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大家的答案是尊重彼此。
如何做到尊重彼此呢?你要把事情严格地分清楚,是我的事还是他的事?
夫妻之间,很多时候也需要有清晰的分界。很多事情本质是婚姻中一个人的事,是丈夫个人的事或者妻子个人的事,但是另一半总认为是两人共同的事。
有些人对结婚后“共同的事情”概念非常模糊。
很多人认为,只要我们结了婚,遇到的所有事情都是共同的事。这是个很关键的错误认知,这导致了亲密关系中的侵犯界限。
在这种认知下,只要我们结了婚,钱就一起花,你赚的钱就是我的,我赚的钱也是你的;我们会认为只要在一起,我们的朋友就必须共同分享;只要我们在一起,我们所有的决定必须是两个人商量着来。这是一个比较偏激的观点。
两个人结婚后,我们拥有了结婚证。法律上承认两夫妻的关系,其实承认的只是物质上的经济关系,除了能够保障经济上的利益关系、孩子的抚养权关系,其他的并不能保证。而现在婚姻法改革后,甚至连这样的基本物质也保证不了。
在婚姻中界限缺乏,认为什么事情都是两个人的事情,背后缺乏的是对婚姻深层次的认知。
健康的婚姻关系,是因为我们彼此喜欢、欣赏才在一起;因为我和你在一起,我能够成为更好的人,你也能够成为更好的人;我们在一起相互协助,我们的生活更好了。这才是一段健康的关系,它不是捆绑的关系。
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婚姻不是捆绑的关系,即使两个人结合在一起,每个人还是保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保有对个人事件的选择权和行为权,我们就会发现事情其实更加容易处理。
在刚才的案例中,如果提问题的同学能够意识到,虽然她跟老公结婚了,两个人都赚钱,都对家庭的经济有贡献,她的老公也有支配自己金钱的权利。尤其当涉及他个人事件的时候,比如踢球。女方应该给他更多的自主权,可能会更好。
如果女方要去买口红,我也会建议她的老公不要干涉到底买哪一支,买一支还是两支,因为买到的口红是妻子个人使用。同样,踢球是她的老公自己去踢,在这些不涉及两个人共同参与的事情上,尽可能给对方更多的自由,是对对方个人边界的尊重。
另外有同学说,在婚姻中老公经常会踏入她的边界,干涉她,让她不舒服。比如一起旅行,他们各自收拾行李,她老公总是干涉她,不让她带这个,不让她带那个。如果不听他的话,他就不高兴;如果她听了,她又不舒服。
其实,这是一种抗衡。显然,先生做得很糟糕,他干涉了妻子的界限。大家去旅行,一人一个旅行箱,先生去选择自己的物品带,妻子去选择自己的物品带,谁也不需要干涉谁。
我们经常会出于所谓的好心干涉对方。也许老公在他自己的角度是对的,他可能会对妻子说:“不要带这件衣服,这件衣服太厚了。我们要去的是泰国,天气很热,这衣服根本穿不上。”也许他是有道理的,但是他不应该直接干涉。如果妻子觉得很不舒服,他应该尊重妻子。即使妻子带了这件衣服,发现旅行中真的没有用上,也是妻子自己来承担责任。大家都是成年人,多带一件衣服不是什么大事,不需要干涉对方。
彼此都能够尊重对方的领地,做各自的选择,在不侵犯别人的情况下自己做主。自己做主非常重要。我们强调边界,学习如何建立界限,是为了能够在生活当中自己做主。
比如,我今天带哪件衣服,我自己做主;我今天想去买哪件我喜欢的东西,我自己做主;我今天想去参加哪个俱乐部,我自己做主。在生活中,有越多的自己能够做主的场合,我们就越觉得自己自由;我们越觉得自由,我们就越觉得自己有力量、感觉好,我们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它就会变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提问的同学说,她打包行李时总被老公干涉,但她总是忽略自己的感受。如果我们用觉察的心态分析一下这位同学,就很容易发现她是纯粹的受害者,还是被侵犯边界的参与者。我相信大家都可以明白,她是一个被侵犯边界的参与者。为什么呢?侵犯她的人是她老公,老公长期跟她生活在一起。被侵犯的事经常出现,代表妻子在某种程度上委曲求全、配合老公,这种现象才能一直恶性循环,而不是偶然发生的陌生事件。
参与的表现是什么?她永远选择把“老公的高兴与否”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二位,永远都优先考虑老公的感受,这等于滋养了老公的越界行为。
丈夫做错事时,妻子非但没有建立起边界,要求他尊重,反而一次次委屈、妥协,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他:“你踏入我的边界侵犯我,是可以被接受的。”事实是女方接受了,因为害怕他不高兴,所以选择让自己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