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有自己的有机身体,这就是人的头脑、肢体。人的血肉之躯,完全属于自然界。可人还有一个无机身体,这就是在人之外的,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与有生命的人的机体相区别,马克思称之为人的无机身体。
把自然界看成人的无机身体,黑格尔就曾经这样说过。他说个别动物的欲望是完全被规定的欲望;对每个动物来说,只有在有限范围内才是它的无机自然界,后者只是为它而存在的,它应该从许多东西中依靠本能去找到这种自然界;而人作为普遍的能思维的动物,生活在广阔得多的范围里,并把一切对象纳入自己的无机自然界。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经济学手稿(1857—1858)》中都曾阐发过这个思想。他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中说,正像劳动的主体就是自然的个人,是自然存在一样,他的劳动的第一个客观条件表现为自然、土地,表现为他的无机身体。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也说:“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1]
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的提法,形象地表达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自然是人的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客观实体这种辩证关系。与天人合一论不同,它强调的是在实践基础上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在某些人的头脑里,往往把自然看成人之外的、仅为人提供物质资源的取之不尽的仓库,而从来没有把自然看成是人的身体的思想。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可以很爱护,脸洗得很干净,还要用各种化妆品来美化自己,可对自然则采取另一种态度。住在楼上的人往楼下扔东西,总以为是扔到与自己无关的地方,从来没有人想到是往自己身上扔。没有哲学观点,就很难有生态观点。不过,自然对人的报复,会在实践上把这种观念强迫地灌进人们的大脑。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2卷,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