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马克思在哲学上实现的革命变更建立了作为革命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超越了以往西方哲学、特别是作为早期资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形态的西方近代哲学,克服了它们的种种片面性,开辟了哲学发展的新方向。同一时期的西方哲学家虽然无法摆脱他们所依附的资产阶级的眼界,但其中较为敏锐的人士毕竟在不同程度上察觉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以及由此所陷入的困境和危机。为了使资本主义社会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这种困境和危机、使之在不同程度上能继续存在和发展,必须进行某些改革。与此相适应,在哲学上也要进行某些变更,特别是要促使哲学从纯粹和抽象的思辨转向对具体的现实生活的关注,而这种变更有时具有划时代的思维方式的转化的意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哲学的发展出现了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型。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在阶级背景和理论形态上都有原则区别,但二者在超越近代哲学思维方式、转向现代哲学思维方式上有着重要的共同之处,都标志着西方哲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现当代阶段。
尽管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们大都认为他们自己的哲学标志着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实际上各种形式的后现代主义的形成和发展都未能真正超越现代转型所开辟的哲学发展道路的范围,它们的变更实际上都是在这个范围内所发生的变更。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与正统派马克思主义有不同之处,甚至有把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思潮融合起来、从而产生对马克思主义有所扭曲的情况,但只要他们还是作为现当代的思潮存在,他们的思想倾向同样没有越出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的范围,而是二者的某种特殊组合的形式。
由革命变更所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在现代转型中建立的各派现当代西方哲学体现着现当代哲学发展中两条不同的路线。它们各有自己的发展道路,并以自己的独特方式适应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文化背景而不断提出新的理论形态。二者既相互对立,有时甚至作为直接对立的敌对阶级的意识形态而存在。但二者又存在着统一,都要回答同一个时代提出的哲学问题,并在这些方面相互联系、有时甚至是重要的联系。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在现当代西方各国形成的各种思潮虽然各有自己的特殊背景,但它们毫无例外地以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这两种划时代的哲学变更为大背景。它们或者是革命变更的某种持续(其中包含着发展、也存在扭曲)的形态;或者是现代转型的某种同样包含了发展和扭曲的变种。它们彼此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各种思潮之间的各种联系和冲突,都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