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汉语“热”还是“冷”(1 / 1)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文化“走出去”等政策的推行,国家汉办/孔子学院等专门机构的设立,最近几年经常有“汉语热”的报道传来。

这个“热”是指“开始变热起来”还是“已经足够热”呢?

汉语是中国的通用语言,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重要语言,在其他很多国家的华人社区中也被广泛使用。汉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从第一语言使用人口来说,汉语毫无疑问是第一大语言。据西蒙斯等人的统计(www.ethnologue.com),世界上以汉语为第一语言的人口为12.99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2%。紧接其后的是西班牙语,4.42亿,英语3.78亿,都比汉语少得多。

不过,如果把第二语言使用人口也算上,那么汉语是15.75亿,英语是15.00亿,印地语是5.50亿,阿拉伯语是5.30亿,西班牙语是5.00亿。在此标准下,英语使用人口猛增至近四倍,足见它已经成为实际上的世界通用语言。

除了母语使用人口、第二语言使用人口,衡量一种语言的地位的标准还有很多,比如翻译(译入、译出)情况、人均GDP等。麻省理工学院媒介实验室等机构的全球语言网络项目把这些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非常直观地展示出各种语言的地位(详见http://language.media.mit.edu)。

从“使用人口”维度的统计图表看:汉语有一定优势,但跟英语相比,优势不大;如果考虑跨国使用人口,即作为世界共同语言备选的可能性,那么英语显然有明显优势。从与其他语言的交流、联系看,汉语跟其他语言的联系甚至远不如日语。汉语图书译出频度为13337,译入频度为62650。日语则译出频度为26921,译入频度为130893,都约等于汉语的两倍,更别说人均数量了!

从“人均GDP”维度的统计图表看:汉语在经济上处于弱势。尽管近年中国总体经济实力大增,但人均数量仍然很有限。

从综合而成的“特征向量中心度”图表看:汉语还处于世界的边缘。汉语的特征向量中心度为0.01,与芬兰语、挪威语相当,而阿拉伯语、希伯来语为0.02,日语为0.04。

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在“汉语热”中要冷静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