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火鸟》——进入后古典芭蕾时期的舞剧(1 / 1)

剧本:米·福金

(M.Fokine)

编导:米·福金

(M.Fokine)

音乐:伊·斯特拉文斯基

(I.Stravinsky)

首演:1910年6月25日,巴黎

一、一幕两场芭蕾

第一场

火鸟坐在石蛋上(一场)

魔王卡茨的领地。

幕启。漆黑的舞台上,隐约地显现出一片神秘的森林,中央耸立着一棵闪烁着琥珀光彩的大树,枝头上挂满了金色的苹果。随着音乐的逐渐增强,舞台也渐渐明亮起来,一块林中空地,四周都是繁茂的树木;台的正面有一扇大门,前边是石头台阶,稍后处可望见城堡的塔顶。一切都笼罩在令人生畏的气氛之中。

突然,越过丛生的树木,飞过去一头怪异的鸟(由女演员身穿饰有羽毛的裙子扮演),后面紧跟着跑出来一个手持弓箭、追赶着鸟的英俊少年,他就是王子——伊凡。

“猎人”来到了大树跟前,凝神注视着硕果累累的枝丫,想发现在他前头飞走的那“怪物”。骤然间,他听到什么响声,便警惕地闪在一边躲了起来。

近处传来一阵羽毛抖动的声音,刚才飞去的那头奇鸟又回来了,原来“她”就是传说中的灵鸟——火鸟。

火鸟似乎不知道有人在追赶自己,从容地停在苹果树旁。急不可耐的王子从躲藏的地方张弓向“她”射击,箭打偏了。火鸟惊逃,飞入了森林深处。王子急忙翻身从墙上跳下追了过去。

第一个火鸟扮演者卡萨维娜(油画)

片刻之后,火鸟又飞了回来,“她”一边围着中间的苹果树来回舞动,一边啄着树上的金苹果。跟踪而来的王子在一旁屏息静气地盯着“她”;就在火鸟停歇的一瞬间里,王子突然出现在“她”面前并抓住了“她”。

火鸟拼命振动双翅挣扎,但还是摆脱不了困境。几个回合的对峙之后,火鸟终于发现王子虽然紧紧捉住自己不放,却又绝无伤害之意。于是,“她”恳求王子:“把我放了吧,我将来会报答你的!”听到火鸟的哀鸣,王子动了恻隐之心,他松开了抓住火鸟的双腕,同意放“她”归去。火鸟抖动着自己的身体,随后从身上取下了一根金光闪闪的羽毛赠给王子,并对他说:“你如果遇到危险,只要挥动羽毛,就定能化险为夷。”说罢便敏捷地飞走了。王子放跑了猎物,似乎又有些反悔,他举起弓箭欲再射击火鸟,可想到自己答应放“她”归去的诺言,不得不放下了武器。

紧张的一幕过去了,周围暂时恢复了平静,王子也准备离开。忽然,透过月色朦胧的树丛,王子发现有一群少女正从城堡的方向朝他这里走来,他感到万分惊讶,立即改变了主意,留下察看动静。

首演时的王子与火鸟(卡萨维娜饰)

通往城堡的门打开了,十三位身穿白色衣裙的少女如幽灵一般出现在舞台中间。王子潜伏在月光照不到的暗处,定睛向她们观望。少女们聚集在苹果树下,伸手摇动树干,苹果立即像点点金光撒落地上。姑娘们纷纷捡起苹果,情绪抑郁地跳起了少女之舞。王子决定加入他们的行列,以搞清楚她们到底是什么人。他从躲藏的地方一跃而出,闯进了少女们的中间。受到惊扰的姑娘们吓得抱成了一团。王子捡起滚到自己脚边的苹果,恭敬地递到她们中间一位最迷人的少女面前,她就是扎列维那公主。王子注视着公主美丽的容貌,心中涌上了爱恋之情。他上前施礼询问情由,公主向他诉说了自己不幸的遭遇:“我原是一位公主,魔王卡茨把我与其他姑娘关在这座城堡里,只有夜幕降临,我们才有到处嬉戏的自由。卡茨住在城堡中,无论是谁,只要进入他的领地,魔王就会用魔法将他变成石像,困在此地。”公主规劝王子:“在没有被魔王发现之前,你快逃走吧!”王子深切同情扎列维那公主的痛苦境遇,充满爱恋地与公主和少女们一起跳起了优美的圆舞。

正当王子和公主沉浸在相互倾慕的感情中时,欢乐的森林里突然响起了尖锐的喇叭声。天亮了,魔王给予少女们自由的时间已经到了。姑娘们很快聚集在一起,一面催促公主赶快回去,一面纷纷跑进门里。扎列维那公主与王子依依不舍地拥抱告别,随之也跑入大门。王子不顾一切地追上去,可是大门已然关闭。

顿时,周围一片昏暗,王子为找不到进口而焦灼地来回打转。他无法忘却扎列维那公主,终于不顾魔王会把自己变成石头的危险,用尽力气撞开了大门。

刹那间,城楼上响起了刺耳的钟声,塔上闪现出许多手持武器的魔鬼,他们一涌而出,团团围住了王子,跳起凶狠野蛮的鬼舞。王子势单力薄、寡不敌众,终于被围住。魔鬼们押着王子,听候魔王前来发落。舞台上弥漫着恐怖的气氛,魔王的随从们一一登场,后面出现了长胡须、长指甲、面目可憎的魔王卡茨。卡茨令王子跪下,欲对他施以魔法。危急关头,王子忽然想起火鸟赠给他的羽毛,便倏地将它抽出举在空中,迅速向魔王脸上拂去,卡茨立即感到头晕目眩。此时,火鸟仿佛从天而降,跳起“地狱之舞”追赶魔王。随着“她”激烈的动作,众鬼们也身不由己地狂舞不停,最后都因筋疲力尽跌倒在地。接着,火鸟又跟着摇篮曲的旋律起舞,使大家纷纷进入昏睡状态。火鸟叫王子立刻将安眠中的公主抱到大树底下,又指引王子到一棵有洞穴的树前,要他从洞里取出一只铁箱,正当王子举起箱子时,熟睡的魔鬼们都歇斯底里地**起来。王子打开箱盖,捧出一个大蛋,就在这一瞬间,惊恐万状的卡茨凶恶地朝王子猛扑过去。原来这蛋卵里安放着魔王的灵魂。王子避开魔王,用力将蛋卵抛向空中,双手接住后准备再抛。死到临头的卡茨急起直追,王子勇敢地把蛋举在头顶上拼命奔跑。就在魔王将要捉住王子的刹那间,伊凡王子果断地把大蛋朝地面砸去,蛋立即分成两半,号称永生不死的魔王顷刻倒地毙命……

魔鬼舞(一场)

舞台上一片漆黑,强烈的音乐奏出了卡茨魔王的灭亡。

第二场

紧接前场。

当四周灯光再次转亮时,王子才发觉自己仍在森林之中,刚才的一切都已烟消云散。他缓慢地环顾四周,犹如从噩梦中醒来,舞台上出现了一群年轻的骑士,他们原是旅行者,是受了卡茨的魔法变成石像的,现在一个个都盛装打扮,前来迎接王子。少女们也从魔法中被解救了出来,她们在扎列维那公主的带领下迎着王子走来。王子上前拉住了公主的手,内心充满了喜悦。

骑士们簇拥着王子,感谢他把他们从死亡里拯救了出来。接着,大门敞开,走出了身穿鲜艳服装的男女青年,大家齐声祝福王子与扎列维那公主的结合。城里又走出了侍童,把王冠和王笏交给王子:他已被拥戴为国王。

火鸟看到一切都已如愿,跳起了快活的旋转舞步,最后拍打着翅膀飞向远方。众人在欢乐的颂扬声中为火鸟送别。

二、“火鸟”的起飞

《火鸟》是一部根据俄罗斯民间传说改编的芭蕾舞剧,由福金编导。舞剧音乐作者是当时在这个领域崭露头角的年轻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但是,有一点却只有那些熟悉内情的人才会清楚,真正促使《火鸟》诞生、飞翔起来的幕后组织者,倒是一位名叫佳吉列夫的俄国芭蕾事业家。

王子与火鸟(一场)

谢尔盖·佳吉列夫(Serge Diaghhilev)1872年生于俄罗斯中部的古城诺夫戈罗德。青年时,他到圣彼得堡攻读法律,但迷恋上了艺术。一些朋友介绍他加入一个“由共同对于知识和真理的探求而结合在一起的才情焕发的青年画家和知识分子的集团”。这个小团体的首领正是日后为《仙女们》设计布景的亚历山大·别努阿(Alexander Benois),另一杰出的成员就是参加未来的舞剧《火鸟》创作的青年画家莱翁·巴克斯特(Leòn Bakst)。当佳吉列夫进入这个圈子的时候,这批年轻人正在讨论如何在俄国实现一次“文艺复兴”这样的问题。开始,佳吉列夫因为是外省人而没有受到他们的重视。但不久,这位法律系的学生便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组织能力博得了大家的信任,并很快成了他们心目中的领袖。在他的推动下,1898年,社团创办了一份《艺术世界》杂志,佳吉列夫任编辑。该杂志在发行的六年中,在反对束缚俄国艺术的各种愚昧的清规戒律和加强俄国艺术同欧洲艺术之间的联系两个方面发挥了巨大影响。

尽管佳吉列夫对音乐有着强烈的爱好,但他却并没有马上被芭蕾所吸引。据说他第一次看《睡美人》就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直到有一天他去看格拉祖诺夫作曲的舞剧《雷蒙达》时,才对这门艺术产生了真正的兴趣。通过他们的朋友、皇家剧院的总院长,同情《艺术世界》观点的沃尔康斯基亲王,佳吉列夫与玛林斯基剧院有了接触。他受托在剧院主管法国舞剧《希尔薇娅》的演出工作,却由于顶撞了某些有影响的人士而宣告结束。

少女们从魔咒中被解救(二场)

然而,这没有使他停止活动,为了把俄国艺术介绍到国外去,他接连在巴黎举办了俄国美术展览会、由俄国音乐界一些头面人物(包括著名的男低音歌手夏里亚平)参加的音乐会以及介绍俄国歌剧的演出季。当时的政治气候也对佳吉列夫十分有利。1892年后,法国已同俄国结盟。1907年,英国也和俄国缔约。俄、英、法三国之间关系相当密切,人员来往也极频繁。1908年在巴黎上演俄罗斯歌剧获得成功后,佳吉列夫心中萌发了1909年再去法国演出一季俄国芭蕾和歌剧的新计划。此时,玛林斯基剧院内一批以福金为首的不满当局的保守方针,渴望改革、创新的年轻舞蹈家们正巴不得有个机会来施展一下他们的抱负,而佳吉列夫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令人羡慕的“战斗场所”。在得到了颇有势力的符拉基米尔大公的赞助之后,佳吉列夫组织了以圣彼得堡和莫斯科最好的芭蕾演员为主要骨干的俄国舞剧团(Ballet Russes)准备远征巴黎。不料,剧团还未动身,挫折便接踵而来。启程前,大公不幸突然去世,沙皇立即撤消了原来答应给予剧团的财政津贴。接着,有两位主要演员收回了愿意随团去法国演出的合约。法国方面同时也作出了“反应”,他们宣布改变了接待规格,不再把巴黎歌剧院借给剧团作为访法公演的剧场,而借给他们较低一级的巴黎夏特莱剧院。但是,所有这一切磨难都没有使佳吉列夫气馁,也不能动摇他和俄国舞剧团开进巴黎的决心。在做出了削减原计划中的歌剧部分以节约开支的决定后,他们终于按时“进军”巴黎。

编导米·福金

在法国首都,俄国舞剧团首先演出了福金的《伊戈尔王》和由巴甫洛娃和卡萨维娜主演的《克列奥特拉》(即《埃及艳后》),这两部洋溢着异国情调的舞剧轰动了巴黎。接着,舞剧团又演出了《仙女们》,它同样吸引了广大的巴黎芭蕾舞迷。对于这次盛况空前的访问,一位随团评论家写道:应当用金字把它记在俄国芭蕾历史上。

俄国芭蕾舞团在巴黎受到的热烈欢迎,使佳吉列夫深受鼓舞,因此,他回俄国后,马上开始着手准备第二年再访巴黎的计划。这样,《火鸟》的创作便迅速提上了日程表。

佳吉列夫本人当然不是芭蕾编导,也不是舞蹈家,但他却“具有过人的意志力和引导舞蹈家、舞剧编导家、音乐家、舞台美术家一同按照他本人确定的目标进行工作的天才,因而把芭蕾从一种消愁解闷的娱乐,提高成为一种凝聚了他那一时代的伟大艺术家创造力的严肃的戏剧艺术”。

创作具有俄罗斯情调及风格的舞剧,一直是佳吉列夫的愿望。在考虑俄国舞剧团的上演剧目期间,他就想要把俄罗斯的民间传说《伊凡王子》《火鸟与灰狼》作为基本素材,改编成一部芭蕾作品。起初,他委托颇有才华的作曲家里亚多夫(1855—1914)为这部未来的芭蕾《火鸟》谱曲,可是这位年轻时曾因旷课而被音乐学院开除过的作曲家工作一直“毫无进展”,几乎到了“遥遥无期”的程度。就在这时,佳吉列夫在一次音乐会上听到了初出茅庐的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幻想谐谑曲》和《焰火》的演奏,他立刻敏锐地感觉到这个20多岁的青年身上似乎闪耀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才华”。他决意要聘请斯特拉文斯基担任俄国舞剧团的音乐顾问,并希望他能为日后剧团的创作剧目谱曲。事实证明,佳吉列夫的判断是正确的,斯特拉文斯基后来确实成长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舞剧音乐作曲家,并获得了很高的国际威望。为此,别努阿曾一度夸张地说:“发现斯特拉文斯基,及其获得的一切声誉,都应归于佳吉列夫。”

王子与火鸟双人舞(一场)

火鸟与王子『搏斗』(一场)

斯特拉文斯基生于1882年6月17日,父亲是剧院的男低音歌手。他九岁学习钢琴,还学和声、对位,十几岁就喜欢即兴作曲。小时候,他同著名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幼子同窗,因而常有机会聆听前辈音乐家的教诲。长大后,他遵照这位长者的劝告,没有投考音乐学院而进了圣彼得堡大学学法律,同时自学音乐。但他在校学习并不用功,1905年干脆退学。1906年他与自己的姨表妹结婚,婚后仍不断得到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指导。老师曾为他的《幻想谐谑曲》提过重要意见,他的另一部乐队作品《焰火》,则是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女儿的婚礼而创作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于1908年去世,斯特拉文斯基特地写了一部挽歌以表悼念之情。他认为这是《火鸟》之前自己最得意的作品。

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

1909年秋天,斯特拉文斯基从乌克兰的乌斯季柳格村返回圣彼得堡,虽然那时佳吉列夫还未最后决定由他来为《火鸟》作曲,但斯特拉文斯基已开始着手制定写这部舞剧音乐的计划。11月的一天,佳吉列夫打去了电话,要斯特拉文斯基马上动手作曲,还规定了“交货”期限,作曲家笑着回答说:“我已经开始了!”12月上旬,他到圣彼得堡东南七十公里处那个属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林中别墅休息。在空气新鲜的林海雪原,老师的儿子、他的同学安德烈一直陪伴着他。所以他后来讲:“我将《火鸟》献给他。”这时,他已完成了《火鸟》中的一小部分乐谱。当精力充沛的斯特拉文斯基回到首都后,便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写作。1910年3月,他完成了舞剧的全部钢琴谱。4月中旬,作曲家将配好器的管弦乐队总谱寄往巴黎。后来他说:“虽然乐谱上签上了5月18日的日期,但实际上那时我已很少去碰它了。”

首演时火鸟的扮演者卡萨维娜

斯特拉文斯基在写作《火鸟》音乐的钢琴谱过程中,始终与佳吉列夫和福金等人保持着接触。他曾回忆说:“虽然福金被称作是《火鸟》剧本的作者,但我们大家,尤其是佳吉列夫的主要参谋巴克斯特对全剧的构思作出了不少贡献。”当然,和任何创作舞剧音乐的作曲家一样,他也必须与编导通力合作。斯特拉文斯基同福金不厌其烦地一节一节地研究剧情,搞清楚每一段舞蹈或场面对音乐的要求:情绪、气氛、速度。他说:“虽然每次讨论,福金都要作一些‘说教’:音乐是舞蹈的配角等,但他还是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实际上,正是福金根据作曲家鲍罗丁、舒曼的音乐编导的芭蕾《伊戈尔王》《狂欢节》激励了斯特拉文斯基无论如何要写好《火鸟》的音乐。他说:“把自己从同时代的音乐家中挑选出来,加入名流的行列,担任如此重要的工作,我心中十分高兴。”同时,“我也无法摆脱对福金演出的陶醉,这一切都活生生地**着我。在佳吉列夫的推荐下,我决然要越过这一界限”。由于已经规定了演出的日期,工作日程就显得十分紧张,到后来,作曲家每写完一段音乐,福金就赶紧把乐谱拿去,逐段逐段地进行舞蹈动作、场面调度的设计。除了作曲,斯特拉文斯基总是尽可能到排练场了解情况。和以前在玛林斯基剧院内听惯的音乐完全不同,演员们对《火鸟》的音乐感到畏难,他们往往抓不住乐曲的“脉搏”,如那些7/4拍子和切分音。这时,斯特拉文斯基只得亲自坐在钢琴前为大家弹奏,或者用棰子敲打着,向演员们提示节奏。他也承认:“由于(音乐)复杂,包括造型的细节部分也极为丰富,对舞蹈演员来说,要使舞步和动作合上音乐,似乎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王子与火鸟双人舞(一场)

王子拥抱火鸟(二场)

“火鸟”这一角色原来由巴甫洛娃担任,但她听了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后,表示很不喜欢并拒绝参加排演。无奈,佳吉列夫和福金只得改请卡萨维娜饰演火鸟,福金自己饰演王子。对卡萨维娜来讲,这一更动倒成了幸运,一夜之后她因此而名声大振。

作曲家是接近5月底从乌克兰来到巴黎的。佳吉列夫决意让他分享首场公演的荣誉,这使他非常激动。然而第一次排练下来,他的热情就有所减退。“当发现有些音乐符号未被重视时,我很不高兴,有一次甚至当着全体乐队队员的面而与指挥发生了争执。”为了获得最好的演出效果(包括宣传效果),佳吉列夫特地邀请了著名的毕尔耐担任指挥工作。斯特拉文斯基生气地回忆说:“(在乐谱上)我注明了不要渐强,这是近五十年来音乐界极普通的提示请注意的术语。但毕尔耐却对我讲:‘年轻人,若不要渐强,就什么也不要写。’”不过,这些都是不太愉快的小插曲,它们很快就被首场演出时巴黎观众热烈的喝彩声所淹没。

香水味和云集了许多社会名流的剧场使斯特拉文斯基感到头晕目眩,他坐在佳吉列夫的包厢里,心情复杂地感受着自己即将要一举成名的喜悦。尽管台上为了展示白昼和黑夜的交替而加进了黑白两匹马,并出现了两匹牲口乱叫出洋相的局面,《火鸟》还是以其闪耀着青春活力的音乐舞蹈赢得了喜好新奇的法国观众的欢呼。演员们一再谢幕,作曲家也被叫到台上与观众见面。当大幕最后一次被放下时,佳吉列夫领着一位皮肤黝黑、前额很宽的人向他走来,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他对斯特拉文斯基说自己十分喜欢《火鸟》,并邀年轻的俄国同行与他共进晚餐。50年后,斯特拉文斯基在回忆到这段使他难以忘怀的经历时写道:“我压根儿没有想到《火鸟》的成功会归功于自己的音乐,”成功应归结到“佳吉列夫芭蕾舞团舞蹈家们惊人的演技和编导者的努力上,当然同样还有不可分割的音乐。我还非常乐意向演奏了我的作品的指挥表示敬意和感谢”。这时,舞剧创作排演过程中的一切摩擦、矛盾、龃龉都因作品的成功而统统被遗忘了。“火鸟”已经起飞。

王子与火鸟对峙(一场)

三、标新立异的舞蹈、音乐

《火鸟》的诞生是芭蕾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它的问世标志着舞剧创作已越过了以《天鹅湖》《睡美人》等为代表的大型“古典舞剧”的全盛时期,迈进了现代芭蕾的新阶段。

在《火鸟》中,已经没有剧中人先作一些哑剧表演,然后再跳一些慢板抒情舞或变奏独舞的安排。剧情在连续不断地发展,色彩浓烈的音乐、生气勃勃的舞蹈和表情丰富的哑剧都已有机地融合在一个统一的艺术构思之中了。

剧中唯一穿脚尖鞋跳舞的火鸟造型

在“火鸟”这个人物身上,有着“鸟”和“神”的二重性。为了“描摹”其“鸟”的形态,福金首先为角色设计了这样的头部动作:不动时,“静如处子”;活动时则作一连串急剧而突兀的头部转动动作:“她”在警惕地四处观望,一方面想觅到食物,另一方面又必须时时防范敌人的突然袭击。此外,作为一只“神鸟”,在设计象征着“她”飞翔的“双臂波动”的动作时,福金又强调了其神采焕发、不可制服和自由自在的姿态,而区别于同样是鸟的“白天鹅”温柔、优雅的“双臂波动”。

火鸟追赶魔王(一场)

在揭示“火鸟”性格的舞蹈中,“她”与伊凡王子之间展开的双人舞是舞剧中最精彩的舞段之一。从剧情的规定情景出发,福金一反古典芭蕾里惯用的“协调”的双人舞规格,创造了“不协调”双人舞的典范。这段舞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追逃”(火鸟发现有人追赶,迅速逃跑,王子紧追不舍。两人作剧烈地横向移动舞步和舞姿);“对峙”(火鸟被王子抓住,愤怒地拼命想从他的怀抱里挣脱出来);“获释”(火鸟转而乞求王子,并以羽毛相赠,遂得到自由)。在这一段双人舞的进行中,男女演员虽然时时“纠缠”在一起,但两者却不是相互“黏合”、相互“协调”,而是相互“排斥”、相互“对抗”。

在《火鸟》舞蹈设计过程中,福金还进行了一项十分大胆的尝试——打破了以往芭蕾女演员都应穿脚尖鞋的惯例(某些代表性性格舞蹈例外),而只让扮演火鸟的女演员穿脚尖鞋跳舞,其余的女角,包括扎列维那公主和被囚禁的少女们均一律不穿脚尖鞋表演。在《火鸟》里,观众已经看不到纯粹是娱乐性、表演性的舞蹈段落。第一场中手拿金苹果戏耍的少女们的群舞;第二场里犹如“旋风般”的鬼怪之舞等都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可以游离于剧情之外的性格舞蹈了,它们除了具有渲染环境、烘托气氛的功能外,已成为剧中主要人物身边不可缺少的“集体配角”,其舞蹈编排也被赋予了情节性的特征:少女们与扎列维那公主的命运休戚与共;鬼怪们与魔王卡茨的灵魂紧密相连——他们相互不共戴天的敌对矛盾,构成了推动舞剧剧情向前发展的戏剧基础。

火鸟打败魔王(一场)

《火鸟》的音乐充满了神奇迷幻的气氛,散发着光怪陆离的色彩,且又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特色。

《火鸟》音乐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早期创作中最富有革新精神的作品之一。它的显著特点是离弃了后期浪漫主义某些过于多愁善感的溺爱表现,力求用更客观的、纯粹的音乐语言来描绘剧情所展现的自然环境,描绘出角色的动作及姿势,也就是强调了音乐的造型性。

序曲深沉而又神秘。低音乐器缓慢的阴郁调子与大管、法国号断续的音响刻画了黑夜中忽隐忽现的森林、城堡,烘托出弥漫着魔力的气氛:这里是火鸟经常出没的地方——魔王卡茨的王国。接着,竖琴的突然刮奏引出了明亮的用木管乐器演奏的火鸟主题。它以密集的快速节奏,往上跳跃的旋律音型,活灵活现地“画”出了扑动双翅飞舞的火鸟形象。与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里典雅、柔美的白天鹅主题相比较,同样是传说故事中的“鸟”,斯特拉文斯基为火鸟安排的主题则更强调造型特点而较少表现拟人的情感。

舞剧音乐的这种造型性还可以从鬼怪之舞的音乐形象中看出。当这伙凶残的恶鬼们出现时,作曲家为他们写下了著名的切分音旋律。尖锐、怪诞的音调在各种乐器上反复发展演奏,仿佛是“一阵接连不断呼啸着的旋风”。它的写法影响了日后不少具有类似场面的芭蕾音乐创作。

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特色,是《火鸟》音乐的又一重要特点。剧中的几个主要旋律,像伊凡王子和少女们共舞的音乐,火鸟的摇篮曲和终曲等都是独具性格的俄罗斯民间风格的曲调,旋律清晰、形象鲜明。尽管斯特拉文斯基后来一直“不能忍受”说他的音乐是在模仿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但《火鸟》及他的早期作品受他坚持“俄罗斯民族乐派”原则的老师的影响确是显而易见的。

被追赶的火鸟作大跳动作(一场)

『火鸟』音乐总谱封面

《火鸟》的音乐还显示了其他的一些特点,如使用较大的乐队编制;配器中追求绚丽多彩的效果(与作曲家一度醉心于印象主义有关),以及在和声方面经常使用强烈的不协和和弦来增强刺激;在节奏上运用复杂而不对称的节奏变换和复合节奏;在旋律方面不追求浪漫主义时期那种高回低旋的情感表达,等等,因而使这部作品成为芭蕾史上划时代的代表作。

《火鸟》上演以后两年,斯特拉文斯基出版了供音乐会演出用的《火鸟》组曲总谱。1919年和1945年,他又修订出版了另两部组曲,从此,《火鸟》就再也没有在音乐、芭蕾舞台上消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