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0月,周恩来总理提议设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11月,国务院任命吴玉章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胡愈之为副主任;吴玉章、胡愈之、韦悫、丁西林、叶恭绰为常务委员;12月任命丁西林、王力、朱学范、吴玉章、吕叔湘、邵力子、季羡林、林汉达、胡乔木、胡愈之、马叙伦、韦悫、陆志韦、傅懋、叶恭绰、叶圣陶、叶籁士、董纯才、赵平生、黎锦熙、聂绀弩、魏建功、罗常培等23人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
1954年1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简称文改会)正式成立并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提出了1955年的三项工作任务:制定《汉字简化方案》,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和推行标准音(普通话)的教学。会议还通过了经过6次修改后形成的《汉字简化方案(初稿)》。1955年1月《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表,在全国征求意见。
文字改革运动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兴趣。1950至1955年,全国各地工农兵、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和海外华侨共633人寄来了655个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有笔画式,注音字母式,拉丁字母式(或兼用斯拉夫字母),速记式,方位字母式,数码式,图案式,以及各种杂合式样。(王均《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210~211页)到1957年10月,收到方案累计达1200多种。(文字改革出版社《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和汉语拼音方案》26页)
1955年1月《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表,至7月,文改会收到群众来信、意见书共5167件。全国各地召开很多讨论会,参加人数多达20万,其中赞成方案的人数达97%。(王均《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146~147页)
1956年6月,文改会所属文字改革出版社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