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是编辑工作的集大成,是编辑展现才智的舞台。一个版面上有吸引眼球的头条,有富冲击力的图片,有轰动效应的标题,有压住阵脚的评论,有令人玩味的专栏,这些因素形成的多样统一版面,必定美不胜收,吸引读者玩味赏析。
一、版面稿件的组合
版面组织是实现报道效果的一种手段,编排前要有指导思想,如稿件的排序、怎样表现、是否需要配置、编排何种版式,等等。版面是一个整体,应优先考虑各种稿件内容与形式的组合。
1.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相结合
现实是光明与黑暗、欢乐与忧伤等对立共存的世界,报纸是现实变动的缩影,世间的恩怨都应融入版面,使之成为“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天地。从实际情况来看,人民大众符合社会实践规律性、目的性的波澜壮阔的创造,惊天动地的业绩或诗情画意的生活,是一个稳定的社会的主流,版面上主要稿件应该投放于这些崇高、成功或温馨等“报喜”的内容来“弘扬主旋律”,这也是现实生活的主流。但也不要忽视那些背离实践规律性、目的性的消极现象及灾害等即“报忧”的内容。版面上唯有两方面都把握,帮助读者领略现实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这样版面展示的现实图景才完整而不残缺。由于各种报纸的性质不同,正负新闻报道的比例亦不一样,若一个时期社会或某方面的变动频繁一些(如灾难、危机),这种比例关系也会有暂时变化。
2.严肃内容与轻松内容相结合
既“硬新闻”和“软新闻”的二者兼顾,要注意安排重要严肃内容的稿件,也应安排活泼轻松内容的稿件,以调节读者的心情。整个版面都调子庄重,面孔森严像个老学究,会给人一种压抑感。而缺乏严肃性的稿件,又体现不出报纸的权威性。
3.长稿件与短稿件相结合
图6-29 《人民日报》多种文体相结合的版面
版面上都是长稿件,显得沉闷,信息量也相对少。而都是短稿件,版面又显得过于零碎。较好的是有稍长一点的稿件,也有短新闻,长短稿件互相配合、镶嵌,版面看上去就会和谐些。
4.多种文体相结合
一个版面尽可能地多安排几种新闻形式的花色品种,让版面上的文体样式多一些,显得丰富多彩。如图6-29,是《人民日报》的一个版面,有消息、通讯、照片、评论、刊头、图示、导读等,新闻的样式琳琅满目。这个版面的稿件组合也基本符合上面提出的几点,如有正面报道,有批评性言论,有严肃内容,有轻松新闻,并且稿件有长有短,是比较理想的要闻版的版面。
二、设计版样
1.准备工作
对上版的稿件需要做通盘考虑,恰当安排它们在版面上的位置。如重要稿件安排在重要位置,次要稿件安排在次要位置,主题相似的稿件放在一个范围,对比性的稿件放在相邻地位等,使各种稿件按照它们自身的价值“各得其所”,并互相照应、补充,使版面的主次分明、条理清晰。
2.确定题文布局
稿件的布局一种是排列式,即稿件以矩形排列,版面整齐,稿件界限分明,快速阅读方便,编辑组版容易也便于换稿,这种布局为当今绝大多数版面编排采用(见图6-30)。一种是穿插式,即稿件呈多边形互相咬合在一起,有的稿件被一篇穿插,有的稿件被多篇穿插,其长稿件被穿插后视觉上变短小了(见图6-31)。这种布局因稿件相互交错版面富于变化,但不便于快速阅读,组版也麻烦,现代报纸已越来越少使用穿插排版,《人民日报》、《新民晚报》等不多的报纸还经常将两种结构混合运用在版面中。
图6-30 排列式设计
图6-31 穿插式设计
题文结构是标题与文稿之间联系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几方面:第一,排文的基本形式,有基本栏与变栏两种,目前多数采用基本栏与长栏排文。第二,题与文的长度关系,主要有题与文等宽、题的栏宽是文的栏宽的整数倍、题的长度不等于文的栏宽或栏宽的整倍数这几种,前两种有助于版面的整齐并方便阅读和排版。第三,标题的自身排列。主要有单行式、多行式,及其派生的各种样式。第四,标题与文稿的位置关系,主要有盖文题、眉心题、串文题、上左题、文包题、对角题、腰带题、旗式题、尾式题等。
3.计算篇幅
通常是根据报纸的基本栏为计算单位,将稿件的字数折合为基本栏的多少行。图片的篇幅也按基本栏折算,为版面简洁美观和方便排版,一般照片定为基本栏的宽度或倍数,高度用对角线方法量出来,单位以行算。标题篇幅与图片一样也按基本栏宽和行高来折合,标题字体字号种类较多,计算要复杂一些,主要是根据电子排版时采用的《标题与正文字数(行数)换算表》进行换算。标题的篇幅除了要算标题字符所占的面积外,还要算应留的空白。
4.设计版样
版面设计可先画出版样图,也可直接在电脑上设计,程序都相似。现在有电脑软件的一些设计模型,比较方便。
一般程序是先安排头条、图片、专栏、刊头,后安排其他稿件。头条最重要,通常以全版最高的规格来表现,如标题字号最大,比其他标题栏宽。图片、专栏和刊头多为矩形,排版时一般不随意改变其大小和形状,它们因色调或装饰引人注目,也优先安排设计。先安排版面的四角,后安排版中间部分:如同下围棋一开始就占四角抢得先机,四个角处理好了,可使版面基本处于大体均衡状态。先安排长稿件,后安排短稿件:长稿件篇幅大变动不易,短稿件篇幅小容易安置,挪动方便。
目前为追求简洁明快以及电脑设计版面缘故,报纸几乎都清一色地用排列,极少用穿插,竖题也很少见。为了使版面显得有变化,可适当在某些版面上用点穿插与竖题。一般先大致勾勒轮廓再加工,标题的面积要留准确,并写出全文或关键词;照片说明的位置要标出并注明“文字说明”;加线或加框稿件的框、线都要画出来并注明其种类和型号。
5.几个细节处理
(1)转版
稿件从一块版转到另一块版,转的地方要注明“下转第×版”,转到其他版的开头处也须注明“上接第×版”。转文处最好在一个段落结束之处,至少在一句话结束的地方,以不影响读者阅读的连贯性。转版的篇幅不能太短并要再排标题,方便读者寻找,且只能由前面版转至后面版。
(2)转栏
稿件从一栏转到另一栏,根据阅读习惯是从左边向右边转,不可跳栏和逆转。转到后一栏中的位置不应高于标题,也不要低于前一栏文字结束的高度。另外转栏时尽量避免两篇稿件转入同一栏中并且中间没有标题或线条分隔,否则引起误读。
(3)碰题
又叫并题,指两个标题横排或竖排并在一起首尾相连。这是传统编排中禁忌的,易引起误读,可用对角题或另一个标题用文包题、竖题或线条等分开。
(4)伸缩
排版中可能出现稿件篇幅的某些多与少误差,可用压缩或补充稿件、增加或合并自然段、加大或缩小标题篇幅、增加或抽掉一篇稿件等方法来处理。
三、版面编排形式的变化
变化产生美。文字表达要求结构有起伏变化,“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缺乏吸引人的魅力。版面设计同样与此类似。读者对四平八稳的版面,虽感到某种视觉和心理稳定,但往往也嫌它的刻板或单调,因为它缺少一种动感。在版面设计时赋予一定的变化,使版面并不是大同小异的规则的图形,而是显得相对复杂些的形体,这样的版面更能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和视觉注意,因为它们能令人产生出动态的感觉,势必增强吸引力,如下面的几个图形(图6-32)。
图6-32 版面设计的变化
第一幅图中间黑点周围的空间是均衡的,虽给人一种稳定感,但由于黑点在视觉上产生不了动感,给人停滞的感觉,整个图形便显得有些呆板。第二幅图的黑点偏向图形的一角,视觉的力有了偏移的感觉,产生活跃的动感,可黑点周围的空间过于失去均衡,令人感到图形面积的大部分压向了较小的部分,觉得太不稳定,担心随时都会倾覆的危险。第三幅图的两个黑点一上一下,图形空间既稳定均衡,又令人视觉来回运动,由此产生的动感使得愉悦感油然而生。
变化产生美,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人们对熟悉的现象习以为常、对常见的事物司空见惯,因此往往对其忽略乃至视而不见,可一旦面对稍微复杂一些的事物形状,会马上引起关注。因为这能唤起他的紧张与注意,产生新鲜感,催动情感上的跌宕起伏,引发联想或想象,渴望进一步去探究其复杂的奥秘,从而增添情趣。事物的复杂是由事物的变化引起的,这就是说,是变化带来了复杂,使人感到新奇,那么,变化同时也是引起人关注的动因,人们的审美实践便与此密切地相联系。当然,这种变化又不能太复杂、太剧烈,不然人们一时无所适从就望而生畏、敬而远之了。
现实是变化的,这就要求以变化的形式来反映变化的现实。反映这种变化的报纸版面,不光要求其内容日日新,其形式也应该同样是变化的。“**”中的报纸常常是一篇社论、文章或一张照片就占一个或半个版,版面单调呆板没有变化,令人生厌。变化多姿的版面形式,显出动律富有生气。版面形式变化的特点,是既端庄又正而不板,既漂亮又美而不妖,既活泼又动而不乱。设计版面形式的变化因素,着重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标题形式的变化
标题因其字号大在版面引人注目,对版面的变化具有突出作用。标题形式的变化,在版面上的各种变化中最为丰富。
第一,标题大小的变化。标题有各种字号,版面上都是大标题,会显得臃肿不均,版面上都是小标题,又会变得小气琐碎,而大中小标题的星罗棋布、镶嵌结合,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势态,版面看上去就显得绰约多姿。
第二,标题位置的变化。标题和文稿通常连在一起,但在版面上标题与文稿的结合,并不只是标题在前文稿随后,标题位置可以灵活多变。除了一般用的盖文题,即标题盖过正文外,还左(右)竖题,即竖标题在文稿的左侧或右侧;对角题,即一篇新闻的标题和相邻一篇新闻的标题呈对角形式;眉心题,即标题的两端是等宽的整栏文字;旗式题,即标题部分盖住文稿,另一部分盖住其他部分;左上题,即标题镶在文稿的左上方;文包题,即标题被文稿包在中间;腰带题,即标题居文稿中部形似腰带;碑式题,即标题竖立在文稿一侧的上方而下端与伸出的文字齐平;梯形题,标题像梯子嵌在文中;上式竖题,标题在文稿中心上方,等等(见图6-33)。
图6-33 标题与文稿各种位置的变化
第三,标题形状的变化。标题行数、排列位置及横竖方向的不同,在版面上可以生出各种形状。再加上汉字是由一个个的方块形状构成的独有特点,汉文报纸的标题可横排,也可竖排,其变化优于外文报纸的版面。版面上的标题形状主要有:单行式题,即只有一行题;均列式,即多行的两端对称题;斜列式,即多行的阶梯式题;左(或右)齐式,即左端(或右端)排齐的多行题;低格式,即副题比主题低若干字的多行题;半斜列式,即主要是头部斜列题;T形式,即像钉子形题;L形式,即呈直拐弯形题;弧形式,标题呈平或斜式、竖式弧形状题;山包式题,标题由下往上隆起形似山包,等等(见图6-34)。
图6-34 标题形状的变化
2.体裁的变化
版面上有多种体裁本身就是一种变化,比都是单一的某种体裁要好。在以文字为主的情况下,一般都要安排图片,以破除版面上都是黑压压文字的单调沉闷感。图片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照片还有绘画如漫画、速写、图表、插图等,它们的构图、色调等表现手法不同,有浓有淡,也增添版面的变化,在今天的报纸出现一个没有图片的版面,是很难想象的。
3.栏的变化
版面上安排的稿件图形,都排成一种如基础栏,或破栏、长栏的形状,就显得千篇一律,单调乏味。因而版面上文稿安排除基础栏外,还可安排各种破栏、长栏、长转短等错落有致的变栏形式,这就有了变化。栏的变化显得醒目,醒目就能引人注意。
4.图片的变化
常见的图片形状大都为矩形,多边形、圆状形等几大类,电脑技术对图片的剪接方便,可以是各种图片生出许多不同的变形,使版面富于变化、生动活泼。
5.线条的变化
线条有区分与结合作用、强势作用及表情作用、美化作用。版面上适当运用不同的线条,既增加了花色品种,也增加了变化,产生审美效果。《人民日报》(海外版)对线条的运用,是我国报纸中的佼佼者,常常使版面美不胜收。近年一些报纸似乎并未看到线条对版面的变化带来装饰美的意义,只用线条来达到区分作用难免单调,没有充分利用线条的优势。
四、电子排版
电子排版是采用计算机激光照相排版系统编排版面的新兴工艺,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报界推广排小样,80年代初研制出新系统能够在电脑终端显示器上编排出整个版面,使电子排版渐趋完善,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的悠久岁月而迈进“光与电”的新时代。
我国的《经济日报》在国内首先采用电子排版技术,1986年采用王选等人研制出的华光电子出版系统获得成功,是世界上首家采用计算机激光屏幕组版、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1991年北大推出了新一代激光照排出版系统“北大方正”,促进了我国新闻出版业的现代化,汉字电子出版印刷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到20世纪末,我国报纸已全部采用了电子排版。
电子排版系统由录入终端机、打印机、扫描仪、组版终端机、主机、照排控制机、激光印字机和激光照排机等配置组成。编辑或技术人员将文稿输入录入终端机,通过与录入终端机相连的打印机打出小样并进行修改(现在几乎都是从发来的电子邮件稿直接下载修改),然后运用组版终端机拼版。编辑或操作员将存在主机中的小样信息调入组版终端机,根据设计好的版样在显示屏上建立整个版面上各篇稿件的文章区,然后再通过各种指令对每个区域从标题到正文逐一编排加工,完成整个版面的组拼。照片可事先通过扫描仪或电脑下载输入主机,合成拼版信息和图片后用激光印字机打出大样。组版终端机可以改字、增删、分段、接排,可以移动正文、标题,可以改变字体、字号、字距、行距、栏距和装饰等,具有多种功能。大样修改好后启动激光照排机,由照片控制机高速生成版面信息并控制扫描,通过激光照排机拍出版面底片后进行制版。
电子排版的基本过程,简单讲是将原稿输入终端机,通过打印机印出小样,然后输入组版终端机拼版,由激光印字机印出大样,再经过激光照排机拍出版面的底片后进入制版印刷阶段。电子排版大大改善了出版印刷行业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排印质量。计算机操作准确而精致,过去手工铅字排版时出现的行不直、线不正、字出格等现象消失了,版面更加清晰美观。激光照排的字体字号、花边底纹等也种类繁多,运用方便,使整个版面形象逼真地显示在编辑面前,即刻可看到排版效果如何。电子排版与胶印相配套,板子上的油墨通过橡胶滚筒印到纸上,压力小,网版线较密,色调比铅排时油墨直接印到纸上要柔和,照片清晰,层次感强,版面富有美感。电子版还可通过计算机传到任何地方,便于报纸分印点及时印刷,外地读者同时读到当天的报纸。
初用电子排版技术不熟悉容易出错。如在组版终端机上修改大样时,增补的内容较多会使原来的文章区容不下而结尾部分在屏幕上消失。改后检查不严也往往导致稿件有头无尾。字号与铅排的规定也有所不同,其标题字大小是由变倍实现的,掌握不好会出现与稿件内容不相称、版面不协调的情况,底纹与字号搭配不当也会形成字迹不清,这些在电子排版中都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