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巴黎(1 / 1)

波兰沦陷的孤独

离开维也纳,肖邦想到巴黎去,但就法律而言他是个俄国国民,这点让他处境困难。当时的巴黎是波兰革命分子的避难所,许多流亡人士都居住在法国,并且在筹划着颠覆俄国的事。最后他获得了一本伦敦护照,上面还有一项重要的附带条件:“过境巴黎”,即使这样,也已经足够了。

他向西旅行,沿着多瑙河河谷到了北边风景如画的提洛尔,首先经过莫扎特的出生地萨尔兹堡,然后前往慕尼黑。在那里,他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父亲给他的钱没能如期送到,而且与华沙的联络出了点问题。利用这个机会,他在 1831年 8月 28日那天,在“爱乐协会音乐厅”举行了一场公园中的肖邦雕像从于如猛虎一样残暴的俄国士兵了,啊,父亲,你的老年太不幸了!母亲,我可怜的母亲啊!你是否眼睁睁地看着凶残的俄国士兵摧残你的亲生骨肉?惨遭**的成千上万死尸正躺在墓边!格拉德科芙斯卡怎样了?她在哪里?可怜的女孩,也许她在某个俄国人手中,俄国人正在绞杀她。杀人,谋杀!啊,我的生命啊!我孤独一人在这里,到这里来吧,我将为你拭干眼泪,治愈创伤,告诉你过去的事!在那些没有俄国人的日子里,只有少数的俄国人,他们都想讨你喜欢,你对着他们大笑,只因为我在那里。你的母亲还在你身边吗?好残酷的母亲,而我的竟如此仁慈。也许我的母亲死了,也许俄国人杀了她。我的姐妹们正在声嘶力竭地抵抗,父亲绝望了,他无能为力,而我却在这里呻吟、受苦,对着钢琴发泄我的绝望,上帝啊,掀翻地球吧,吞食这个时代的人,把最残酷的刑罚降临到袖手旁观的法国人身上吧!

我睡的**也许已经躺满了死尸,无人料理,但是今天,却不让我感到恶心。一具尸首会比我更糟吗?那具死尸不知道谁是父亲、谁是姐妹、谁是蒂塔斯,一具死尸没有心爱的人,舌头也不再会动,与四周的人交谈 !我与一具死尸一样没有颜色,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

斯图加特的钟塔已敲过了子夜的钟声。此时此刻,他原来写的 11首练习曲。有人说肖邦这些最著名作品的灵感来自于华沙的沦陷,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革命练习曲》。

虽然这个说法的真实性很难证实,但是他的描述是很生动鲜明的,这种急促像湍流的瀑布声音、华丽歌剧般的旋律像抒情诗一样让人感动,但它却暂时休止了。随着新注入的澎湃汹涌的情感,它似乎很高雅地总结了他的情感、苦恼,还有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忧思。

啼音初试之后,肖邦打算前往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