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西洛可夫 爱森堡 李达 雷仲坚 译
笔耕堂书店1932年出版
总论:马列主义哲学的任务与辩证唯物主义论的特征[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
我们已经进到社会主义时代。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工作将近完工。基于国内的工业化与全境集体农场化,当作阶级看的富农正被清算,农民的小布尔乔亚的性质正被改造,即苏联在世界上已成为最大的农业国。对于消灭都市农村间的对立,正在实行一个大飞跃。国内的工业化与全境集体农场化,正在斩绝资本主义的根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采取种种方向,在种种形式上实行。
进到了社会主义时代这件事,对于马列主义的理论,提出了很大的任务。新生产关系的特殊性在哪里?过渡期的规律性是怎样?新经济政策与社会主义时代怎样联结?苏联进到社会主义时代在国际形势中引起了什么新的事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斗争中,谁驱逐了谁?这一切问题都要求着我们去理解。但是,这一切问题,如果没有马列主义哲学即辩证法的唯物论,就不能解答。
马列主义哲学,必须为自由使用具体科学、物理学化学、全体的自然科学等而斗争。
和宗教的偏见斗争、和妨碍关于现实之科学的意识态度的一切相斗争,也是马列主义哲学的任务。
马列主义哲学,必须研究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提出的过渡期中一切复杂的问题,必须研究苏联各阶级的相互关系、新劳动形式的创造以及其他问题。
辩证唯物论,给予我们以多数派的立场去研究周围世界,即我们通过哲学,得到关于现实的各方面的统一的理解,我们把握周围的现实的各种各样的部分来研究它。
我们为了把握现实的一切方面——我们不但是只在一个一个的方面去把握,而且是在其联结上去把握——现实的任意的一片作为我们的东西而斗争。我们使这个斗争与党的斗争相联系。
“只有在客观上考察一定社会中一切阶级的相互关系的总体,因而只有考察那社会的客观的发展阶段、考察那个社会与别个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够成为前卫阶级的正确的战术的支柱。但是一切阶级、一切方面,不在静态上被考察,而是在动态上被考察。”(列宁)
在这片段的文字中,我们的世界观的根本要求,已被力说出来了。第一,解决某一问题时,应当从客观的现实出发;第二,应当在其相互联结与发展上,把握客观的现实的一切方面。
二、辩证唯物论的特征
辩证唯物论要求当在其发展与联结上把捉一切,并去阐明其发展是依照什么法则进行的。恩格斯下哲学的定义说: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类思维的一般法则的学问。
辩证唯物论,从现实出发,在其发展上把捉现实,在现实当中发现某一现象的发生与死灭,所以是最彻底的唯物论。
在为我们的哲学即辩证唯物论而实行的斗争上,列宁所发展了的重要的中心问题,就是一切哲学具有党派性的问题,就是任何哲学(与其他一切科学同样)表现特定阶级的政治方向与利害的问题。列宁在其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之中,说明了哲学上两个根本的流派,即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党派性。
唯物论的世界观正发展着。唯物论在科学上的新发现出现时,不能不采取新的形态,这是恩格斯所说的。唯物辩证法领域中列宁的著作,对我们最鲜明的指示:辩证唯物论随着阶级斗争和科学全体的发展,其内容愈丰富并且具体化。
列宁在哲学领域中,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见解,同时把唯物辩证法提高到新而较高的阶段,并且增添了许多在本质上的新的方面。
对于在哲学上新的列宁的阶段的理解,特别重要的就是关于当作认识论看的辩证法的学说。列宁在认识论上指明了我们的哲学是党派的,指明了我们的哲学之能动的革命的性质。他说:只有唯物辩证法,对于理论的活动与实践的活动之不可分的统一,建立了更高的基础。
我们的认识的发展以及它和客观的实在之关联,是通过社会的历史实践而显现的。积极地浸入到对象中去,就是把对象的法则在意识中再现。实践与周围世界相结合之时,我们在内在必然的联结上,去把握周围世界。马克思和恩格斯投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中,才能够成为无产阶级的前卫战士,造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法则之正确的理论。
特定的阶级知道在其实践的活动上,把周围的现实隶属于自己,而改造周围的现实。唯物论者费尔巴哈以及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论者们,只是说明了世界。当作认识论看的唯物辩证法的要点,就是革命的变革客观的实在,把必然性转变为自由。用阶级斗争的语句来翻译这句话,就是社会主义革命。
在当作认识论看的辩证法的学说中,理论与实践不可分离地被结合起来,去征服盲目的必然,这是唯一的任务。“理论的思想(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这就是认识论上的统一”——列宁把自己关于黑格尔辩证法的评注的中心思想之一,这样明白地说了。
列宁说明存在于马克思阶级斗争说的根底,而树立社会主义之科学的基础的东西,就是唯物辩证法——最能动的革命的哲学。唯物辩证法最重要的方面——能动性、革命性,这两种统一在唯物辩证法上,是“内部的而且不可分的”结合着。辩证唯物论,是最进步的阶级——党是这个阶级的前卫——的理论,是最科学最客观的理论。
总体框架
绪论 哲学之党派性
一、马列主义哲学之任务
二、哲学是党派的科学
三、列宁为党派哲学与少数派的论争
四、两个战线上的斗争
第一章 唯物主义与观念论
一、唯物主义与观念论之本质与根源
二、机械唯物主义
三、现代机械唯物主义
四、主观的观念论
五、康德与马克思主义之新康德主义的修正
六、新康德主义
七、黑格尔主义与带有少数派色彩的观念论
八、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发展,哲学上列宁的阶段
第二章 当作认识论看的辩证法
一、认识与实践,主体与客体之统一
二、认识过程的阶段与动因
三、论理的东西与历史的东西
四、真理论
第三章 辩证法的根本法则——由质到量的转变及其反面的法则
一、发展之质的规定性
二、发展之量的规定性
三、由量到质的转变及其反量的法则
四、当作辩证法的本质看的对立统一与斗争
五、统一物之分裂,本质的对立之暴露
六、对立的相互渗透
七、矛盾的主导方面之意义
八、从始至终的过程之矛盾的运动
九、对立之统一,同一性是相对的,对立的斗争是绝对的
十、均衡论
十一、否定之否定的法则
第四章 本质与现象、形式与内容
一、本质与现象
二、本质之发展,经验论及图示主义之批判
三、形式与内容
四、过程的形式与内容之发展
第五章 可能性与现实性、偶然性与必然性
一、诸现象的相互作用,原因与结果
二、根据与条件
三、可能性与现实性
四、偶然性与必然性
五、必然与自由
六、链与环
第六章 唯物辩证法与形式论理学
一、实践与概念之发展
二、形式论理学之根本法则
三、普列哈诺夫的形式论理学的批判
四、形式论理学与实践
五、形式论理学与辩证法
六、当作认识的一个要素看的抽象
七、辩证唯物论的概念论
八、判断与推理
九、分析与总和,归纳与演绎
十、认识中的经验与实践之作用
十一、科学的预见
[1] 本章内容选自《辩证唯物主义教程》绪论,并作了删节。文中标题由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