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社会之音
在诺昂所遭遇的一切使得肖邦在身体和精神上都很疲乏困顿。1846年夏天,他完成了创新的《幻想波兰舞曲》以及《船夫歌》后,只作了一些无意义的作品。1847年,他只完成了一首歌曲,这首歌的歌词是克劳辛斯基伯爵所作,他是诗人密茨凯维支的朋友,同时也是一个诗人,他那种神秘的信仰和逆来顺受的宿命论,似乎和肖邦所经历过的那种幽暗抑郁的世界相吻合。这首歌曲虽然在这种沮丧的心情下作成,却成为最鼓舞人心,最能表现他在艺术上完美成就的一首波兰歌曲。这首歌曲和那首《B小调钢琴奏鸣曲》一样,都是在一种类似的情绪背景下完成的;这种情形更加深了人们的一种印象——成熟的肖邦已经了解到如何控制自己的感情。他的作品不再直接受到环境影响,而是经过了净化的。这首歌曲中表现出的肖邦的音乐形象是那么的精致细腻,开始部分是温暖舒适的大调音调,慢慢转换成一种抑郁的叫喊。歌词是:以及练习曲。肖邦当天显得非常脆弱,参加他这次演奏会的权贵人物比较少,哈雷是其中之一,他在自传中说明了肖邦是如何演奏那首《船歌》的:“当需要使用最大精力时,钢琴中却出现了相反的声调,但是这种美妙的、不同的音调,却让人怀疑,这种新的曲调是不是比我们所习惯的还要来得美好?”
肖邦没有因观众的热烈反应而高兴。在这场音乐会举行的前几天,他给家人写的一封信上表露了他当时的心情:……我的思绪都被音乐会所占据,这场音乐会将在这个月的 16日举行。有一天早晨,我的朋友们跑来对我说,他们要为我举办一场音乐演奏会,我不需要担心任何事情,只要坐下来演奏即可。所有的入场券在一个星期之内销售一空,并且每张门票的售价是20法郎,观众们甚至还联名要求我举行第二场音乐演奏会,这点我还没有考虑。宫廷方面也订购了 40张门票。当报纸上登出也许我会举行一场音乐演奏会的消息时,人们特地从布雷斯特以及南特写信给我的出版商,要求为他们保留座位。我对这种热情感到震惊,凭良心说,我知道我现在的演奏比从前更糟。
音乐会结束几天后,巴黎爆发了另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就是所谓的“二月革命”。起因是人民对菲利普一世滑稽式还会想到艺术?剧院关门了,艺术家破产了,教师失业、学生四散;钢琴演奏家们沦落到在街道的角落里演奏奏鸣曲,画家们清扫着阴沟,建筑师们在为公共建筑物涂灰泥。
在所有的艺术家中,境遇最困难的要算音乐家了。一位在剧院表演中得第一的小提琴手,如果通过教书每年能赚 900法郎的话,已经很幸运了。但是现在很难保证他还能有这么多收入,因为他们的学生都走了。真不知道这些人的命运将会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