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片说明的发展
图片虽给人以直观感、现场感强,但也常常需要一些文字来补充画面上无法表现的其他一些信息,如说明时间、地点、人物、场景、事件性质等。图片单发时大都配有标题,有的还有比较详细的说明文字,标题一般都多用实题,个别也有用虚题的,文字说明少而精,通常是“图为……”的形式,图片专版一般只做简单说明。近年来,图片标题与说明文字常常突破以往模式,有了发展变化给人以美感。
1.图片标题及说明的发展
图7-39 图片标题温馨
图片的标题不仅概括画面主题,往往也阐明观点或抒**怀,配合照片中的形象更动人心弦。如抗洪救灾中许多报纸发表了一幅照片,画面是一位年轻战士背着灾区一位面容憔悴的老大娘,标题多是《鱼水情深》之类。《华西都市报》则卓尔不群,以《灾区妈妈,儿子的脊梁就是你的家》为题,感人肺腑,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南京冬天下了一场雪,《扬子晚报》登载的一幅照片的标题,不是既往的“新年瑞雪”或“大雪纷飞,行人不便”之类,而是做了一个富有意境的标题,给人温馨的感受(见图7-39)。
说明图片的文字大都是叙述性的补充,也可借用文学抒情的诗歌样式使之别具一格。有的图片文字说明配以四行或八行诗,文采斐然清新生动。这种图片配诗歌的形式现多用于批评报道,更多的是为了达到相映成趣的幽默效果,在讽刺性的新闻漫画中更为常见。《扬子晚报》的时评版开设的《浮世绘》专栏,就是都运用这种新闻漫画文字形式,每次都是八行诗。如2013年8月6日报道,四川广元市朝一检察院工作人员开车在收费站和收费员争执,导致车辆排队拥堵,其间该工作人员对收费人员喊话称,“我们领导级别比你们领导大多了”。新闻漫画在简洁交代事由后,即赋一讽刺诗相映成趣(见图7-40)。《人民日报》也每天有漫画配合新闻报道,该报的讽刺性新闻漫画同样配诗歌,所不同的是《人民日报》都是四行诗歌。如2013年8月6日的报道是揭露河南省方城县农业局副局长刘会合涉嫌滥用职权,擅自为其妻子经营的小麦品种强行推广,获利9000元。由于该品种不适宜在当地种植,导致全县小麦大面积受损。该报所配的漫画讽刺诗歌及说明(见图7-41)。
图7-40 《扬子晚报》新闻漫画讽刺诗
图7-41 《人民日报》新闻漫画讽刺诗
2.“设计台词”式的说明
运用“设计台词”的文字,是近年来报纸上图片说明出现的新的样式。这种形式与以往紧扣照片形象的说明内容不同,编辑根据照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或某种动作姿态、或对内容进行概括等,“合理想象”出与图片主题内容相关联的文字,显得诙谐幽默,读来令人大笑不已。这种“设计台词”式的图片说明,让人平添情趣,在不少文体新闻、明星的绯闻等照片中用得较多,为读者消遣增加了一道佐料。有的直接加上“设计台词”几个字,有的虽没有表明这几个字,但读者也会领悟到其文字说明是编辑特意设计出来的。
二、避免说明失误
图片需要文字说明,在于它与摄影建立了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图文配合须协调。近年常见有的报纸图片文字说明出现失误,主要是偏颇甚至臆断。如有家报纸报道足球赛,新闻图片中几位观众双眼微闭,文字说明是“令人困倦的比赛”。观众眼睛微闭的“瞬间”是否就懒得看比赛,还是眨眼或小憩?这种主观臆断的文字有失报道的客观公正性,会误导读者以为这场球赛真的乏味。有家报纸的一幅招聘会照片是几个人在递材料,文字说明是“×行业的追捧”,这恐怕也有武断之嫌。前面提到的图片“设计台词”也应慎用、合理用,否则有可能导致歪曲图片。
图7-42 气候峰会会议长时间没有进展,中国代表抓紧时间休息
图片的画面是静止的,文字说明的空间却很大。同一幅照片,如果加以不同的说明会表现不同的含义。如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期间,新华社播发了一幅照片,是中国代表在会场睡着了的画面,文字说明是“气候峰会会议长时间没有进展,中国代表抓紧时间休息”,表现代表们的辛苦(见图7-42)。如果将文字换为“中国代表不关心会议进展,居然在会上睡觉”,意思就截然相反了。文字说明与照片画面有出入,“牛头不对马嘴”,读者会大呼上当,这是要力避的。特别是对一些灾难性的报道,文字说明就要严肃,绝不能以轻松或诙谐的语气。如2013年7月8日,韩国一架客机在美国旧金山机场着陆时发生灾难,三名中国的中学生遇难,一时间成为国际报道的重点。事后有的报纸刊载了飞机失事时如何自救、那些座位生存率高低等内容。这应该是给读者提供了一些知识,拓展了眼界。有家报纸在刊出“飞机失事时座位生存率”的图片时,说明文字是:“图中红色座椅表示火灾时‘你基本挂了’,绿色座椅表示还能活下来做俯卧撑。”(见图7-43)。这里的文字说明很不恰当。“挂了”原本多是学生戏指考试不及格,引申为对有的人死了也可用此话私下调侃一下,但在报纸上就不能这样讲,尤其是灾难性的事件,否则只会让人觉得冷酷无情。
图7-43 某报错误的说明:“图中红色座椅表示火灾时‘你基本挂了’……”
[1] 许必华主编:《新闻摄影学概论》,2~10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 许必华主编:《新闻摄影学概论》,323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 徐载平,徐瑞芳:《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108~109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
[4] 范敬宜:《总编辑手记》,391页,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
[5] 转引自《新闻写作》,1993(1)。
[6] (清)冯镇峦:《读聊斋杂说》,见于忠善编选:《历代文人论文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
[7] 黄利编译:《黑镜头》,1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