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方言》(1 / 1)

战国至秦汉语言变化大,地区分化严重。秦汉一统后,需要一种方言、古语与当时通用语对照的工具书。扬雄(前53~18,一作“杨雄”)的《方言》(图50)就是这样的书。

图50 汉·扬雄《方言》,晋·郭璞注

《方言》约成书于西汉末年,全名《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轩使者,是先秦时代受命坐着轩(一种轻便车子)到各地采集民歌、童谣、方言异语的人。绝代语,指古今差别较大的词语。别国方言,指各地有差异的词语。全书共收9000余字(今本11900余字),分类、编次仿照《尔雅》,其体例是方言同义词汇比较,如:

蝉,楚谓之蜩,宋卫之间谓之螗蜩,陈郑之间谓之蜋蜩,秦晋之间谓之蝉,海岱之间谓之。

胹、饪、亨、烂、糦、酋、酷,熟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郊曰胹。徐扬之间曰饪。嵩岳以南、陈颍之间曰亨。自河以北,赵魏之间,火熟曰烂,气熟曰糦,久熟曰酋,谷熟曰酷。熟,其通语也。

《方言》是后人研究古音古义、汉代方言与通语异同变化的重要材料。晋郭璞《方言·序》评曰:

考九服之逸言,标六代之绝语,类离词之指韵,明乖途而同致,辨章风谣而区分,曲通万殊而不杂。真洽见之奇书,不刊之硕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