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介绍
周某来自农村,父母均为农民。周某有一个哥哥,离异,靠父母生活。周某认为大哥不但没给父母争气,还给父母添了诸多烦恼与麻烦,瞧不起大哥,与大哥关系不睦。周某不善与人交往,在宿舍、班级话少,比较沉默,也不主动参与社团活动。
大一下学期,周某开始与同班木某谈恋爱。木某来自另一个省的农村,是一个要强、做事认真、不轻易放弃的姑娘,年年获专业奖学金,且在学院担任学生干部。两人恋爱后,同班同学都反映周某变化很大,学习比以前刻苦,人也开朗了许多,大三时还竞选当上了班长。在恋爱期间两人也常常闹矛盾,甚至也提出过分手,但之后基本会和好。
亲密关系的变化是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信号。
大三寒假,木某正式向周某提出分手。因为木某觉得周某太依赖自己了,感觉他的世界里只有自己,日常生活都要帮着他安排,身心俱疲,故提出分手。对于分手,周某不能接受,寒假期间一直给木某打电话,发短信。正月初一在去往亲戚家的路上,他不慎跌入山沟,昏迷了一天多,醒来后出现短暂失忆症状,不认识家人,不会使用电脑、手机等。大哥还挖苦他,说他变成了“傻瓜”,村里人也对他冷嘲热讽。稍微清醒后,周某正月初九离家出走,到木某家乡要求与木某见上一面。见面后他一直要求和好,但是木某没有同意,为了暂时平稳他的情绪,木某为其在宾馆安排了住宿。也就是因为这次去木某家乡,周某知道了木某的另外一段故事。木某在与周某交往过程中还与家乡的一个男生关系暧昧,也可以说是男女朋友关系。周某在木某家乡逗留的那几天里,木某没有抽出很多时间陪伴他,而是与那个男生在一起。周某一直怀疑木某是因为那个男生才和自己分手,但是木某辩解说她没有陪那个男生,而是家里发生了其他事情需要处理。关于他们是否一起乘车返校,木某说那个男生会送自己去火车站,但结果那个男生没有去,最后周某与木某两人一同返回学校。
回校后,周某仍不死心,不断给木某打电话,发短信,要求谈话,并承诺谈完后会彻底分手。类似的桥段上演过无数次。某天晚上木某答应他出来谈话,但是他一直纠缠,不让木某回宿舍,一直折腾到半夜两点多。周某要求木某再给自己一次机会,甚至还说过“一块死了算了”之类的话。此后,木某不敢再与周某单独见面,每次见面时都会带上舍友。班主任听说此事后到宿舍与周某谈话,从谈话中发现他比较正常。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以他担任班长为由,有意给他安排一些任务,暗中观察他的言行。一天,周某离校出走,并在晚上十一点多给舍友发短信说要出去一段时间,希望他们帮着照顾木某,不用担心自己。随后周某手机一直关机,失去联系。我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立即联系学院,汇报整件事情。第二天上午,学院召集周某和木某的舍友、班干部了解具体情况。学院将此事告诉周某家长,让他们做好随时到校的准备,还让同班同学在周某经常出入的地方寻找,让木某一直给他发短信,打电话,说要跟他谈谈,以稳定其情绪。中午十一点多,周某回短信说他愿意跟木某谈话。木某在其舍友的陪同下找到周某,为保证安全学院派我和周某舍友跟随。木某回忆谈话中周某曾有这样的表述:“你不是跟我分手了吗,你为什么还来找我,我没事,我很好。”一番谈话过后,他同意返回学校。回校后,我与周某进行了一次谈话。周某表示会放手,不再纠缠木某,而且不希望父母来校,也抗拒与心理咨询中心教师谈话。我与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商量过后,认为他已基本恢复正常,故未让其父母来校。
未了解情况时,切忌“打草惊蛇”。通过给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对象安排一些任务,侧面观察,这是很值得借鉴的做法。
心理咨询发挥作用的关键是个人的意愿。平时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以及心理咨询成功的案例都会激发个人向心理咨询师求助的意愿。
一周后,据周某的舍友说,他一直在宿舍**用电脑写东西,不按时吃饭,也不洗漱,整个人非常颓废,但无过分异常表现。某日,木某过生日,周某给她送了一份生日礼物,但是被退回。当晚八点,周某舍友王某回到宿舍后,周某主动给他看了割腕的伤口,其中一道较深,并跟王某讲电脑中的几封遗书有给舍友的、父母的、木某的和哥哥的。周某感觉自己有点精神分裂,尤其看到舍友说笑、弹吉他等,都会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感觉。周某的舍友非常害怕,于是与我联系,我安排其舍友晚上轮流看护周某,以确保周某和其他舍友的安全。第二天,周某的舍友、木某和我与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沟通此事。心理咨询中心教师认为周某的情况较为严重,需要与周某直接沟通。经面对面交谈后,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建议再观察一周。与此同时,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做了以下安排:其一,通知其父母尽快来校处理此事;其二,舍友密切关注他的行为,防止极端事件发生;其三,与心理咨询中心教师预约再做一次咨询;其四,请本学院一位周某比较信任的专业教师与周某谈话。
院系与咨询中心紧密合作,建立良好的联动机制,可以有效化解日常危机。
周某的父亲与大哥来校接他。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向周某的家人详细介绍了他在学校的情况,建议将周某带回家休养,得到周某父亲同意。我也推心置腹地与周某沟通、交流,周某最后也同意回家休养。于是,周某办理了请假手续。周某回家后,我继续关注他的QQ空间,三天后发现他在家出现了异常的情况,并发表了一篇类似遗书的日志和几条状态,于是打电话与其父亲进行沟通。其父亲说周某在家一切正常,但实际情况是周某已经趁家人不注意喝了农药,并已送往当地医院急救。周某在QQ空间上传了几张照片,均为其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照片。我立即与其父亲沟通,确认周某确实在家喝了农药,但喝的量较少且抢救及时,暂时无生命危险,可是由于农药药性较强,仍需住院观察。在此期间,我一直与其父亲沟通,了解周某的治疗和恢复情况,周某信任的那位教师还与周某本人通了电话,鼓励他积极配合治疗,尽早康复。周某入院一周后,病情基本稳定,我再次与他通电话。经过沟通,周某同意休学一学期,并委托学院教师代办休学的相关手续,其家人对此事知情,并表示同意。
一个月后,在周某休学期间,他在未向学校提出申请的情况下擅自回到学校。学院知道此事后马上联系其家人,请他的家人劝他马上回家,并紧急召集周某的舍友和我陪他吃饭、聊天,一直到凌晨。第二天,请他信任的专业教师与他谈话,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也与他倾心交谈,要求他尽快回家。回校后第三天他返回家中。大四开学,周某办理了复学手续。
复学最好有正规的医院诊断证明,并由学校咨询中心评估、商讨后再办理复学手续。
二、问题分析
根据对周某大学四年的观察以及对周某家庭的了解,我认为周某之所以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出现这样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第一,周某的原生家庭造成了他内向、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自卑等性格特征。他的父母没有什么文化,在抚育他的过程中不懂得给予他关爱,父母当然是爱他的,却是那种“爱在心头口难开”的默默地爱。在这样家庭里长大的周某不会通过沟通去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他与唯一的哥哥关系不睦,谈恋爱也不懂得怎样处理与女友的关系。周某的性格特征是他后面出现过激行为的根本原因。
原生家庭虽然对一个人影响很大,但并非完全决定今后的生活,家庭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是可以转化的。
第二,周某与木某的爱情是不成熟的。周某在木某那里获得了他儿童时期缺乏的母爱,他本人也承认把木某当作母亲一样依赖,在木某那里更有安全感,这不是爱情而是心理投射,以自我为中心,以**为主,经不起时间考验,这种以占有为目的的爱是迷恋不是真爱。木某在自己感觉孤单寂寞时接纳了周某对自己的追求,从开始时就不是真心喜欢他,在他们恋爱过程中还与其他人关系暧昧。
第三,周某是自卑的。周某家境不好,但是他既不去打工,也不申请学校的勤工助学和各种助学金。平时在宿舍里常常讲自己高中时不刻苦却取得了好成绩,这种炫耀正说明他是自卑的。周某在与木某交往时把自己放得很低,只要木某能与自己在一起,他可以做任何事情,他可以努力学习保研、考研,当木某提出分手时,他忘记了含辛茹苦将自己养大的父母,甚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
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否则,读再多书也没有实际的意义。
第四,周某所学专业本是助人自助的专业,但他在成长过程中却未将课上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人生实践中。如果周某将自己的知识理性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对他的帮助应该是很大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并在实践中加以实施才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三、处理策略与过程
周某家庭经济困难,但未向学院申请勤工助学和助学金,也不出去打工,大一下学期开始与本班木某谈恋爱,此时的周某已是学院关注对象之一。我利用木某是学生干部常来学院的机会,常常会关心一下他们交往的情况。周某在大三竞选成为班长后,我与他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些都为后来的工作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一)学院通过经济援助表达关心
学院得知周某在大三寒假期间意外掉落山谷导致脑部受伤的情况后,为周某申请了学校的特困补助。对周某在寒假期间受伤看病的花费,学院也积极联系学生处和校医院,希望能够在经济上给予直接的帮助。在他不主动向学院申请助学金的前提下,学院将一个助学金名额指定给他。
寒假返校后,学院负责人叮嘱周某的班主任去宿舍看望他。当得知周某在家喝农药花费十万元左右的治疗费用后,学院还动员部分教师和同班同学为他捐款,后又给予助学金和困难补助,让他感受到学院和同学对他的关心。
(二)建立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
1.朋辈支持
在周某离校出走时,请周某的舍友和木某寻找他,给予他安慰和鼓励。周某的舍友发现周某割腕的情况后,立即将此情况上报给学院,同时学院请他们在周某的家人接周某回家之前在宿舍看护周某,不要发生意外。当周某喝农药住院并将接受治疗的整个过程“晒”在网上时,请他的舍友给他留言,鼓励他。在周某基本康复休学期间,周某擅自回校,又是他的舍友陪他吃饭、聊天。
2.专业教师支持
当周某出现割腕的情况时,请他信任并认可的专业教师与他谈话。在得知周某在家喝农药这一情况后,学院召集教师们献计献策,专门分析并制订了干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周某信任的那位教师再次与周某用电话沟通,这位教师还给周某寄钱表示关心,在周某休学期间返校时,也是这位专业教师与他促膝长谈。
3.亲人支持
周某的父母不懂教育,甚至比较粗心。在他的父亲和大哥来校接他回家时,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将一些注意事项详细讲给他们,特别叮嘱在家要细心看护以防发生意外,但是他的父亲回家后继续外出工作,把周某一人留在家里。好在周某的堂哥在整件事情的处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周某住院的医疗费是这位堂哥支付的,休学期间周某还在堂哥店里帮忙来分散注意力。从周某离校出走到他喝农药,学院前后二十几次联系他的家人,周某的堂哥在家庭支持系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三)借助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周某离校出走的情况发生后,请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为其诊断,结果为无大碍。后来又发现周某割腕,我和木某及周某的舍友去心理咨询中心做了团体咨询,也为心理咨询中心教师给周某做心理咨询打下了基础,但后来因为周某家人将他接走,第二次咨询未做。第三次咨询或者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咨询,应该是学院就周某在家喝农药并在网络上“晒”自己治疗过程的情况向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进行咨询,并与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进行商讨。心理咨询中心教师专业的咨询和对周某病情的判断都对我们制订干预方案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与学校行政部门进行沟通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联合校内各部门,形成一个资源对接的桥梁。
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常常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但不等同于心理咨询。在危机事件的每个转折点,一方面要第一时间做危机事件当事人的各种工作;另一方面要将工作新进展及时上报给学院负责人和学校相关的职能部门,与他们沟通、协商,并按协商后制订的方案坚定执行。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学生工作不是心理咨询,不是纯粹的行政管理,不是纯粹的教育和服务,而是它们的复合体,无论是危机事件的处理还是日常工作,哪一部分占多大比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结果与思考
周某经历了这次恋爱失败的事件后,情绪平稳,积极备考研究生。我每次见到他都会问他复习得怎么样了,他总信心满满地回答复习得很好。大四上学期,有教师和同学反映在校园和大街上看见周某和木某关系极亲密,好像又在一起了,最后证实是真的。木某说周某为自己牺牲了那么多,想补偿他。最后,周某没有考上研究生,去了一家公司工作,木某保送了本校研究生。真心希望他们通过这件事情能够成长。
对周某本人来说,他有惊无险地在“死神”那儿走了一遭,想必对他的身体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对木某来说,她因为此事放弃了自己原来的理想,现在只想研究生毕业后去中学做一名教师,安安稳稳过日子;对学院来说,在周某身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巨大的。总体来说,通过周某的案例,我总结出了以下三方面的经验。
第一,辅导员在处理学生危机事件的过程中要尽力在他周围建立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周某的一位舍友愿意做他的倾听者,专业教师对周某的“当头棒喝”也是另外一种帮助,堂哥在关键时刻也给了他很多支持,木某在需要委屈自己联系周某时也没有拒绝。这些关键人物的帮助是至关重要的。这应该也是辅导员不同于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优势所在。
化解危机需要系统的支持,单靠心理咨询中心远远不够。
第二,辅导员处理危机事件时协调各种人际关系也同样重要。在危机事件每次出现新情况时,要用一颗真心,运用专业的方法,联系与此事件相关的单位和个人,争取将事情处理完满,不留遗憾。面对家长,可能要普及最基本的教育常识,当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学会换位思考;面对学院的专业教师,要向他们客观地说明情况,请他们给予支持和帮助;面对学校职能部门,在汇报工作进展时还要为学生争取一些利益。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淡定、从容、冷静的心,要对学生充满爱心。
第三,学校应该开设有关原生家庭与情感能力等内容的课程,使当代大学生学会恋爱,勇敢面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对周某而言,他不会处理两性关系,有很多大学生一样不会处理,这一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
五、点评
恋爱是检验一个人成熟程度的试金石,也是一所促进个人成长的学校。本案例最成功的地方是辅导员几乎发动了所有的支持系统,如舍友、学院教师、家人、心理教师等,这些支持系统是成功处理危机事件的关键。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对恋爱失败的学生给予足够关注。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应该着重对恋爱内容的教育。
本案例值得深思的地方是如何激发心理痛苦的学生寻求专业帮助的动机。动用各种社会支持系统来保护学生成本高,比较被动。如果可以通过辅导员的深入辅导,激发个体内在成长的动力,树立人生的目标,或许学生就会主动调动自身的资源去成长和发展自己,这种帮助学生的途径更主动。所以,辅导员需要掌握更为有效的辅导和教育技能。
(案例撰写:冯伟光 点评:宋振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