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教的功课(1 / 1)

没有一代人做父母是简简单单的!我的经验是养孩子需要争取时间来做更有益的事,我给晚辈们的建议是:如果把感叹困难或探讨已知准则的时间拿来换取跟孩子们相处的机会,孩子们一定会更好!

在教养上,我们无法确定“言教”和“身教”何者“更重要”,前人之所以告诫后代父母要重视身教,并不是相比较之后的结果,意思只是说不要当一个光说不做的父母,提醒大家教养不是用一套理想的道理可以完成的工作。无论跟哪一个年龄的孩子相处,总会有需要说话的时候。我们跟孩子说话,有时为回应、有时为沟通、有时为教导。总之,“说话”是再怎么自称木讷的父母也不可避免的工作,是再有身教的父母也会深思的功课。

说话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非常多向的力量:除了是亲子之爱沟通的方式,更直接提供了语言不同要素的模仿经验与情境教育。我曾经建议一个素昧平生的待产母亲改变她讲话的方式,那对话的过程对我们双方来说都是不太愉快的记忆,但我实在不愿意世界上再多一个对自己颇为粗暴的言语毫无所觉的母亲。

在新冠疫情日益严重之后,九十几岁的妈妈不再去美容院了。看到她长长的前发覆额,我随手拿了一支小朋友用的发夹帮她把刘海儿夹了起来。妈妈跟我说:“夹起来很舒服,但是这个发夹太可爱了,我不好意思,去找一支大一点、适合我年龄的给我用吧!”虽应声说好,我却一时想不起该去哪一种店才能找到母亲要的发夹。巧的是两天后,刚好经过一家招牌上写着“发饰专卖”的店,于是立刻停车,高高兴兴地走进店里。一进店家,看到琳琅满目的陈列之后,我脑中浮起“大海捞针”四个字。最不浪费时间的方法,应该是去“问”吧!于是走往偌大店里深处的柜台,台前坐了一位年轻的孕妇,正因为看到的是孕妇,所以我自以为体贴地想着,只要问过后,她指给我一个方向,我就可以把东西拿到柜台结账,不用她挺着便便大腹辛苦走动。没想到,我们的对话一路坎坷,非常不快。

就在我一边想一边走向这位准妈妈面前时,这位女士开口问:“找什么?”我说:“我想买一支很简单,没有加装饰的发夹,要夹刘海儿用的。”她非常不温和地反问我:“夹刘海儿的夹子有很多种啊?你要的是××、××还是××?”一口气倒出来的全是我听都没听过的发饰专有名词,浇得我一头雾水,不知道该怎么从中选一个最合适的名称来说明自己的需要。于是我又解释:“很抱歉!我不大认识发夹的种类,不知道怎么说它的名称。你们的东西好多,可不可以请你告诉我大概在哪一排可以找到……”我在惭愧于浪费了别人时间又不想空手回去的复杂心情中,竭尽自己所能再说明了一次。没想到得到的是比先前沟通更凶悍的回话,她说:“你连自己要的东西都说不清楚,我要怎么告诉你?我们的东西这么多,我要怎么猜你到底要什么?”

虽然她说的并非没有道理,却把话说得不近人情了。我是一个虽然不能清楚给予物品定名的客人,但同时也是一个怀着期待得到专业帮助、态度良好的客人。那一天,如果我有能被挑剔的地方,我想就是我要买的东西微小到不值得店家一顾,如果真是那样,我也应该在第一次交谈后就被告知,没有这样的东西或不卖单品。她的话语打冷了我很想帮母亲带回一支发夹的心情,我既不想在如此不愉快的沟通下为一支发夹而死缠烂打,也不想带走那一刻我心中无比的难过,于是我对她说:“小姐,我知道你就要当妈妈。我想建议你改变你说话的方式。要知道你的孩子将来会问你比我现在更混乱不清的问题,如果你连这样的耐心都没有,你将来会很辛苦的。”

人与人之间的谈话,不当的用词和失却的温度会伤人,不当的关怀和虚假的纠缠会起疑心。直言并不是交谈的忌讳,但每一个人终其一生都要审视自己直言的意图与直言的礼貌。

在教导中,在教育上,直言是情义的必须,也是说话习惯的反省。父母讲话应该注意的不是“甜蜜”而是“诚恳”;父母的自省,也不是用“骂不骂”来划分温不温和的界线。该责备而不骂,是铸成下一个大错最好的祸根;能好好说话却不好好说,就是意欲伤人的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