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介绍
小艾是一名不善言谈的大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女。父亲是公务员,母亲在事业单位上班,父母从来没有给过小艾任何压力,一直鼓励其自由发展。小艾初中时成绩一般,酷爱篮球,高中时将对篮球的热爱与付出转移到学习上,高二下学期开始发力,后来顺利考入某重点大学。大学期间,小艾曾在学院办公室常务部做学生工作,现任某社团社长,还是团支部负责人。小艾非常热爱篮球,希望从事跟篮球相关的职业,如篮球记者,但是又觉得这个梦想与现实不符,跟自己的专业也不相关。小艾的偶像是科比,认为他不仅长得帅,在遇到困难时也能勇敢面对,但又觉得科比是一个让她猜不透的人。
大学期间,小艾长期受到来自学生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近期因为工作上的挫折而产生焦虑情绪,思想很消极,精神状态不好,加之小艾宿舍的同学要么保研,要么考研,要么出国,都有很明确的方向,而小艾却没有一点方向,这让她不能专注于自己当下应做的事情,如上课、备考等,情绪更加糟糕。
长期的压力会对身体、心理以及人生观产生影响。辅导思路可以从被动等待出现问题转向主动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如学习时间管理和调节情绪的技巧和方法。
小艾意识到自己情绪的糟糕,也意识到这种情绪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曾主动到心理咨询中心进行过咨询,咨询中心的教师耐心地帮她梳理了思路,进行了探索性的聊天,试图让她意识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作为小艾的辅导员,觉察到她的糟糕情绪后找她谈话,她能够做到主动倾诉,还通过邮件与任课教师进行了交流。小艾第二次找我倾诉时的心情比之前放松,但状态反复,焦虑情绪依旧明显。在与我的第二次交谈中,小艾多次用“奇葩”“奇特”等词语形容自己,也多次用“失常”“消极”等词语形容自己的精神状态。当我问小艾“如果从1分到10分给自己评分,你能得多少分”时,小艾给了自己5分,而她认为6分才算及格,认为自己看不清未来。在谈话中可以明显觉察到小艾对自己、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评价偏低,这是一种自我价值感低的突出表现。当辅导员问起她最喜欢的篮球时,小艾用了“快乐”“奇迹”“笑出声来”等词语,说明其对篮球的热爱。然而,当问到她未来的理想职业时,她又对自己想做与篮球相关的职业抱有怀疑态度。
量化技术有助于把问题导向可操作化,让学生看到希望,提高掌控感。
二、问题分析
通过与小艾的两次谈话以及了解周围同学的反应,我根据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小艾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初步判断,判断小艾目前处于焦虑状态。判断依据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产生原因。历史原因是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造成小艾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清,不认为自己应该对家庭、父母和自己有什么责任,处于无价值、无动力、无意义的状态。直接导火索是长期的学生工作和学习压力、学生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对未来方向的迷茫,其中直接原因是学生工作和学习上的压力以及学生工作中遇到的挫折,深层次原因是对未来方向的迷茫。
缺失目标会使人陷入迷茫,持续时间过长会使人缺乏斗志,日渐消沉。辅导员掌握教练技术对促进学生寻找新的人生目标十分重要。
第二,持续时间。根据小艾自述可得知她的焦虑状态已持续了半年。
第三,功能失常。生活中一些明明知道且必须要做的事情不想做,拖延,如不想洗澡、不想洗衣服;不愿寻求关系支撑,如忽略身边的朋友、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痛苦、不愿与人交心、不想同学们看到自己软弱的一面、有什么事情也不和父母说;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如认为自己和自己的理想很“奇葩”,认为自己没有做好自己,连及格分数都达不到;逃避,如遇到冲突和工作中不完美的地方或棘手的问题会担心、自责,却不愿意主动面对和主动解决,而是选择逃避。
第四,反映范围。出现泛化,这种不良情绪影响到了她的整个学习和生活,并且影响到她的自我评价。
第五,可排除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等问题。
三、处理策略与过程
辅导员在专业化过程中掌握一些教练技术对辅导工作很有帮助。
我在疏解小艾的焦虑情绪的过程中运用了心理学上的焦点解决模式,以直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问题,自己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逃避。焦点解决模式经常使用的解决问句有如下两种。
(一)问题解决问句
问题解决问句是指以问题为焦点的思考取向和问话方式,较偏重探讨问题发生的缘由、情节变化与严重程度等。
通过提问“来此之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和好转的地方”,试图了解小艾目前的情况。小艾说:“想到自己以前有成就的事情让我心情愉快一些。我确实没有做到悦纳自己。”可以知道目前小艾的心情有所放松。
通过提问“最想先解决、先改变的是什么,来此的最大希望是什么”,引导小艾发现自己的问题根源。
通过提问,我得知小艾的问题的根源是从小在家庭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无价值感、无动力感、无意义感,导致小艾不能经受挫折。
(二)焦点解决问句
焦点解决问句是一种聚焦于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考取向和提问方式。通过不断询问如何去做,引导学生自己梳理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提问“你提到现在想要做好自己,如果1分到10分,1分是完全没有,10分代表做到最棒的,你觉得自己已达到几分,如何做到的”,引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对自身认识的不足。目前小艾对自己最不满意的地方在于对未来没有方向。跟风思想让她觉得其他同学保研、考研或出国,而自己“保研没资格,考研没勇气,出国没资本”,觉得自己对未来的路一点都不清楚,不能专注当下的事情,不敢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个选择,处于极度迷茫、焦虑的状态。
通过提问“如何看待社长、班长等职务和学习的冲突的”和“社团工作和未来理想职业的准备发生冲突时,先处理哪一个比较重要”,发现导致焦虑的直接原因。小艾在遇到学习和学生工作相矛盾和冲突时不能直接面对,而是选择逃避,不敢去寻求帮助,害怕同学们的评论和看法,是一个自尊心强而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在问起社团工作和未来理想职业的联系时,小艾觉得社团工作与自己的理想职业不太相关,她有理想的职业,但是又觉得自己肯定做不到这个职业。
通过提问“以前有没有遇到过相似的困难,是怎么处理的”,引出小艾对以往经历的回忆。小艾在大二上学期也出现过类似的焦虑情绪,当时主动和师姐、任课教师和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进行过交流,大家都热心地开导她,帮助她,小艾的焦虑情绪有所排解。
通过提问“你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如果有一天问题解决了你会如何得知,有什么事情会变得不一样”,引出她对自己最喜欢的篮球运动的回忆。她认为打球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即使没有人教也能自己练习,她也非常愿意从事跟篮球相关的职业,如篮球记者。
问对问题更容易得到正确的答案。
通过提问“你是如何一直帮助自己走过来的,你是如何让自己迈出这一步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的”,引导学生愿意主动找人倾诉。小艾一直以来都是自己硬撑,也找过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进行咨询,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给她提供了很多帮助,现在她不认为心理咨询是一件纠结的事情,但是也不曾跟很多人提起进行过咨询的事情。
用心理学的焦点解决模式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并自己寻求解决方法,是一种授之以渔的方式,更加适合学生成长。
四、结果与思考
经过两次运用焦点解决模式的深度辅导,小艾的焦虑情绪明显减轻,目前正在积极准备考研,同时也不放弃保研。在我的建议下,小艾制订了学期计划,每周与我见面一次,汇报计划执行情况。小艾和我一起不时地在收获和成长中调适计划,并勇敢走下去。小艾目前整体状态良好。
无价值、无动力、无意义的“三无人群”在“90后”大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的“90后”大学生中,绝不是个案。由于家庭条件和学习条件都比较优越,学校和家庭代办、包办了很多在成长中本该学生自己去做的事情,造成他们在大学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到的不是面对而是逃避,采取的是能拖则拖的战术,事情悬而未决的状态又会加重他们的愧疚感和焦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由于家里一直鼓励小艾自由发展,一直强调家里不需要小艾考虑和照顾,没有给小艾任何压力,造成小艾对家庭的责任认识不清,目标不明确,迷茫。这也是小艾产生“三无”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会真正地爱孩子。辅导员与家长沟通时也需要传达一些表达爱的正确方式。
焦点解决模式十分强调系统观和建构观,强调正向的、朝向未来的、目标导向的积极观点。通过焦点解决的语言来建构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新型的问题解决方式。在解决遇到的问题时,我运用焦点解决模式对她进行深度辅导,从问题产生的原因、她的兴趣爱好、相似的经历、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等多个方面进行引导,唤起小艾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动力。
五、点评
如今,富裕的家庭在城市里并不少见。富裕家庭的子女常常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几乎没有什么需要满足不了。于是,这类学生容易缺乏奋斗的动力,即所谓的“三无学生”。辅导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目标,激发学生的斗志。
本案例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辅导员掌握了丰富的辅导技术。辅导包括“辅”(帮助)和“导”(引导)两个过程。有效地辅导学生单靠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专业的辅导技术。本案例的辅导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比如,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走上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道路;用量化技术让学生觉察自己的状态,评估自己的状态,进而改善自己的状态。辅导员的辅导工作要想健康、持续发展,一定要走上专业化道路,并非单纯地做思想工作就可以达到目标的。
(案例撰写:郭智芳 点评:宋振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