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课里的教养(1 / 1)

因为当过孩子,所以我常以自己童年时的心情来设想孩子们所需要的关怀。

有时不免会想,如果教育不那么商业化、不过分强调心理影响,父母爱孩子、祖父母爱孙儿是不是会更容易一些,大家在选择表达爱意的方式上也可以更简单。

回想五十几年前当一个小学生开始,一直到离开大学,我是多么喜欢每一位老师关心我所做的功课。所以,如今每个早起的清晨,只要时间允许,我就看孩子上传的作业,用心批改他们的文字。在天刚刚泛白、极为安静的早晨,我通过功课,与他们已起床的父母,静静地以孩子的作业为题进行了一种教养沟通。

能表达自己的关心是难以言喻的享受,因为所有的爱都需要有个实际的媒介来传达心灵的感受。我改了作业,孩子们又根据我的建议再用功一步,我们之间以行动代替语言说出:“我关心你,也谢谢你!”

因为时代匆匆而磨蚀的情感或改变的表达方式,有时让人惊讶无言。

有一天,我读到一位母亲传来的七年级孩子的作文,说孩子想听听我的意见。认真展读一个十三岁孩子对阅读启思的想法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她的文章写得很好,但老师改文章的方式,我认为不好。老师通过一个表格,在分项各有十个左右的评语中,勾选他看一篇文章的感想。(表格的分项优点如:切合主题、立论平实、感情深刻等;缺点如:审题不明、偏离主题、论述没有重点、论述不够深入等。)我惊讶于批改文字的工作,十几年间竟变成这种模式。

我看着表格,心想:一个这样好的孩子写了一篇好文章,难道不值得老师亲笔写下一两句建议吗?就算老师面对一份文字一塌糊涂、内容乏善可陈的作文,包办了总评中所有缺点的选项:结构松散、文辞不当、太多短句、叙事琐碎、无结论……拿到这样一份勾选单的孩子,能得到进步的建议吗?

像我这样年长的人,不能再进入无止无休的论辩中,但我能看着孩子们的作业,写上自己的指正,或给他们求知的建议,表达关怀。我相信这是小朋友们完全可以理解并愿意回应的爱。

在我看完那篇勾选项目中含:切合主题、善于论述、取材恰当、结论妙、文气顺畅、叙事流畅的文章之后,我写下自己对同一篇文章的一点意见:

我觉得子仪这篇写得很好!只有一个地方感觉不够严谨,因为书的语言有些平凡、有些深奥奇难,所以,一般概述就不能这样说:“虽然书里有一些简单的文字,但是……”而应该这样写:“尽管有些书中的文字平凡无奇,但是……”

另:“启明”和“指明”是有些微不同的。启字有主动介入的行为,所以在教育上才会用启明、启聪、启示。以天上的明星引喻指引,启明不算最好。

其他没有什么建议。至于常用同音错字的问题,子仪每次下笔都要提醒自己分辨出正确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