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仍流行《急就篇》《开蒙要训》《千字文》等前代教材。
这一时期,出现一些抄集名言谚语,进行识字兼思想教育的书,如《太公家教》。《太公家教》流行于中唐到北宋初年。宋代在中原失传,而在辽、金、高丽、满洲,一直用了四五百年。据传,直到明代,越南还有用的。在敦煌古代写本中,《太公家教》的册数可能最多,仅巴黎和伦敦就藏有35种。《太公家教》继承蔡邕《劝学篇》的传统,侧重思想教育。其文如:
他篱莫越,他事莫知,他贫莫笑,他病莫欺,他财莫取,他色莫侵,他强莫触,他弱莫欺,他弓莫挽,他马莫骑,弓折马死,偿他无疑。
罹网之鸟,悔不高飞;吞钩之鱼,悔不忍饥。
含血噀人,先污其口;十言九中,不语者胜。
款客不贫,古今实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勤是无价之宝,学是明月之珠。积财千万,不如明解一经;良田千顷,不如薄艺随躯。
这种汇集格言谚语的体例,为后世《增广贤文》等书所继承。
还有把典故编成韵语的集事书,如《兔园册》《蒙求》。《蒙求》是中唐至北宋最为通行的童蒙课本,作者是唐代李翰(一作“瀚”)。《蒙求》内容丰富,全书596句,2384字,共收典故590多个。原著每行还有两句注解。其文如: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孔明卧龙,吕望非熊。杨震关西,丁宽易东。谢安高洁,王导公忠。
匡衡凿壁,孙敬闭户。郅都苍鹰,宁成乳虎。周嵩狼抗,梁冀跋扈。郗超髯参,王珣短簿。
后世有很多“蒙求”类书,如《幼学故事琼林》《龙文鞭影》等。
这时还出现了专门供写字入门的帖子。刘复(刘半农)《敦煌掇琐》中载有:
上大夫丘乙己化三千七十二女小生八九子牛羊万日舍屯
这些字的结构都很简单,由易到难。往往用来做成字帖,供蒙童发笔时练习笔画、笔法之用。
这几句话半通不通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明祝允明在《猥谈·上父亲书》中说到一个“歪解”:
“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右八句,末曳“也”字,不知何起。今小儿学书必首此,天下同然。书坊有解,胡说耳。……向一友谓予,此孔子上其父书也:“上大人(上,上书。大人,谓叔梁纥):丘(圣人名),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乙、一通。言一身所化士如许),小生八九子佳(八九七十二也。言弟子三千中,七十二人更佳),作仁(作,犹为也),可知礼也(仁、礼相为用。言七十子善为仁,其于礼可知)。”大概取笔画稀少开童子,稍附会理也。
孔子名丘。相传孔子先后有弟子三千,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其学说以“仁”为核心,又以“孝悌”为仁之本,以“礼”为仁的规范——“克己复礼为仁”。这二十几个字的习字帖子把孔子的主要学说和贡献暗含于其中,可谓用心良苦。
这种写字教材后世一直流行。我们都知道鲁迅小说《孔乙己》,主人公的名字即源于此(“丘乙己”也作“孔乙己”)。如今湘鄂渝交界土家族地区还流行一种“上大人”牌,牌面即写着这些字。
另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唐代的楷书整理运动。
南北朝以来楷体字逐步取代隶书成为正体,但是简体、异体、错别字很多。颜之推就曾指出过。所以到唐代时出现了不少整理异体字、俗字和订正错别字的书,如颜师古的《字样》,杜延业的《群书新定字样》,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唐玄宗的《开元文字音义》,张参的《五经文字》,唐玄度的《新加九经字样》等。
颜元孙的《干禄字书》是为应试做官的人编写的,“干禄”即求取功名利禄之意。他把字分通、俗、正三体,指出不同字体的适用场合,如《干禄字书·自序》所说:
所谓俗者,例皆浅近,唯籍账、文案、券契、药方,非涉雅言,用亦无爽,傥能改革,善不可加。所谓通者,相承久远,可以施表奏、笺启、尺牍、判状,固免诋诃。所谓正者,并有凭据,可以施著述、文章、对策、碑碣,将为允当。进士考试,理宜必遵正体,明经对策,贵合经注本文,碑书多作八分,任别询旧则。
后来颜真卿将《干禄字书》书写、刻石,使它得以广为流传(图47)。
图47 《干禄字书》(局部)
《干禄字书》对后世的正字传统影响很大。清代临桂(在今广西桂林)人龙启瑞撰《字学举隅》,辨正笔画疑似,纠正俗体讹字,即是仿效《干禄字书》而作。《字学举隅》颁行后,科举考试禁止用俗体字,它成为“近百年来楷书字体之标准”(黎锦熙先生语)。周有光先生称之为“正字法的顽固典型”(《汉字改革概论》319页)。
颜元孙(?~741)是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琅邪颜氏源远流长,颜回第二十四世孙颜盛三国时从曲阜迁居琅邪临沂孝悌里,此后历代大儒、名臣辈出。著名的有北齐颜之推,他的《颜氏家训》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家教著作,其正字著作有《训俗文字略》;后文还会说到他在音韵学上的贡献。颜之推之孙颜师古是唐初大儒,在经学、史学、书法等多方面都有卓越成就,在文字整理方面作有《字样》。颜元孙是颜师古的侄子,唐代名臣颜杲卿的父亲,书法家颜真卿的族父。颜真卿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所祭即是颜杲卿之子颜季明。颜季明、颜杲卿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先后被杀,一门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