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大都有这样的感受,参加一些场合,听人讲话,留下印象较深的往往是那些善于说幽默讲笑话的人。娱乐类讲话有两类:一类是在正式讲话之前或讲话之中说一些与讲话内容相关的笑话,一来营造轻松氛围,二来借此表情达意,这是演讲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另一类是指借助诙谐的语言和幽默,当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这种轻松的表达能力是口语表达的较高境界。
笑话和幽默本身既是讲话者和听众之间的“粘合剂”,又是讲话者营造轻松氛围的“催化剂”。轻松的讲话氛围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容易让讲话者尽快赢得听众的认可,在当众讲话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时下人们听得多,见得多,谁也不愿听空洞、干瘪的理性说教。听众最受欢迎的是那种轻松诙谐的表达。起初练习,试着在当众讲话中添加些笑话和幽默,是比较容易做到也比较奏效的方法之一。
(一)“娱乐类讲话”的应用
1.讲话的开头第119期“当众讲话训练班”学员魏先生在班上汇报说:“我搞的是为金融证券服务的工作,具体说,专门包装“上市公司”。因工作关系,免不了要与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各层人士打交道,经常参加一些大大小小的场合,诸如:研讨会、答辩会、论证会等。出入的场合多了,我有这样的感受,多数场合中,起来发言的人开口都是程式化的语言,诸如:我是谁,来自哪个单位,我的发言题目是……或我的感受是……等等。一个挨一个,如果都这样说,就会使整个会议形成一种呆板、凝固的氛围。
“自从参加完当众讲话的训练班后,我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并且屡试屡中,现场收到了理想的效果。不说远的,就说前几天我在本部门主持一个“讨论会”,主要是想听听大家对目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主持过讨论会的朋友都会有感受:平时私下里谁比谁都能说,可真在会上最难启动的是大家那张嘴。会议正式开始之前,我先给大家来了一个日本笑话:
有位日本老婆婆,儿子从外地捎来信,她想找个人给她念念,就呆在路边,等着来人。一个武士走过来了,老婆婆对他说:“请你给我念念这封信吧?”武士把信接过去,过了一会儿,“叭哒、叭哒”掉起眼泪来,老婆婆一见这情景,断定儿子出事了,也随即哭了起来。
这时,一个卖砂锅的挑着担子过来了,一看两人在哭,随即放下担子,也哭了起来。
一个过路人走过这里,先问卖砂锅的:“喂,你哭什么呀?”卖砂锅的说:“去年这个时候,我想赚点钱,出来卖砂锅,结果全赔光了,我想大哭一场,一直没功夫哭。今儿见她俩哭,勾起了我那段伤心事。”说完,“呜呜呜”又哭了起来。
过路人又问老婆婆:“老婆婆,您为什么哭呢?”老婆婆说:“我儿子外出多日,没有半点音信,是死是活,我十分担心。近日受到来信,我不识字,叫这位武士帮忙,给我念念。他手拿书信,两眼发直,一言不发,接着就哭个没完。我猜想,多半是我儿子出事了。你说我能不哭吗?”
过路人又问:“武士老爷,你为什么哭呢?”武士长叹了口气说:“鄙人说来实在羞愧。小时候,因为不爱学习,一个字也念不进去。拿到这封信后,我一个字都不认识,非常后悔,不由得就哭起来了。”
“说到这里,在场的人全都笑了,一下子把现场的气氛活跃了起来。接着,我说:今天我可是专门来听大家说说心里话的,这是机会,可不要像那位武士老爷一样事后后悔!好,咱们言归正传……
“开头先来上一段与开会的主题似乎有点联系的娱乐类讲话,经我这样处理,大家的情绪不知不觉被调动起来了,会议中争先发言,收到了事先想要的效果。”
讲现成的笑话,作为自己讲话的开头是一种方法。另外,如果自己有一些有趣的经历,也可用来作为开头,这样更有现场感。譬如,第67期“卓越管理人员讲话班”的学员庞女士,她汇报说:“前几天刚到市郊开了一次会,专门安排了一天下午是与会代表发言。我发现一个个站起来,开头几句话都是老调重弹。当时我想,我是接受过正规专门训练的,不能人云亦云,得说得有新意。轮到我发言时,我这样开的头:
听了以上几位同志的发言,我深受启发。也勾起了我想说的。昨天晚上,我正睡着的时候,在客厅看电视的老公走进卧室,说我们主任打来电话,让我明天得提早一个小时出发。朦朦胧胧中,我“啊?”了一声。会议是8点开始,本来我怕迟到,准备6点多就出发。这下可好,提前到了5点,也太早了!我连忙问老公,是为什么?老公说:“你们主任好像是说通知你有误”。
今天一大早5点钟,天还黑着呢,我只好把老公拽上作我的司机,等我们到了这儿,天才蒙蒙亮,会场大门紧闭,一个人都没有,我给主任打电话,主任在电话里哈哈大笑说:“我是说早上‘有雾’,怕你不好开车,不是‘有误’。”
“说到这,引得现场听众哄堂大笑,大家一笑,我放松了,随即进入了正题。”
提醒大家,在不是过分严肃的场合,开口讲话来几句幽默,讲个笑话或读几条手机搞笑短信,会很好地调节现场气氛,给自己的发言开个好头。2.诙谐的表述在一些比较随意的场合发言,如果能用诙谐的措词、调侃的语调,在适当的场合,面对适合的人群来表述,既给他人带来愉悦,又能让人在轻松愉快中有所感悟,是一种较高的表达技巧。一位学员在阐述“三天可以出个暴发户,三年养不成个贵族”这一观点时,他这样说:
刘准自幼生活在偏远农村,读书不多,零敲碎打干过一些农活儿。他受了初中历史课本里陈胜、吴广故事的启发,连做梦都想着“崛起于阡陌之间”。大约十三四岁的时候,他就跟朋友麻二说过,“苟富贵,毋相忘”之类的话。
适逢改革开放之初,刘准只身跳出“农门”,空手套白狼,挣回一摞摞花花绿绿的票子。从前的朋友再见到的刘准,头发也长了,老婆也换了,腿也直了,西装革履,口若悬河,气宇的确比从前轩昂多了。
这年春天,他邀请村里打小就崇拜他的好友麻二,到北京参观他的“宇宙公司”。一路上,坐火车是包间,住宾馆是套间,吃饭是单间;点菜必有龙虾,抽烟全是大中华,那个阔绰大方呀,真个喜煞麻二!
到北京下了火车,打一辆出租,拐弯抹角驶出北京城六十多公里,开进了挂着“宇宙公司”牌子的荒凉空旷的大院子。麻二问:“老刘哥,这是你开的厂子?”刘准答非所问,指指几间廉价租来的厂房说:“这是我下属的工厂。”并特意叮嘱:“麻二,在公司里不要叫我老刘哥,要叫‘刘总’。”
话说这刘准回到“公司”,立马忙得不可开交,跟女秘书插上门议事,一议就是大半夜。他亲自陪麻二吃过一顿早饭,然后就从公司派出一名小老乡,陪麻二挤公共汽车去北京城游览观光。
小老乡倒也实话实说,跟麻二讲一些“刘总”的趣事。比如:
“刘总”月底给员工发工资时讲,迟到1分钟扣10元,写错一个字也扣10元,等等,花样翻新,任你天大本事也拿不到一份完整工资,有一位宣传总监月薪900元,被扣了45元,不服。“刘总”说:“这个月你写的材料中有3个错别字,扣30元;丢了一个逗号,扣10元;汇报时,念错一个字,扣5元。”总监说:“‘供给’的‘给’就是读jǐ。“刘总”说:连都说:“发展经济,保障供给(gěi),还能有错?”总监说:“你听见说过?”“刘总”说:“是亲自念给我听的!”气得总监愤然辞职,还有……麻二忙打住这位小老乡的话,心里有点“那个”,于是谎称家里有事,买了一张硬坐火车票,连夜回老家了……
有人说,世界上最上乘的幽默,是敢拿自己调侃。暴露自己的一件尴尬事或戏说一下自己的经历,听众最愿意听,因为这样满足了人们好奇的心理需求。当然这得需要相当的勇气和开放的心态。第4期“卓越管理人员讲话班”学员陈先生在阐述“乐观心态”这一观点时,拿自己“戏说”了一番:
有人说,看见我就想起了万恶的旧社会;还有人说,我这副模样实在对不起眼下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经济。
这能怪我吗?我一日三餐,一顿都不少;餐餐有鱼肉,顿顿有蛋奶。我从内心感激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
千不怪,万不怪,只怪世界上的人都没长眼睛,他们一根筋地往女同胞身上跑,才害得我一个堂堂大老爷们儿还像生活在旧社会。
有人说,风一大,就会把我吹跑;还有人说,我像根竹竿。哎!真不如做个女人,女人瘦了,人称苗条;女人胖了,人叫丰满,眼下的势利眼是多么地善待女人!
小胳膊如柴的我,走在街上既没收视率,更没回头率。有一次,好不容易看上个女孩,万分主动地搭上腔,千保证万证明自己吃喝拉撒睡与常人无异。你听听人家女孩说什么:“新中国都成立50多年了,我国人民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几代人才能取得的成就。过去无人问津的野菜,上了星级饭店的餐桌,营养过剩的危害已大大超过了营养不良的窘况,怎么就喂不肥你一个呢?”
思前想后,自古华山路一条——加肥!
遗憾的是,100英寸的电视里一天24小时都有广告,唯独不见卖加肥药的广告。走遍京城大大小小的药店,想买个“加肥丸”或“加肥液”什么的,硬是把营业小姐问得一愣一愣地半天找不着北。
加肥不成,对象可不能不找,总不能等到真“加肥”了那一天再行动吧?可怎么赢取姑娘的芳心呢?日日想,夜夜想,想得我头都大了三圈。最后,还是小妹聪明,神秘兮兮地对我说:“找一个肥胖一点的女孩即可。胖女孩是在你的另一端,她们成天为自己身上的肉惶惶不安,也在为找不着对象发愁呢,跟你一定有共同语言,这叫‘资源整合’。”
听小妹一席话,顿觉醍醐灌顶,哈!好一个“资源整合”!
以上这位学员的娱乐类发言,就自己的“瘦”,用夸张地语言、诙谐的语调拿自己“调侃”了一把,让听者开心之余,也领教了他乐观的心态,以及透露出的独特语言魅力。
每个人,有每个人自身的具体情况。受此启发,你也可以选取自身的某一特点试着用诙谐的语言说说看。讲好了,会让周围人在轻松的笑声中有所回味。
(二)“娱乐类讲话”的技巧
讲解娱乐类的讲话,重点不是想训练你成为一名说笑话或讲幽默的高手。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幽默语言大师,得需要专门训练,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天赋。当然,这也不是你的目标。但懂得一些这方面的基本常识,掌握一些常用的技巧和方法,为自己在大小场合当众讲话时,多一项口语表达基本功,活跃一下气氛,增添一点自己口语表达的魅力,想必是你的心愿,也是本节内容的初衷。为了更加有针对性,下面就娱乐类讲话,就大家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作一解答。1.他人听了为什么不笑?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从别人那儿听到或读到的一则笑话,当时让你笑得前仰后翻,甚至只要一想起来就想笑。遇到场合,自已也想与大家分享,但说完后,结果却是自己良好的愿望,换回的不是笑声一片,常常是大家相对而视。更让人伤心的是,听的人为了给你个面子,感谢你这份热心,勉强露出个皮笑肉不笑的笑脸。每逢这个时候,只恨现场没个洞。这是什么原因呢,7
一看对象
别人能说笑他人的笑话,你说不笑他人,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你说的笑话,不对现场人的口味;或者他们对那方面的内容不熟悉,理解不了,自然引不起他们的共鸣。因此,说笑话,一定耍先看对象。北京电视台有一个叫“挑战自我”的栏目。有一次节目,是给3个小伙子每人10支糖葫芦,要他们出门40分钟内卖掉;然后,用得来的钱,为自己买最实惠的东西,或为自己干点最实惠的事情。考核的是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赚钱有道,花钱有方。
其中有位胖小伙,拿起10支糖葫芦就急匆匆地出门了,一路上见谁都问买不买?连遭拒绝后,又见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晒太阳,他也不放过,连忙向前说:“老奶奶,这糖葫芦可是老北京都爱吃的,酸甜适中,糖脆山楂面,您老买一支尝尝?”老太太笑眯眯地看着眼前的小伙子说:“傻小子,你心好,但眼睛不好,没看见我牙都没了,想吃,哪能吃得动!”卖东西要看对象,说笑话,同样要看对象!
还有一类笑话,是带“辣味”的,是讽刺或嘲笑某种人或某种行为的。说这类笑话尤其要注意现场的听众。譬如:某一位公司经理,在一次会议上,为了调节现场气氛,用陕西方言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笑话:
有一位农民老大哥去大医院看病,医生给他开了化验尿的化验单,他到了化验室,问值班人员,放到什么地方?值班人员丢给他个小瓶瓶,说:“放到这里就行了。”过了一会儿,这位农民老大哥一手拿瓶子一手捂着瓶子口,又问值班人员,放在什么地方?值班人员不耐烦地说:“放在这儿就行了!”农民老大哥说:“放到这儿,没了怎么办?”“不会的!我们这儿从来没有过。”听到这儿,这位农民老大哥松开了捂着的手,到旁边的凳子上等待化验结果。不多时,化验员叫他的名字,问他:“你的瓶子怎么是空的?”农民老大哥委屈地说“我说捂着,你不让捂,屁不捂,能不空吗?”
这笑话说完之后,现场只有几个人笑,多数人都没笑,这位经理忽然想起他的部下多数是农村背景。
二看场合
遇到一些正式场合,说段笑话,本来是为了调节气氛,活跃大家的情绪,但如果笑话的选题不妥,相反会造成周围气氛的凝重,这是千万要特别注意的。第125期“卓越管理人员讲话班”里一位姓马的学员,上完“学说笑话,锻炼机智”这一课后,正赶上公司组织的一次联欢会,领导耍大家踊跃发言,他为了锻炼自己,当着众人的面,主动给大家讲一段笑话。他说:
有一个马戏团,里面有头异常凶猛的狮子,除了一个年轻人外,谁都驯服不了它。
每次上场演出,别人不管用什么方法哄骗、引诱,它都无动于衷;对它施加武力,更惹得狮子野性大发,唯有请那个年轻人出场。只见他走到狮子面前,在狮子的耳朵边悄悄地说了什么,狮子立刻顺服了下来,眼睛里流露出惊恐害怕的神情,乖乖地配合马戏团的演出。
众人都觉得很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就问那个年轻人,用什么方法让狮子驯服的?
那年轻人得意地笑笑,说:“别人我都不说的,看你们都是自己人.就告诉你们吧!”
众口齐问:“什么办法?”
“没什么,我只是跟它说了句话。”
“什么话?”
年轻人神秘地说:“我对它说:‘如果你再不乖乖地配合演出,就让你去当众讲话!”’
这个笑话讲完,现场反应平平,领导的脸上甚至流露出了不悦的表情。这说明有些笑话,不是任何场合都能讲的。老百姓常说“上什么山,唱什么歌”,讲笑话也要遵循此道理。
三找笑眼
笑话,与一般小故事不同之处在于:少不了一两句逗乐的话,这叫“笑眼”。听的时候,读的时候,一定要留意、分析。我们有时说个笑话他人却不笑,可能是我们在处理“笑眼”时淡化了它,或者就根本不知道还要找出“笑眼”,且重点表述。
如:前面我们列举的那个“三个日本人哭”的笑话,它的笑眼是在最后那个武士说的话上,讲到这儿时,你就要有意识地停顿一下,用加重的话气,模仿武士的羞愧语调说:“鄙人说来实在羞愧。小时候,因为不爱学习一个字也念不进去。所以拿到这封信后,我一个字都不认识,想来十分后悔,不由得就哭起来了。”
又如:“陕西农民化验尿”的笑话中,笑眼就是那句:农民老大哥委屈地说:“我说捂着,你不让捂,屁不捂,能不空吗?”
再如:那个“狮子与年轻人”的笑话中,笑眼是那句:我对它说:“如果你再不乖乖地配合演出,就让你去当众讲话!”2.不能引人入胜是为什么?不能引人入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些要牵扯到高水平的讲话技巧问题。我们不能与专业人士比,也没必要花费精力,专门去练一些高技巧。只要做到说出来的话能吸引人,让人爱听就可以了。那有没有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提高讲话吸引力的方法呢?回答是肯定的。
大家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有些人的讲话之所以很有吸引力,仔细分析,他也没有什么高难度的发声、发音、语调、语气等的表达技巧,可人家讲出来的话,别人就爱听,其中的秘密在哪呢?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试验:
将一屋子的人召集在一起,向他们宣布两条重要消息:第一,昨晚非洲某一地区发生强烈大地震,有个部落所在地整个沦陷,几乎无一人生还:第二,今早我们的医务人员发现,有一种目前尚不知名的小红包正在悄悄爬上某些人的脸,具体原因正在查明中,只是提醒大家,不要担心,不会有影响。
两条消息公布的同时,负责观察检测的有关人员就用摄像机一五一十地录下了当时人们面部表情的反应变化,结果发现:尽管第一条信息告诉大家发生了那么大的地震,并死亡那么惨重,但人们的面部表情无多大变化;而第二条信息一说,尽管宣布人说大家不要担心,不会有影响,可仍明显地看到人们还是相互地你让我看看、我让你看看,究竟那不知名的小红包爬没爬上自己的脸,并且议论纷纷。
第一条消息的反映冷淡,第二条消息的反映强烈,说明了这样一个心理现象:人们普遍关注的、感兴趣的是那些离他们近的,或与他们自身有密切关系的事和物。
这就给我们一种启示:要想说话吸引人,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尽可能说一些与听者相关连的事情。那些没有过高的口语表达技巧、但说话却能吸引人的“讲话高手”,其手中的秘密武器是:善于改编。将听到的,看到的和谈到的奇人逸事,根据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群,将时间、地点、原因等因素进行适度的调整,紧紧围绕如何抓住眼前这部分人的兴趣,适度展开或省略部分情节,听起来让大家感觉这就是发生在近期的事,甚至有时让听众觉得连人名似乎都那么耳熟。
秘密一经公布,大家便不难做到。在这之前,我们都做惯了遵纪守法的良民,惟恐稍有不慎,冒犯他人,以致连说个笑话、讲个故事,也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忽略了对笑话、故事进行必要的适度改编,来增加当众讲话的吸引力。
请从现在开始就有意识地练习,将下面这个笑话适度地改编后讲给他人听。
有一小伙子,总爱玩弹弓,后来发展到专爱打建筑物的窗玻璃,麻烦事惹了一桩又一桩,家人再三说教都不管用。最后,有人建议带他去看看心理医生。这小伙子的妈妈带他到了心理医生那里,心理医生的诊断结果是小伙子患有“偏执症”。
小伙子的妈妈问心理医生:“这病好治吗?”
心理医生说:“没问题,让他在我这儿住段时间,进行一下系统治疗就好了。”
过了些日子,妈妈到医院来接病已治好的儿子。
这位妈妈半信半疑地问心理医生:“怎么验证我儿子的病确实已经治好了呢?”
心理医生说:“出医院门后,在大街上你可以问他看到了什么,如果他的第一反应说的不是建筑物的玻璃,这就充分说明他的注意力已经转移。”
出了医院门,走在大街上,两边高楼林立,妈妈问儿子:“你看到了什么?”
儿子说:“我看到了前面穿裙子的姑娘。”
妈妈一阵惊喜,在心里连忙说,我儿子病好了,我儿子病好了!
走了不多时,为了进一步验证,妈妈又问儿子:“你看到了什么?”
儿子说:“我看到了她穿的裙子。”
这一次又让妈妈惊喜,因为妈妈最担心的“玻璃”二字,儿子一直都没有提到。
又过了一会儿,妈妈还是不太放心,又问儿子:“你看到了什么?”
儿子还是说:“我看到了她穿的裙子。”
听完儿子这次的回答,妈妈感觉有点不对劲,忙问儿子:“此时你想干什么?”
“我想抽出她裙子上的松紧带。”
“抽出松紧带来做什么?”
“做弹弓,打玻璃。”
3.改编后仍不吸引人,是为什么?
比如说,一个村姑,相貌身段都十分好,走在大街上回头率却不高;而一个城市姑娘长相身段比不上村姑,却极有回头率。这是为什么?原来村姑穿的是肥大的衣裤,走起路来羞羞答答。而城市姑娘穿的是时尚衣装,走起路来挺胸抬头,生气勃勃。可见,有姣好的相貌、苗条的身段,还要有得体的衣着,落落大方的言谈举止。具体到当众讲话,也是如此。那么,当众讲话的外衣和举止是什么呢r
口语化
人类语言,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分。写出来的书面东西拿来说,即使你有再高超的演讲技巧,也总让人觉得隔着一层,缺少真情实感,感觉不“自然”,而从心里吐出的口语化语言,用词虽不那么完美,有时甚至还出现语法上的不太规范,但给人的感觉是亲切的、自然的,别人愿意听。你的笑话含义很深,你的故事也很精彩,但如果用书面语言去讲,就好比村姑穿的衣裳。
前面我们举的“老板刘准”中的语句,如:
零敲碎打干过一些农活儿;
空手套白狼似地挣回一摞摞花花绿绿的票子;
头发也长了,老婆也换了,腿也直了,舌头也僵了……:
坐火车是包间,住宾馆是套间;吃饭是单间,点菜必有龙虾:抽烟全是大中华,那个阔绰大方呀,真个喜煞麻二。
整个叙述全是原汁原味的口语,让人读起来备觉亲切自然。
说到这儿,改编之后,说出来的话还不吸引人的原因之一也就找到了,即半文不文,让人听起来免不了感觉不新鲜。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记住:当众讲话,活用口语。那就像刚从山里摘来的鲜灵灵的瓜果,让人喜欢。表演性听人说笑话、讲故事,与自己看书的区别在于:听人讲是眼耳的感受,自己看书是借助想像。那么,这就要求讲话者,需要通过声调、手势来加以辅助传声达义。比如:讲述的情节中有人物对话,一男一女或一老一少,在声音上、语调上就要有所模仿,再辅以抬头、侧身、手势等细微的形体语言,就会把所讲的情节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听众,让听众觉得你口中讲述的事情就发生在他们身边,你所说的一个个人物就晃动在他们眼前。做到了这一点,便会大大增添你讲话的吸引力。
试着讲讲前面我们列举的“1美元的故事”,里面的对话很典型。如:
“先生,有什么吩咐,我可以为你代劳吗?”
“我想借点钱。”
“你想借多少?”
“1美元。”
“只借1美元?”
记住:当众讲话,适度表演。这就好比将听众领到了故事发生的现场。
通过以上概括性介绍,大家对娱乐类讲话的适用场台、功能分类以及讲述技巧,都有了基本的了解,所列举的事例是给你的一种启发,让你举一反三,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去学会搜集、改编和运用。
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看到的、听到的到处都是有意思的素材。发现并不难,关键是变成自己的东西,经过再加工,适地、适时地加以灵活运用。
不要指望一口吃成个胖子。这方面的能力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每次进步一点点并不难,贵在坚持。多说多练,就是前人的最好经验之谈。
遇到场合,不要怕出丑,权当练习,给大家来一段,愉悦了他人,也锻炼了自己,你的讲话水平就不愁没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