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词(1 / 1)

宋的文学高度主要体现在词上,先是有柳永,活在民间歌妓、市民中间,用肺腑真情写作,还创造大篇幅的慢词,增强容量和表现力,后来是文学领袖苏轼的出现。苏轼的创作全面,把控词、散文、诗歌、小品杂记等。就文体的贡献而言,他在词上的成就最大。柳永的成果不能改变词的下层地位,而苏轼倡导诗词一家,应该平等看待,以诗文感觉入词,开拓了境界,女性化、缠绵回转的柔情扩张为男性的、外在的和历史天地间纵横的豪情。同时,也有意为阅读和朗诵而作,让它渐渐和音乐分离。此类作者增加后,词就分出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两条支流。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又对词的文字听觉有新的洞察。家国破亡,人生磨难又让她洗练凝重。那种灰冷的生命体验是词境的提升。她是中国古代最有声望的女文学家。最后的集大成者是辛弃疾,词在他这里的吞吐能力达到极致。英雄豪迈,以及日常生活的情感趣味,在他这里都挥写得淋漓尽致。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宋代的口语文章,此前有禅宗、道家语录的口语化记录,到了宋代,直接按口语本来面目记叙的作品出现——《二程遗书》。该书共二十五卷。该书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的弟子对“二程”平时言行的记载。

11世纪前期,欧阳修引领古文改革的新风。他是革新的政治家,也是文坛盟主,相比韩愈,他的古文风格更亲切柔和,形式灵活多样。他在诗歌理论上提出“穷而后工”,先有考察领悟,再转到形式上,是为摆脱历史遗产压力,回归创作源泉的办法。

文学作品选录: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苏轼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平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此篇可看作是八十多个字的小品文。)

《寄黄几复》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节选)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虞美人·听雨》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扬州慢》(节选)姜夔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冷月无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节选)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