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十多年来研究历程的总体回顾(1 / 1)

当代中国的价值哲学研究,是伴随着实践标准讨论和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而兴起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长期遭到遗忘和违背,实践标准的重新提起,以理论话语的形式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现实政治矛盾及其思想根源,在长期以集中统一为旗号的思想僵化观念禁锢的大堤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为颠覆教条主义统治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坚实基础。应该说,在实践标准讨论的初期,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其理论意义,但随着讨论的深入,思想解放的大潮在冲毁“两个凡是”的教条之后,向一切束缚和禁锢人们思想的教条、特别是向作为各种教条的基础和根源发起了冲击。在这场空前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哲学的反思批判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哲学家们成为思想解放运动的排头兵。当许多人还停留在确立实践标准是最高权威这个层次的时候,哲学家们开始反思和挖掘这个基本原理为什么会被长期遗忘和违背的原因,反思长期以来人的价值、权利和尊严被忽略被轻视甚至被践踏的根本原因,进一步反思受苏联影响很大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存在的重大缺陷。当代中国价值哲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的。

一般认为,杜汝楫先生1980年在《学术月刊》第10期发表的《马克思主义论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及其联系》是我国价值哲学的开山之作。自此开始,三十多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出版的价值哲学著作,包括翻译的著作和论文集,已达百部之数,发表的论文数以千计。尽管其中难免有良莠不齐和低水平重复的现象,但这样的爆发力度和庞大的规模,实在是世界各国都很少见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整个社会对价值哲学的思想需求和理论界的关注程度。

此外,自20世纪90年代始,新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大都吸收和增加了价值论方面的内容;许多著名大学都开设了价值哲学课程,并招收价值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继中国社科院成立了价值理论研究室之后,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并成为教育部重点科研基地,还成立了“中国价值哲学学会”。这些组织的成立和措施的实施,不仅为价值哲学研究提供了组织的和人才的支持,也为优化研究选题和合理配置研究力量提供了条件,中国价值哲学之所以能够持续地保持强劲发展的势头,与此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哲学研究》、《人文杂志》等杂志也都为开展价值哲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1986年哲学研究编辑部召开“价值与认识”研讨会开始,已连续十次召开全国性价值问题研讨会,2006年中国价值哲学学会成立之后,由以前的不定期召开变为每年召开一届价值哲学年会。另外,中日价值理论研讨会开过四次,其中有一次在日本举行。世界价值哲学研讨会在国内召开过三次,多人多次参加世界哲学大会价值哲学圆桌会议和“世界价值探索学会”在美国和西班牙组织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中国的价值哲学研究已经成为全世界价值哲学研究中的重要力量,一些重要观点都为国际同行所认可,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

当代中国价值哲学研究总体上呈现出这么一些特点:第一,它是反思“**”的整体性错误及其哲学思想根源的产物,是实践标准讨论引发的思想解放运动的结果,所以在一开始就比较注重现实的人的需要,特别是个人需要在价值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与中国传统的重义轻利、重集体轻个人、重统一轻差异的价值观念相比,显示出明显的重利益、重个人、重价值和价值观多元性的特点。

第二,它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范围内展开的,到目前为止,从事价值哲学研究的也主要是或大多是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者,由此决定了它一方面一直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和方法作为指导思想,比如坚持价值的客观性,坚持评价是对现实价值运动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力图将价值哲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结合起来,寻求价值论在哲学基本原理中的合理定位。

第三,与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价值观都在极力表现自己、社会价值观念比较庞杂混乱这一现实情况相联系并受之规定,当代中国价值哲学研究表现出很强的关注现实的理论旨趣和倾向,自觉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并直接参与到促进价值观念转变和文化变革的过程当中。价值哲学研究在理论上极大地促进了对实践、主体性等重要哲学问题的认识,极大地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作为一个哲学研究领域,能够得到持续地繁荣和发展,与这一点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