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坚持与发展(1 / 1)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就在于它从不故步自封,而是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变化适时调整、更新和发展自己的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就曾明确指出:“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因此“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对马克思主义自身这一科学的品质,恩格斯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2]。列宁也指认:“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恰恰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3]梅林也认为马克思主义“排斥了每一种想把多变的人类生活视为一律的死板公式”[4]。这些论述都告诉人们,既实事求是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性。与此同时,马克思又指出:“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5]马克思主义正是“思想成为现实”与“现实趋向思想”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真正彻底的理论,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的理论,是真正说服人的理论,是真正掌握群众的理论,是真正与时俱进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最成功的证明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虽然也走了许多弯路,遭受过重大挫折,但由于它牢牢把握住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发展创新的理论精髓和为人民服务、追求每个人的自由解放的根本理论旨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在坚持与发展中不断地“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在中国从“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在不断地“实践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当今世界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总结我们党30多年来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四大基本经验时,第一条就强调我们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7]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时,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中,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发展与创新,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事业。而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实际上就是深入坚持、发展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必然结果。对此,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又为我们继续进行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开辟了广阔空间。

在当代中国,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9]。

马克思主义自产生到今天这16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过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起起伏伏。但我们决不能因马克思主义遭受暂时的挫折就否认马克思主义,而是要永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信心。邓小平同志在说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时,曾经用了两个很形象的词:一个叫“老祖宗”,一个叫“说新话”。[10]我们既要坚持“老祖宗不能丢”,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旨趣,又要敢于说“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根据新的实践,把“老祖宗”说的东西加以丰富、发展和完善。对此,邓小平同志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11]作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同志曾把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概括为五个字:“离经不叛道”[12]。“离经”就是不寻章摘句,不照本宣科,不人云亦云,不搞教条主义;“不叛道”就是不背离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不背离面向现实的理论旨趣,不背离人类解放的价值诉求,不背离追求真理的批判精神。这才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9、248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7页。

[3]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9页。

[4] [德]梅林:《保卫马克思主义》,吉洪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0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6]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页。

[7]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4页。

[8]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4页。

[9] 同上书,第38页。

[10] 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9、381页。

[11]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12] 《钱学森同志言论选编》,《光明日报》2009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