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中,汉语跟许多其他语言有过交流,直到今天我们还能找到印记。汉语对所谓“汉字文化圈”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语言与汉语处于不同语系,但早期使用汉字,接受汉文化,所以如今汉字用得少或不再使用了,词汇中还保存着大量汉语借词、借音。
同样,汉语也受到了其他语言的深远影响。前面说到梵语佛经的翻译促成了反切的发明,佛教徒对语言的重视使三十六字母得以总结出来,这些都是汉语音韵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
当然,现在看来,其他语言对汉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词汇中。
西汉以后,中国与西域各国交往频繁,“狮子、葡萄、苜蓿”等词语即是当时从西域传入的。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曾建立政权,其中元朝、清朝还统一全中国。这些民族语言的词汇曾经大量进入汉语,尤其是人名、地名、职官名等,不过在现代汉语中保留下来的并不多。比如蒙古语借词“浩特”(牧民住的自然屯,也指城市)、“站”(驿站)、“哈巴(狗)”,满语借词“萨其马”(一种点心),藏语借词“喇嘛、糌粑”,维吾尔语借词“阿訇、馕、可汗”,等等。
对现代汉语仍然有深远影响的语言主要是承载着佛教的梵语和承载着现代文明的西欧语言;日语则可以看作后者的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