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代文学(1 / 1)

1.小说

明代文学可分两段,前期是中古文学的最后阶段;嘉靖之后出现了变革,是近古的开端,这一时期欧洲正好是文艺复兴运动。宋元以来,城市市民逐渐成为文学最强的活力来源,明代延续这一传统,到达巅峰,口语化的小说是明朝最重要的文学形式。

相比礼仪文化、循循教化,明朝皇帝更依赖重刑来维持统治。明代的科举制度以八股文选拔人才,股即对偶的意思,文章必须有四段对偶对比,总共八股。它吸收了骈文的特性,紧凑、工整,但内容主要是诠释经书的义理,自由发挥的余地极少。作为考试标准,八股文迅速陷入死板教条。八股取士,整齐划一,打破了家世出身的限制。许多人要努力通过这扇窄门实现阶层的上升。

明代中后期思想文化的一个转向是王(守仁)阳明学说的兴起。王守仁打破程朱理学的僵化,讲“天理”拉回到人的内心、良知,强调“六经注我”而不是我注解六经。他说的人的本心仍然是天理,但这种肯定和社会风气的刺激,让一些激进的文学家、思想家出现。李贽就进一步主张顺从人的个性,满足欲望。明中期之后,一批离经叛道的“狂士”出现,袁宏道就公开宣扬声色犬马才是人间的真乐。在文章上,他也喊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饮食男女、玩物实用成为文人普遍的主题。

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最早的长篇章回小说。作者的争议历来较大,多数专家认为长篇小说都是在表演和传抄之中,经过众人之手慢慢成形的。这些通俗文艺作者往往是下层文士,作品紧扣普遍民众道德心理和娱乐精神。《三国演义》开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之后东周列国等国史演义纷纷出现,其浩瀚可以跟正史并驾展示。这说明了当时的文化气候,特务专制、市民社会的背景下,历史观、文艺观有了惊人的转变。《水浒传》通常被称作英雄传奇,以区别历史演义。书中的忠义观念,背后有农耕转向商业社会之后,伦理规范的悄然变化。《三国演义》是文白杂言,《水浒传》已是纯粹白话。

神怪小说是明朝后期兴起的一大门类。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结合神话、志怪传奇、小说话本、民间信仰,这个熔炉中的至宝是《西游记》。它同样经历了长期演化。玄奘取经本是真实历史事件,但是它在不断地神化,最终以“幻”定型。

没有发现《金瓶梅词话》有世代积累创作的痕迹。作者兰陵笑笑生是迷,但它可以说是第一部文人独创的白话长篇,完全超脱说唱文学的重影,成为精密、浑然的阅读艺术。它取材现实日常,对社会和人性黑暗刻画毫无之前的教条之见,叙事结构也是革命性的,围绕西门庆形成独特的蜘蛛网状结构。说话体在这里向阅读型过渡,清代刘廷玑说:“深切人情事务,无如金瓶梅,真称奇书。欲要止**,以**说法;欲要破迷,引迷入悟。……而文心细如牛毛茧丝,凡写一人,始终口吻酷肖到底。……结构铺张,针线缜密,一字不漏,又岂寻常笔墨可到!”它被人指责是因为大量性行为描写,但在晚明肯定人欲的风气下,其实司空见惯。慈悲或许才是小说的主题,这让它在今天依旧震耳发聩。它的故事建立在《水浒传》基础上,所以可看作是从另一部作品的批评来进行创作,这也是当时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