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牛皮靴,人们认为很正常,可如果穿人皮靴呢,那就不是人了。为什么?因为人皮不能穿。为什么人皮不能穿,因为人是活的,有生命的。难道牛不是活的有生命的吗?我们可以说,它们是不是活的与我无关,它们是牛,而我们是人,与我们不是一类。这就是一种关于类的观点,人与人是一个类——人类,而牛与我们是异类。有了这种类意识,强调要以人的态度对待人,就是人道主义。抽象人道主义以类意识为根据,而忽视了类中存在差异,例如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所以抽象人道主义在阶级社会中很少能实行。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并不否定类意识,但强调要承认类中存在阶级差别,因而人道主义不能是抽象的普遍的,而必然是行善必须去恶,去恶才能行善。列宁在《哲学笔记》里曾引用狄慈根的一句话。狄慈根说:我们也希望爱敌人,为仇恨我们的人做好事,但是,这只有当敌人躺在地上不能为害的时候才行。
费尔巴哈关于类的观念强调的就是个体无差别的同一性。他说:“类的保持是由于自然的理由,类无非就是借**而繁殖繁衍的个体的总和。”还说:“类本来不过是包括一切个体,共通于一切个体的东西。”事情很显然,在阶级社会中强调人的无差别的同一性,必然是抽象的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