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旦意识到自己是参与者的时候,首先应该感到高兴。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参与者,代表我们有机会改变它。
我们很难改变偶然的陌生事件。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是长期被侵犯的参与者,就可能改变。从哪里改变呢?从我们参与的部分开始,把自己参与的部分撤掉。“一个巴掌拍不响”,你撤掉一只手,对方顶多拍两下,他不可能永远拍下去。需要改变的是我们参与的部分。
当我们清晰地看到,自己如何参与恶性循环,把当时参与的动作改掉,循环就结束了。它可能没有办法立即结束,因为这已经持续一段时间,成为惯性。但是,只要我们能一直保持不去参与和滋养对方的越界行为,状况就会发生清晰、明确的改变。
如果你很清楚老公跨越的边界,他是做错事的那个人,你就知道,面对做错事的人,我们不能当滥好人。我们需要树立底线,要求对方尊重我们。不听他的话,他不高兴;听他的,你不高兴。
因此,你需要问问自己,对方侵略你的边界,你会选择“他不高兴”还是“你自己不高兴”?
如果处理得好,我们会发现,两个人都不需要不高兴。随着自己内在力量的增长,我们有耐心地、温柔坚定地沟通,从长远来看,是可以做到的。我们既树立了自己的边界,又不影响两个人的感情。你不需要难受,他也不会不高兴。
在开始练习的环节,一个人建立底线,对方不高兴是必然的。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就如同,有人习惯控制你了,可以想象过去的奴隶主,享受惯了奴隶,天天使唤奴隶做事情,突然有一天奴隶法被废除了,奴隶开始跟主人平起平坐,那些主人的反应会是怎样?恐怕主人一定会反对。我们跟身边人树立底线,要求对方尊重我们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当我们跟父母说“不”的时候,当我们拒绝亲密关系中不合理的要求时,对方都会生气或者不高兴。他们用这样的情绪来恐吓我们。我们需要有心理承受能力,要清楚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过去你总选择让自己不高兴,才导致自己的边界长期不断地被侵犯,现在我们要学会说“不”。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选择让自己高兴,尤其在确认对方做错事情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让对方学到教训,需要让对方知道我们的底线。慢慢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不需要再忽略自己的感受,因为我们正在教别人如何重视我们的感受。
在本次训练营中,问题最多的是关于婆媳关系的抱怨,这些抱怨往往来自媳妇的立场。比如公婆不尊重我们的小家庭,过多干涉孩子的教育等。
还有一位同学站在婆婆的角度,讲到边界侵犯的事情,我觉得很有代表性。这位婆婆提到,在婆媳关系中,她也感受到被越界、不舒服的状况。
儿子、儿媳要求她去外地看孙子,后来她出钱替他们请了保姆;可是到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儿子、儿媳妇把保姆辞掉了。今年4月份,儿子、儿媳妇又要求她去带孩子。可她到了儿子家之后,媳妇不跟她说话,也不理她,猜想可能是责怪她不积极主动带孩子。婆婆提出的问题是:怎么才能和谐地处理好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她提问的视角很好。我们听过很多孩子抱怨父母干涉自己,侵犯自己的边界。但很多人意识不到,要是我们把话筒交给长辈,他们可能也有很多的委屈要说。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他们自己变成了受害者,也会觉得自己被侵犯。我曾经和很多阿姨辈的人聊过天,她们当了婆婆之后,经常抱怨孩子们对父母要求太高,尤其在儿子、儿媳要求老人带孩子时。好几个人提到,给孩子当保姆,天天伺候小孙子吃喝拉撒睡,结果儿子、儿媳还经常挑剔。
这也是中国特别常见的现象。两代人彼此纠缠,相互管着对方,相互控制对方,在控制背后有一份理所当然在里面。中国崇尚亲情文化,很多人认为,人和人越亲近越好,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应优先放在第一位。
很多时候少了距离,缺乏彼此的空间。
因为血缘关系,我们似乎就变成了一个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对我好是应该的,我对你好也是应该的。每个人都活在责任和义务中,是很尴尬的现象。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养我们。父母觉得自己的付出很不容易,天然地对孩子有非常多越界的事情发生。父母什么都要管,从你上学到报考学校,找什么样的伴侣,什么时候生孩子,父母几乎把手伸到了我们生命当中的各个角落。等到孩子终于长大成人,又反过来报复父母,也把手伸到父母各个角落。
孩子觉得,既然小时候你管控我,你对我好是理所当然的,你有义务照顾我的孩子,你得给我带孩子,你得出钱又出力。
不止一个女孩子认为,“结婚时男方父母不帮忙出钱买房子”是非常不可理喻的行为,觉得完全不能理解,觉得男方父母这样很糟糕。
这背后是父母和子女之间双向的“理所当然”的心态。
请大家注意,当我们有“理所当然”心态的时候,就没有任何边界可言,因为理所当然就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在认知中两个人都已经重叠了,还何谈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