带来代际关系的变化,其中包括道德观念的变化。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方法来解决生产和工作岗位的年轻化与尊老敬老的关系问题。我们的原则应该是重视青年,尊重老年,真正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竞争与道德的关系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商业中的欺诈行为是很常见的。公平交易、童叟无欺作为商业道德,从反面说明商业中的不道德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很显然,商业中的非道德现象来源于对利润的不择手段的追求。抑制商业中的非道德现象不可能单纯依靠道德教育,还要借助法律。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竞争,使他们在竞争中失败、破产,从而使他们认识到信誉的重要性。法律要维护竞争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不少企业家害怕的不是死后进不了天堂,也不是道德的指责甚至法律的惩罚。他们不怕以身试法,心存侥幸。他们最害怕的是货卖不出去,亏本破产。货卖不出去最有效的办法是竞争,但需要用法律和道德来维护竞争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竞争并不违反道德,垄断必然导致腐朽。竞争中也会存在不道德的竞争手段,但克服这种不道德仍然要通过公平的竞争。在体育活动中表演不如表演赛,表演赛不如真正的比赛。最能出成绩的是比赛。但体育比赛——各类运动项目的比赛都有自己的规则,商业中的竞争也应该如此。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竞争应该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竞争,即符合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要求的竞争。

性与爱的关系也是如此。性是生理要求,是两性相爱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说,无性即无爱。可是爱又是对性的约束,它要求性的专一性。性的解放,是爱的坟墓。性的范围越大,爱的成分越少。人与其他动物不同。人的爱,赋予性以人的尊严。因此家庭婚姻道德,是人类维护社会稳定和人类自身延续所必需的。

道德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道德具有理想的成分,因而能够成为提高人类自身和促进人类发展的力量。道德的过分的功利化就是道德理想的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