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作业建议(1 / 1)

乙嘉:

“昧”和“眜”两个字到后代已经因为混用而不再严格区别意思。但是你在用字和读书时,可以这样分别。

昧:形容环境或行为或言词不够明亮清楚时用“昧”。例如:暧昧、昧着良心、冒昧……

眛:形容视力不好,特别指有色盲的人。

另,师旷在《杜篑扬觯》这篇很好的古文也出现过。你之后可以开始读。Bubu老师在一年级教过朗朗、峻颖,现在他们都还会背的。

聿璇:

“拉锯”和“拉距”读音一样却不同组合的词,可以分辨吗?

习静:

“渐进”和“渐近”这两个词都有,看着字,区别二者之间的不同。

“渐层”也是一个常用词。

“愤”字有一个常用的成语“愤愤不平”,说人因为觉得不公义,而不能心平气和,很激动。

宇玫:

你的翻译很可爱!

但“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是请求、希望的口气,不是交换条件的谈判,这样你懂吗?哥哥这句也有问题,跟他一起研究。

白居易描述送别这一晚,琵琶女总共演奏了两次,怎么“更坐”,老师已在给爱宁改作业时写得很清楚,去看看!

立衍:

抄写或默写的诗文,写完后一定要根据自己所写的重读几次,想一想合不合理。

老师看到你写下的是:

“尽道丰年瑞,

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

为若不宜多。”

现在我来提问:“‘为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宜多’?”立衍再从我的问题中去修改自己的理解或记忆。

宇凯:

孔子对君子小人的性格描写是:“君子坦****,小人长戚戚。”所以,当学生怀疑他的教学或有隐瞒的时候,他以这一则自表了人格。

Bubu老师每读这一则就觉得很有趣。为什么孔子的学生这么敬重他,却使他感到自己的容疑?我想是学生还没有达到他们老师的心境高度,一直以为不同的教导是因为有所隐瞒。其实,孔子对学生是很有针对性的,因为每个学生的才情不同,环境不同,因此回答或教导也就不同。又因为学生之间有竞争心与隐隐的妒忌,因此多少怀疑老师的私心,你可以在《季氏篇》中读这一则: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

宇凯有空和宇玫把这一则找出来,研究一下,也设身在孔子与学生们的心情处境上思考,再好好想想他的“……是丘也。”

子恩:

你的《古诗十九首》之一的“生年不满百……”有一个字错了,但这个笔误很严重,会使整首诗的意思不清楚。所以,所有的小朋友都要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字不能“长得像”就好,一定要“完全和意思的要求同字”。

你把“及”写成“反”,所以“为乐当及时”就变成“为乐当反时”想想看,写下告诉我,这两句话差一个字,但有什么不同?

乙嘉:

虽然“侍”字的意思很多,但是在《论语》这一则,你还是用“事父”“侍君”来分别。

聿璇:

孟浩然这首诗很热情,很友爱,我们读过不少这样的诗,有空都复习一下:李白的《赠汪伦》、杜甫的《客至》、杜甫的《赠卫八处士》。

有的诗是站在客人的角度写的,有的诗是主人迎客的温情,你能分出来吗?你的写作或表达观点一向很灵活,再多分析,会更进步。

心聿:

“绵”跟“棉”不能再分不清楚了,部首可以帮助我们选字。只要有细微的、延续的意思,都用“纟”部。

如:绵绵无绝期,乐府诗“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我们也读过苏轼的《蝶恋花》,有“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句子。

虽然那时植物“棉花”已引进中国,但用来形容轻柔的花絮,还是用“绵”字。你看,“絮”“绵”都是“纟”。“渍茧擘之,精者为绵,粗者为絮。”绵与絮都是丝的分类。

聿璇:

“唾沫”的“沫”,水部末声,读若末。这样你下次就不会忘了。

另,《论语·里仁篇》“见贤思齐”这则很好,跟《论语·述而篇》另一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起读,意思是一样的。

又溱:

“翠柳”的“翠”是用来形容柳树的绿,如果你用“萃”就不合理了,因为萃是草生的样子。

窗含:窗口像个框,把山景收在内了。

晏羽:

儿童的童不是“同”!

童年、童心、童话、童言童语、童言无忌,都是跟小孩有关的词,你知道都什么意思吗?

同年、同理心、同心之言是另一些意思,你去请教怀文哥哥。

朗朗:

你那饮酒诗错得真好。

不是“真意”而是“争议”,陶渊明隐居的生活真意是没有争议的。

习静:

你已经在背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了吗?真是太好了!

像逆旅、大块、伯仲叔季这些词都要了解。

惠连、康乐是指哪两个人?

把生词跟借比的人物关系弄清楚,这样你很快就可以把这篇序背起来了。

宇玫:

“赞叹不已”的“已”虽然在古代的确和“以”相通,但现在我们会用“已”来表达有关“停止”的意思。

例如:激动不已、伤心不已、喧闹不已……

宇凯:

“去来江口守空船”不是指琵琶女去江边看守空船。

“去来”指的是前句,行商的丈夫在各地来去,外出时留下她一个人守着空船上的家。而这一趟他去的是浮梁,采购的商品是茶。

浮梁的瓷器和茶是非常有名的。

立衍:

羊因为在古代主要是供肉用,所以羸字中的动物才用羊字。

看起来相似的字有:“嬴”“赢”“蠃”。

“嬴”是周朝就有的姓氏。

“赢”是满、肥沃的意思,和“羸”相反。

“蠃”是蜗牛。

另,“辛苦”的“辛”和“幸福”的“幸”要分清楚,译文中是错的。

“将”跟“谓”是同义词,古诗中常用两字叠意。

宋朝诗人程颐有一首很可爱的诗: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偶成》

在恩:

“宅”是住的地方,所以你造了“住宅”这个词。而人的心思意念,也有个抽象的居所,如果一个人有慈心善意,我们就说他“宅心仁厚”。

另,“节”字结构有错,去看清楚!

安芝:

中文和英文一样,“合意”是语词不用重新创造,但可以表达或指称更多意思的方法,你们开始认真学中文了,我很高兴。

宇凯:

“辨”和“辩”有时可以通用,但在陶渊明的这首诗中,诗人已经很清楚地说了“此中有真意”,他不是需要“辨”别隐居的生活有没有人生真义,只是不知语从何起,或说了别人未必明白,所以“欲辩”用“言”比较正确。

另:脸上的打扮是“化妆”,以服饰改变印象是“化装”。

翰轩:

把下面有关“服”的词想一下:服气、佩服、服从、心服口服、心悦诚服。

虽然意思非常相近,但是要选择正确的词来用,被描述的情况才会生动。你会从中选哪些词来扩大,因而更能了解“曲罢曾教善才服”的“服”字?

另,听过“甘拜下风”这个成语吗?如果有两个高手,那以上的词中,有哪几个可以和它一起用?

宏郁:

我问Eric叔叔会怎么解释你的“今年欢笑腹明年”?

他很调皮地说:“从今年笑到明年肚子都痛了。”

“复”是双、多、又的意思,所以“康复”中的“复”,指的是生病的身体“回到”健康的情况。

心聿:

“珠箔银屏迤逦开”中“迤逦”的“迤”是错的。两字都有行动、开展的意思,所以都是“辶”部。

“袂”“袖”“裙”这些“衤”部的字,复习一下。

联袂而行:手牵手,一起去。记得我们说过,孔子在家穿的衣服都是“短右袂”,要读要写,这可算他的工作服,实用、合理。

另,“览”字,部件要这样记:

“览”是一种有思考、有用心的看,所以,既有“监”的声音,也合“监”的意思。

聿璇:

绰号、外号是“诨名”,不是“混名”。“混”字本来是指滚滚流水,后来被借用和“浑”字一样的意思。

“水”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指称,所以“混”和“浑”都是“水”部。抽象以后,我们也可以用来说明不是**的杂合或没有系统。

例:混在人群里、他在工作上总是打混。

而称名是需要用书面文的,所以,“诨名”是“”部。

这样三个字都分清楚了吗?

又溱:

诗意一定要懂再背。

如:“折柳”在诗中专指为?

合人、何人、合作、何处。

这些词,要以意辨来练习用字。

旧的家园是故园,老的朋友是故人,曾经发生的事是故事。

雨桐:

写“己饥己溺”这样的成语时,最好要先记“人饥己饥,人溺己溺”,

这样意思一望而知。

子仪:

我觉得子仪这篇写得很好啊!只有一个地方感觉不够严谨,因为书的语言有些平凡、有些深奥奇难,所以,一般概述就不能这样说:“虽然书是一些简单的文字,但是……”

而应该这样写:“尽管有些书中的文字平凡无奇,但是……”

另:“启明”和“指明”是有些微不同的,“启”字有主动介入的行为,所以在教育上才会用启明、启聪、启示。以天上的明星引喻指引,启明不算最好。

常用同音字的问题,每次下笔都要提醒自己,分辨出正确用字。

芊瑶:

你可以借自己的组词比较“随心所欲”跟“心想事成”的不同。

“解决”也是很好的词,先了解了情况再决定怎么处理。两意合字,是思考也是工序。

雨彤:

上上堂课我们读千里马,说到一石大约是今天的六十公斤,那时你问,一石是不是用石头计重,我回答说不确定,但有机会查一查,觉得你这个联想是很可能、也很可爱的。前天在一位地理学家的读书笔记中看到这一段文字,给你参考:

“石”可以当重量或容量的一种单位来讲,一百二十斤为一石,十斗也是一石。有很多地方把一石叫作“一担”,《后汉书·宣秉传》中说:“自无担石之储”,李贤注:“今江淮人以一担为一石”。唐以后,以一担为一石早已不限于江淮人了,因此很多人把“石”当成“担”的简体。

峻毅:

看到你的作业有“蝉”,想起经典姐姐背过一首袁枚的诗,很可爱,你也可以背:

牧童骑黄牛, 歌声震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爱宁:

“莫辞更坐弹一曲”,你写的是“更作”,这里一定得用“坐”才行。意思是:换个位置。

琵琶女在白居易他们“移船相近邀相见”之后演奏过一轮了,想必开始自道身世之前,是被引坐到客船“添酒回灯重开宴”的桌上。所以,才会有放琴并“整顿衣裳”的动作。

现在,白居易请求她再演奏一次,当然要换位置(更坐),否则在酒席上没法好好演奏,手施展不了。

乙嘉:

琵琶女说了自己的故事,所以白居易才会说“我闻此语”,也就是“我听了这段话。”

“此”字还可以这样用:

此人:这个人;

此时此刻:现在;

此情此景:这个景象,这种感受。

而“词语”是指有完整意思的语言。

聿璇:

你的翻译总是很生动。

Bubu老师想那段“江湖上落难”,也许“命运多舛”比较符合白居易的文学感,而你也可以再学一个新字(或许你已经认识了)。

另,有床可以躺的房间是:卧室(房)。

翰轩:

“冷”是冰的意思,“令”是声音。

你会发现,文字在区别事实的抽象上是非常高明的。水只指称到温度的“凉”,但水一旦变成固体,周围的温度一定是低的,所以“冷”“寒”“冬”“凝”“冻”都是“冫”部。

如果“令”和“水”合字,“泠”就跟温度完全无关了,而是水的命名或水发出令令悦耳的声音。

诗恩:

“七七事变”是发生在七月七日的一个历史事件。

“七”的组词还可以跟八一起用,形容“这里、那里”的多,

例如:七零八落、七上八下、七嘴八舌。

还有,“名字”不能写成“名子”。

另,把字写得像之前那样,挺一点。越来越圆就会越写越小,字的支架也会慢慢不见,以后又要修改一次。

爱宁和宥东的字写得很大方,去参考他们的。同学之间学彼此做得很好的事,大家就更进步。

Bubu老师的意见是,他们应该跟你学你画画时一直都掌握得很准确的比例,你应该观摩他们的字。

怀文:

“悦”字订正时要从意思的理解修改起。欢喜是一种心情,所以是心部、兑声;但是欢喜也可以化为言,所以,“悦”和“说”在古文中是相通的,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晏羽:

声符要好好写清楚。

“省”写错了喔!是“目”,不是“日”。

“省”的意思是从小的地方去改善,所以要察,要察就要看,要看就得用眼睛,这是“省”字的由来。

宇凯:

“曲终收拨当心画”,最重要的动词在“画”这个字,使人因而有不是把拨收起来,而是由一个方向往另一方向快速移动的画面感。

在恩:

你的翻译很自然,

琵琶女是弹,不是唱。

《霓裳》《六幺》这些曲有的可以舞,但不是唱曲。

聿璇:

“形”的右边是“彡”,“彡”是文采,或可以用语言文字说明或记录的意思。

所以当样子或事件可以被描述时,依照不同的状况可用的词有:

形状、形体、形态、情形……

当“去描述”作为动词时,你可以用的词就是:形容。

比如说:请你形容一下当时的情况。

而用来形容的语词,就叫“形容词”,

如:大、小、胖、瘦、快、慢……

而“型”“范”“模”,本来都是针对物质标准化所做的基本样式。

“型”是用土做,“范”是用竹制,“模”是用木刻。

Bubu老师小时候,我们家有个砖工厂。做砖要拌和不同的土,土条再切成块,然后晒、烧。

砖土在机械化成之前,是用“型”来压制的,所以台湾话才叫“印砖仔”。

现在,很多说闽南语的爷爷奶奶们还是用“粿模”来称呼做粿的工具,原因就是:木头既可以最精细地挖凿出我们想要的形状,又合适于食物操作,优点不是“型”或“范”可及。当然,这是近代金属取材与制作技术普遍之前的事了。

所以,“模范生”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意思,就省略了一些字。最完整的说法是:好到足以当标准的学生。

当然,这样的“好”指的是:

尊重他人,遵守纪律,爱好知识,认真学习。

诗恩:

很好!回家把上课学的内容整理了一次。

记得上课时,Bubu老师说了,王敦击鼓时,

1.他的姿势跟你一样,挺挺的、很庄重的预备(于坐振袖而起);

2.他的动作(扬槌奋击);

3.传出的鼓声与节奏(音节谐捷);

4.别人眼中看到他的气势(神情豪上);

5.他专心的程度(旁若无人);

所以,这几句每句之间都要有符号分隔。

这样你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了吗?

另,是“打鼓吹”。

你写字最近有很大进步,加油!每天再多记一点,Bubu老师很期待!

宇玫:

“间关”是独立的两个音,也是模仿鸣禽好听的声音。

习静:

因为“泪阑干”这个词组,你可以把相似的几个字分别记清楚。

“阑”是遮门的物件,栏杆是一种。所以,“阑干”和“栏杆”是可以通用的。

用手去遮蔽事物就是“拦”。

这个“阑”声还会跟火相合为“烂”字:因火(或温度)而熟是“烂”其中的一个意思。如:水果太熟烂掉了、这锅肉已经炖得够烂了。

但“烂”也有亮晶晶的意思,如《诗经》中的: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你起来看看夜空,天上有明亮闪耀的星星。)

“阑”字借声音给花草时,就是“兰”字。木兰是花名,也是人名。

记得我们说过“臭”这个字在古代要担任三个意思:闻、香、臭。有关香的用法,和“兰”在一起是大家最熟悉的:“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水”和“阑”结合也有意思,你知道微风吹在水面上会起纹,这是“涟”(Bubu老师教过一些小朋友读《爱莲说》,其中就有“濯清涟而不妖”)。

风如果大,使水起大纹,就是“波”,大波就是“澜”。

所以,如果我们说“波澜不惊”,意思是大风还是平静?

朗朗:

你这个“君臣相顾尽沾衣”的“顾”字,错的其实有思考性。“顾”和“视”确实可以互训(解释彼此)。

最早,“顾”是转头的意思,所以是从“页”,而不从“见”。但因眼睛长在头上,所以头一转动,视线就可以环绕。后来,“顾”就有回视的意思了。

“照顾”就是最好的一例。

乙嘉:

从默写错字看起来,乙嘉在背《琵琶行》之前的理解还不够。

记忆原文的途径应该是先知道意思,再出现与意思相符的用字。

如:“家在蛤蟆陵下住”这句,如果乙嘉先懂得的是原文中,把“住”调动到“家”之后,也就是“家住在蛤蟆陵下”,那应该就不会写成“家在蛤蟆陵下去”。

倒装是很常用的一种句式,又因文学中的积极修辞性,是说写者不只期待听读者“理解”文意,还要“感受”,所以,必须尽可能地利用“形式”。

因此,小朋友读书要从理解着手,必要调动字或句的顺序时,不要迟疑。

庭安:

默书所缺的字,原因也是背书时理解的问题。在句子出现时,脑中没有同时检查意思是否完足,才会缺重要的字句。

如“安求其能也”,如果看到这样的句子不完整,就会想起“安求其能千里也”中的“千里”了。

这是背书要建立的习惯。

另,你已经开始练习利用有效的格式做重点笔记,很好,其他科目也要如此。

又溱:

婕妤不是指古代的“一位”美女,是汉朝皇帝妻室中的一个等级称呼,皇后之下有婕妤,后来,婕妤之前又设昭仪,这些都不是指“某一个人”。

立衍、立行:

“避娇羞”有更清楚简单的解释:

错了就盖是“避”;

不肯吃苦是“娇”;

不迎向目标是“羞”。

不敢迎向前路,挑战自己,是作者最责备他的孩子(李将舒、李将开)的一点,他很苦恼他们不像自己年轻时那样有气概,所以恨铁不成钢地写了这首《天仙子·示儿辈》,那时,他已经六十五岁,名气、成就对他的孩子来说可以比为“大巫、班门、雷门”了,所以他才会在后面鼓励他们要弄斧、击鼓,要在神前舞,别再躲在家中的保护伞下,赶快挑战父亲的成就。

朗朗:

两则有关伯乐的文章整理出笔记很好。

能分辨马用“相”,能知晓人用“识”。

峻毅:

再以峻毅正在背的杜甫诗强调读诗的文字调整顺序可助理解。

“诗酒尚堪驱使在”可以先从“诗酒尚在堪驱使”这样看。

另,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可以参考峻毅最近写字的品质,感觉很专心,字写得大大方方,笔画坚实。

聿璇:

“乍”这个字很有意思:一下子就不见了,也是“突然”的意思。

之后,这个字跟其他的字合在一起,出现了你一定很熟悉的字,有些是乍声,有些除了声音之外,意思也很相合:“炸”“昨”“咋”“蚱”。

另,“东船西舫悄无言”的“东西”是左右,也是一条江上东西的两方,但不要限定为“两条船”。

值得注意的是:“船”“舫”“舟”“航”“舶”。

习静:

玩播棋(Mancala)就是“收播”了。但这里是“收起琴拨”,那“拨”字在“曲终收拨当心画”时出现了,你们弹尤克里里也有小朋友会用。

立行:

作业成语中有两个有“尔”字。

会不会想起《世说新语·尔汝歌》中的应用?

把“出尔反尔”反过来变成“尔出尔反”,你就懂了。

立衍:

旧的东西、事情、熟识的人都可以用“故”,“故”就是“古”。

你的词中,还可以加上:

故事、故宫、故园。

靖扬:

你要开始养成一种新的写字习惯,老师看了你的作业、考卷,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含糊。心中不怎么确定,所以下笔就随便带过。

这种问题很容易解决,就只在一份决心,愿意的人,一次就可以改过来。

今后下笔,一笔一画搭清楚、架稳固,写之前,想清楚你所要写的字的构造再下笔(如“婴”先确定,“鹦”写出才会正确)。无论多熟悉的字,都要好好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的解释是错的。

皇帝在悼念他时,想到白居易一生都很潇洒,不求俗世的闻达,就像他的名“居易”,他的字“乐天”一样。

朗朗:

“裳”的组词还有吧?

“风筝”那句,朴素比单调好一些。

另,你知道风筝也可以叫“风争”或“纸鸢”或“纸鹞”吧!

与风争高是“风争”;加上哨口,飞翔时可以出声如筝是“风筝”。

聿璇:

这里的“大”“小”可以解为“强”“弱”,因为粗的弦也可以弹成“如私语之切切”,这主要在批拨的方法跟力度。

“琵琶”的得音,就是最基本弹奏的推引,推手为“批”,引(回拨)手为“把”。批=琵,把=琶(美丽的谐音造字)。

另,“初”这个字,为什么是“衣”和“刀”会意?

拿刀裁布,是做衣服的开始,对吗?所以,合并这两个字,可以作为任何事情开始的指说。

比如:初步计划、初次见面,和大家很熟悉的给小朋友启蒙的《三字经》中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

芊瑶:

“试探”两个字很有意思吧?

“试”是用话去探,“探”是用手去试。

另一个错字“抓”,要抓就得用爪子,手加瓜,就不合理了。

附和就是人家“说”什么就跟着说,所以,要先听。这样的人,耳朵都靠近别人的,这个字才会是“阝”加“付”;当然,付也是它的读音。

从你的工作看,思考是很灵活的,但平常要多写字喔!不要可惜了自己的聪明。

爱宁:

你跟聿璇还真是一对学习上的好朋友,进度赶得差不多!

我们来看看“别有幽愁暗恨生”这句:

白居易把“幽暗”“愁恨”拆开再重新组装,“幽”去形容“愁”,“暗”去形容“恨”,表达所有从琵琶乐声传来的感情全都很压抑、很哀怨,音乐声渐弱渐慢,直到停顿。

但这暂时的停拍休止,比有声音更让人低回,所以“胜”一字就把有声、无声之间的高下指出了。

回头仔细去想他之前用的几个字:

“涩”“凝”“绝”“不通”“歇”。

另,“莺”字很重要,记得教过你们鸣禽中,唱歌好听的是莺,鹰叫起来,可吓人了,从天而降,像神风特攻队那样抓住地上的鸡,好可怕!Bubu老师小时候常见的。

朗朗:

头发很乱叫“松”。

脸颊上的胡须叫“髯”,关云长的胡子是他的标志,人称“美髯公”。

隋朝传说中的神秘游侠,胡须卷曲,叫“虬髯客”。

“髫”你也学过,在《桃花源记》中“男女衣着,悉为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

峻毅:

十年也可以用“旬”字,所以,Bubu老师快六十岁了,你可以说我是几旬老太太?

老师担心“彻”用在其他句子时,你不了解,所以再帮你说一下。

“彻”是“通”的意思,也就是完完全全。比如:透彻、彻底、彻夜不眠,所以,杜甫被满开的花恼个没完(当然,他是很开心的,所以才会癫狂,只可惜没人可以分享他那种心情,因为老朋友出门去了)。杜甫都没提到任何一个有关离开的字,那么,为什么你能知道他可爱的烦恼没人分担?

立衍:

孔子是强调“温故知新”的,也就是说,要经常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又从中联结或体会出新知。

“学而时习之”的“习”比较靠近这样的意思,“习”不是应用的意思,是“熟”的意思。

又溱:

“狩猎”的“狩”,和“捕猎”的“捕”,从部首想想有什么不同?

峻颖:

“会桃李之芳园”是桃花、李花盛开的美丽庭园。

桃李都是蔷薇科植物。

桃李芬芳、桃李满天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定镛:

诸葛庐也出现在《出师表》中“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另《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要知道谢灵运和谢惠连两人的关系,才能明白文中“天伦乐事”“群季”这些用词。

“金谷酒数”则可以复习“意气骄奢剧季伦”和“落花犹似坠楼人”各出自的诗。

若齐:

“丞相”的“相”是这个字,不是“像”。

它有帮助、仔细看、反省的意思,是王的一双眼睛。

宥东:

马的课堂资料很好,其他小朋友可参考一下。再加上这段,会更了解“马”与“行马人”之间的关系。

桓宽:

“今之治民者,如御拙马。行则顿之,止则鞭之;身创于棰,吻伤于衔。”

“棰”就是“策”。

心聿:

辛弃疾的《丑奴儿》句中应是:

“为赋新词强说愁”,不是诗。

《诗经·邶风·柏舟》:

“不可以据”是不能分忧依赖,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不可靠”。

定镛:

《陋室铬》是用典做文章的结论。

读的时候,诸葛庐、子云亭是背景资料,要先查询。

然后是《论语》中的“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恩:

“夜深忽梦少年事”后一句字的排列有错,应是“梦啼妆泪红阑干”。

因为是戴妆睡着的,梦中想起少年事,哭了起来,泪沿粉色的脸上流下,所以是“红栏杆”。

子恩:

“敝”在白居易的《燕诗》中也有:

“嘴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把草和敝加在一起的“蔽”是遮、覆盖的意思。

不好的或不合法的事是“弊”,所以“作弊”是指人为的不好,“利弊”是指优缺两面。

峻毅:

组词中有“心浮气躁”,再教你一个相关的词“心平气和”。

心浮者,气躁;心平者,气和。

你看,这平和浮是把心神情绪借水的关系来比呢!

习静:

遇到近似的字就分析很好,“豪”和“毫”一起学,要把“毫:细毛”这个解释记住,以后跟其他字再组合就容易懂。

熊除了名词外,三年级可以更弹性地用字,如:火光熊熊、熊熊大火。

朗朗:

“凳”字看清楚,组字时并没有合并笔画,就是:小几、登声。

另,“王先生、白小姐坐在石头上。”你的王先生跟“百”小姐坐在一起了。

又,别造“欠揍”这种词。如果词不好造,写个合理的句子。

另,你要把“枯”跟“荣”以一物的正反两面牢记。

枯是木已古朽(木加古),

荣是木正发华(木上有屮屮)。

爱宁:

你正在学“卿”字是吗?

教你一首诗:

新妆竟与画图争, 知是昭阳第几名? 瘦影自怜秋水照, 卿须怜我我怜卿。

宇玫:

对“翼”的理解可能不正确。因为所造两词都该用“异”字。但可趁机学习“比翼双飞”“展翅高飞”等样貌清楚的成语,以辨识“异”“翼”两字。

至于“不已、道具”的用字,就要从“已”字是止、停的意思来说,所以,“不已”是不断。“道”是各种路程、工作,所以,为达成目的所使用的器具叫“道具”,也就是“工道用具”的简称。“道理”是事理之路。

芊瑶:

默写的几处错字,很能代表现在小朋友的通病,不真确。

“真”是正,也就是分辨选字的能力要加强。

“确”是完整,在认识与记忆文字组件的工夫上,要更踏实。

所有的小朋友如果能改善这两种习惯,阅读与表达都会进步。

这次在高雄,高年级小朋友写这样的别义字:

“马的步伐不依”“瞻前顾后”“引经句点”,

这表示他们不推论文字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