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是一个人的资本,一个人的成绩,可是如果对过去的荣耀死守不放的话,我们就可能一事无成。所以我们不妨选择放下,放下这些曾经的辉煌和荣耀,再轻装上路,不断地超越自己。
HARVAD'S
4:30 A.M .
哈佛毕业生可怕的领袖气质
做一个杰出的人,光有一个合乎逻辑的头脑是不够的,还要有一种强烈的气质。
—司汤达
在每年的毕业典礼上,哈佛大学的校长都会这样告诫学生:“不管你们在校时多么优秀,毕业后都会是一个零,都是一张白纸,在社会的浪潮中,唯有那些具有领袖气质的人,才能成就一番大事。”哈佛校长所说的“领袖”,不仅是在一个团体中充当着核心的角色,同时还能够通过言行指引团体出色地完成某些任务。
从公司角度来看,这是一种管理能力的体现;从人格来看,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人格魅力。
青少年朋友千万不要以为“领袖气质”离自己很遥远,其实具有这种领袖气质的人并不一定是高层管理者,无论在大团体还是小团体中,总会有个能够说服他人、引导他人、调配他人的人出现,而这种人往往就是具有领袖特质的人。
在任何一个团队中,总有某一个人充当着核心的角色,他的言行能够被团队认可,并指引着团队的某一些决策和行动。我们可以把这种人所具备的人格魅力称为“领袖气质”。具有这种领袖气质的并不一定是高层的管理者,在任何一个团队中,小到几个人组成的办公室,大到一个集团,总会有一个人具有说服他人、引导他人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领袖气质”也可以被认为是人格魅力的一部分。
领导者常常是高层建筑的核心,这是领导工作的基本特点,但是,领导者怎样才能真正以人格魅力起到核心的作用,这就需要领导者的人生境界修炼要越来越高,即所谓登高望远。
美国历史上威望最高的罗斯福总统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一位最佳的领袖必是一位知人善任者。而在下属甘心从事其职务时,领袖要有约束力量,切不可插手干涉他们。”同样身为总统的理查德·尼克松也说过:“我有一个原则,就是拒绝做别人可以做的决定。领袖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只做该做的大决定,不要把自己搞得琐事缠身,不要把自己变成问题。”
对下属信任会换来同等的信任与尊敬,这会成为一针兴奋剂,激励大家竭尽全力,做好事情。一句信任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都是展示领袖魅力、换取追随者忠心的廉价而有效的办法。领导者必须能与自己的手下分享信息,进行真正的沟通,直到他们每个人都知道而且共享相同的远景目标为止。
哈佛大学在培养管理人才时,常说这样的一个观点:培养下属就放手让他们去干,对于一个领导者而言,“无为”就是最高的境界。比尔·盖茨说:“我采取的领导方式就是,放任,不用任何规章去束缚员工,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信任氛围中,发挥每个人的创意和潜能。”优秀的管理者,最善于用信任来获取员工的心,而且还懂得既“信”又“用”。信而不用,这种“信”就不是真信。用而不信,员工心中就难免存有疑虑,“用”也用不好。
管理者应该在信任的基础上,根据具体需要,把可以授权的事,分派给下属,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干,为企业做出贡献,从而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更重要的决策上去。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白宫为美籍匈牙利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创始人冯·卡门举行授奖仪式。8l岁的冯·卡门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从领奖台走回时不慎闪了一下,肯尼迪总统赶忙上前去搀扶。此时,冯·卡门说了一句事后广为流传的话:“尊敬的总统阁下,您应该知道物理学的一个常识,大凡物体向下跌落的时候,是不需要任何浮力的,只有在上升的时候才需要支持和帮助。”是的,他讲了一个极为普通的道理。不仅在自然界是如此,而且在社会中也是如此。在人生阶梯的攀登中,谁都需要扶持,而主动扶持下属是体现领导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哈佛的毕业生都有一种“可怕”的领袖气质,他们明白一个道理:不事事包揽,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该办的事,这是一个优秀领导必备的气质。这样的领导才会轻松而游刃有余,向世界奉献杰出的成就。青少年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就应该拥有知晓他人的能力,并且能够信任他人。在下属甘心从事某一项职务的时候,你要有约束力量,但不要轻易插手或干涉他们。
◆◆哈佛小测试
你能够成为精神领袖吗?
有不少人从小就开始搜集邮票,小小方寸之间,就如同一幅袖珍画一般,精致而耐人寻味。那么,在众多集邮主题之中,你偏爱哪一种?
A.绘画艺术。
B.风景名胜。
C.活动纪念。
D.人物肖像。
结果分析
选择A:你的品位独特出众,所以有不少人都在暗中关注你最近买了什么,或是又在参与什么活动。因为你的选择很少出错,可以直接模仿、跟进,不必担心会带来什么负面的影响。所以你简直就是大家的精神指标,一举一动都受到瞩目,身边有不少一窝蜂地流行风潮,大概都是被你带领起来的吧。
选择B:你不愿左右别人的想法,很少表达个人主观的意见。可是当有人来向你征询的时候,你会试着将所有相关因素分析给对方知道,提供详尽的资料,让那个人能够自行判断选择,你认为这样做才是最合宜的方式。虽然没有给予具体的解决方案,可是你的做法也正符合求助者的需要,所以在别人心中,你的意见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选择C:你说的话对大家都挺有帮助的,因为见多识广,消息来源又多又有效率,只要给几个关键词,你就可以从功能超强的大脑记忆体中调出相关资料。所以大家都会把你奉若“传播之神”,因为你在信息流通方面贡献不少心力。你所探听的事情范围广,所以能应付各种人的要求,不过若要更深入地剖析,可就要再另请高明了。
选择D:你做事循规蹈矩,总是照着步骤来做,不会有好高骛远的心态,所以成功的概率颇大。诚恳的做事态度,还有稳健踏实的脚步,都让人很想追随在你身后,向你学习。因为你也不会藏私,有什么不错的想法和体会,都很乐意与其他人分享,而成为一个能够带领团队成长的领导者。
阅读习惯是一种文化素质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一位已经卸任的哈佛大学校长告诉他的学生:“人,若是能养成每天读10分钟的习惯,则二十年后,必判若两人。”这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告诫,说明学习成才贵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哈佛大学的教授给学生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每天花15分钟看书,一个中等水平的读者读一本一般性的书,每分钟能读300字,15分钟就能读4500字。一个月是135000字,一年的阅读量可以达到1620000字。而书籍的篇幅从60000字到100000字不等,平均起来大约80000字。每天读15分钟,一年就可以读20本书,这个数目是相当可观的,远远超过了世界上人均年阅读量,而且这并不难实现。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各种知识更新极为迅速。如果青少年朋友只满足于已经掌握的那点知识而不能与时俱进地吸收新的信息、新的知识,不能利用各种手段为大脑“充电”,那么终究有一天会被社会淘汰。
世界上没有天才,非学就无以成才,读书无疑是知识积累的最好方法,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也是成大事者的必备之物。“天下才子必读书”这似乎已是一条规律,不知你是否注意过下面这些情况,它们或许可以让你对这一规律理解得更深刻。
书虽然是一种没有声音的东西,但是它对人类的影响却是非常深远的,如果你经常阅读各行业成功人士的传记或者是自传,并进行认真地思索,你就有可能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来。
俄国著名的学者赫尔岑说过:“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形成;书本中记述了人类生活宏大规模的自由,记述了叫作世界史的宏伟自传。”
书籍蕴含着千百年来人类的智慧与理性,正因为其中的人性之处,才使得一些书伟大、灿然有光。书籍是一种工具,它能在黑暗的日子鼓励你,使你大胆地走入一个别开生面的境界,使你适应这种境界的需要。
阅读习惯是一种文化素质,是国民尤其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青少年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哈佛大学的图书馆里有这样一条馆训:“现在睡觉的话,会做美梦;而现在读书的话,会将美梦变为现实。”
一位名叫劳伦斯的青年人到美国旅游时,首站就选了哈佛大学。而参观哈佛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维德勒图书馆。哈佛大学的维德勒图书馆藏书有345万册,这只是哈佛大学100多座图书馆中极为普通的一座。然而,这座普通的图书馆却显得与众不同。
由新英格兰红砖砌筑的坚实墙体外,耸立着两块石碑,其中一块的碑文是:“维德勒,哈佛大学学生,生于1885年6月3日,1912年4月12日与泰坦尼克号一起沉入大海。”另一块碑文为:“这座图书馆由维德勒的母亲捐建于1915年6月24日。馆内最有意义的一本书是《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
劳伦斯看着这两块石碑,心想,这其中一定隐藏着什么故事,于是他多方打听,终于知道了故事的真相—
当年,泰坦尼克号在茫茫大海中沉没之时,维德勒和他的母亲一起正准备登上小船逃生。突然,维德勒转过身,让母亲先上小船,自己却要返回船舱。
他告诉母亲:“我忘带《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了,我不能让这本我喜爱的书沉入海底!”就这样,爱书如命的哈佛学子维德勒,为抢救一本书,最终和书一起沉入海底!
在图书馆中厅的一角,劳伦斯终于找到了渴望已久的那本《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那本书已经完全褪色了,极普通的纸质,没有精美的包装,摆放于一个不大而密封的玻璃框内。这本书是维德勒的母亲捐建成该图书馆后,购买的第一本书。它已经在这里静静地躺了95个年头了。在书的下方写着这样一行字:“书与维德勒同在!”
劳伦斯屏住呼吸,深深地凝望着这本极富生命力的书,仿佛看到当年维德勒紧抱着它在苍茫冰冷的海水中挣扎,然后一起沉入海底时的悲壮情景……劳伦斯被深深地感动了,当他走出维德勒图书馆,久久地深情地望着正沐浴于灿烂阳光下的哈佛校园时,心中竟然莫名地欢快起来。哈佛的塑像屹立于旧校园的墙前,路上的行人,不见浓妆,没有艳服,只有匆匆的脚步;湖边、树下、草坪上,到处是学子们读书、做记录、思考问题的情景。
哈佛大学占地154公顷,随处可见用新英格兰红砖建筑的图书馆。在哈佛人看来,书就是生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哈佛大学每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
在现实社会中,青少年朋友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只要经常有计划、下意识地拿起书来阅读学习,并且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久而久之,读书的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
◆◆哈佛小测试
有一套英文书共10本,依次放在书架上。每本书100页,十本共1000页。一条蛀虫从第一本书第一页起,一直蛀到最后一本书的最后一页,它一共蛀了几页?
答案
999页
你选择了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并不是付出就能有回报,关键在于你选择了什么。选择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但是如果你什么都想选择,那么什么都不会选择你。
—约翰·艾勒斯
人们常说,人生就好像一条曲线,起点和终点是无法选择的,而起点和终点之间充满着无数个选择的机会。很多人的生活就像秋风卷起的落叶,漫无目的地飘**,最后停在某处,干枯、腐烂……这都是由于不懂得选择,也就意味着向命运妥协。因此,为了促进个人的成长,达到个人的幸福,你必须学会驾驭生活,懂得选择的智慧。你必须自己选择服装,自己选择朋友,自己选择工作,自己选择人生……
有一天,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来求教他,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好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后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有时候,放弃并不完全代表着失败和气馁,明智的放弃是为了得到。有时,选择了放弃,便选择了成功和获得。
在生活中,总有很多的无奈需要我们去面对,总有很多的道路需要我们去选择。放弃一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去把握和珍惜真正属于自己的,去追寻前方更加美好的东西!放弃一些烦琐,为了轻便地前行;放弃一丝怅惘,为了轻快地歌唱;放弃一段凄美,为了轻松地梦想。放弃,是一种伤感,但更是一种美丽。
劳伦特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是一位很有抱负心的年轻人。在哈佛的毕业典礼上,他信誓旦旦地向导师保证,自己将来一定能在社会上取得一番不小的成就,可是现实终究是残酷的,劳伦特屡屡碰壁,许多年过去了,仍然一事无成。于是,他来到一个富翁的家里,向对方请教成功的诀窍。
富翁弄清楚劳伦特的来意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转身从厨房拿来了一个大西瓜。劳伦特有些迷惑不解,不明白富翁要做什么,只是睁大眼睛看着富翁把西瓜切成了大小不等的三块。
“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的利益,你会如何选择呢?”富翁一边说,一边把西瓜放到劳伦特面前。
“当然选择最大的那块!”劳伦特毫不犹豫地回答。
富翁笑了笑说:“那好,请用吧!”
于是富翁把最大的那块西瓜递给了劳伦特,自己却吃起了最小的那块。当劳伦特还在津津有味地享用最大的那一块时,富翁已经吃完了最小的那一块;接着,富翁很得意地拿起了剩下的一块,还故意在劳伦特眼前晃了晃,然后大口地吃了起来。
其实,那两块小的加起来要比最大的那一块分量大得多。劳伦特马上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那两块西瓜虽然都没有自己吃的那块大,可是最后却比自己吃得多。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赢得的利益自然要比自己的多。
最后,富翁对劳伦特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想获得成功,必须懂得选择的智慧,我们在做出选择时,也放弃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所以,做任何抉择都要慎重地选择,要懂得选择与放弃的智慧。”
在人的一生当中,常常要面临许多选择,也要做出一些放弃。所以你必须审慎地运用你的智慧,有所选择,有所放弃,做出最正确的判断,选择属于你的正确方向。别忘了随时检视自己选择的角度是否产生偏差,适时地给予调整。
当青少年真正做出了选择之后,就要付诸实际行动,当你真正养成“选好了就去做”的人生态度时,你就掌握了向成功迈进的秘诀。哈佛人常说:“你的能力加上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未来。”只有那些选好了就立即行动的人,他们的效率才会惊人的高,往往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哈佛小测试
有一位国王强迫首相辞职,于是在帽子里放了两张纸条,请法官作证,说如果首相抽出的纸上写着“留”,他便可留任;写的是“去”,他便应辞职。但国王在两张纸上都写了“去”字。首相抽出纸条后,法官竟判他留任。首相究竟有什么妙计?
答案
首相随机取一纸条,然后吞下。法官只能看剩下的纸条,因为剩下为“去”,所以法官推断吞下去的纸条必是“留”。
走自己的路,成功者需要走不寻常的路对于学者获得的成就,是恭维还是挑战?我需要的是后者,因为前者只能使人陶醉,而后者却是鞭策。
—巴斯德
哈佛大学的教授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哈佛学子也受到这一理念的鼓舞不断挑战常规、挑战自我。我们平时也经常听到“不走寻常路”这句话。走自己的路,就意味着走与众不同的路,步人后尘不会拥有光辉的前景,另辟蹊径才可能开拓出一个崭新的未来。因为没有哪一个人的成功之路是别人给开辟的,也没有哪一个人的成功之路是上天打造的现成的风光之旅。
让我们来切一个苹果吧。如果给你一把刀,一个苹果,你可能会从苹果头往苹果底纵切。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横腰切苹果呢?切成之后它会成为另一种图案,又会成为菜肴的装饰。这就是一种不走寻常路在生活中简单而富有哲理的例子。试想一下,在生活中我们何不尝试一下走不寻常的路呢?
莱斯利是苏富比拍卖行的拍卖师。越战期间,他在一次募捐晚会上以自己的智慧募集到一美元。当时,他让大家在晚会上选一位最漂亮的姑娘,然后由他来拍卖这位姑娘的一个吻,最后他募集到了难得的一美元。当好莱坞把这一美元寄往越南前线的时候,美国的各大报纸都对此进行了报道,莱斯利也因此一举成名。
德国的一个猎头公司由此认为莱斯利是棵摇钱树,若能运用他的头脑,必将财源滚滚。于是,这家公司建议日渐衰落的奥格斯堡啤酒厂重金聘莱斯利为顾问。后来,莱斯利移居德国,受聘于奥格斯堡啤酒厂。他果然不负众望,开发了美容啤酒和浴用啤酒,从而使奥格斯堡啤酒厂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销量最大的啤酒厂。
1990年,莱斯利以德国政府顾问的身份主持拆除柏林墙。这一次,他使柏林墙的每一块砖都以收藏品的形式进入了世界200多万个公司和家庭,创造了城墙砖售价的世界之最。
到了1998年的时候,莱斯利返回美国。他下飞机的时候,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正上演一出拳击闹剧:泰森咬掉了霍利菲尔德的半只耳朵。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欧洲和美国的超市里竟然出现了“霍氏耳朵”巧克力,其生产厂家正是莱斯利所属的特尔尼公司。这一次,莱斯利虽因霍利菲尔德的起诉输掉了赢利额的80%,然而,他天才的商业洞察力却为他赢得了年薪3000万美元的身价。
21世纪到来的那一天,莱斯利应休斯敦大学校长曼海姆的邀请,回母校做创业方面的演讲。
演讲会上,一个学生当众向他提出这么一个问题:“莱斯利先生,您能在我单腿站立的时间里,把您创业的精髓告诉我吗?”那位学生正准备抬起一只脚,莱斯利就已答复完毕:“生活教会我们只有不走寻常路,才有路可走。有勇气、有智慧的人们通常会选择走一条人迹罕至的道路,因为另辟蹊径才有可能留下深深的足印。”
生活中,我们常常彷徨在人生的路口,看不见前进的方向,这时我们会急着寻求成功者的帮助。一旦他们开口,便被人们奉为至理名言;一旦他们指路,就被人们视为成功的捷径。于是,不论男女老幼,人们一窝蜂地踏上所谓的“成功之路”。
每个人的成长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毫无特色,更不用说成功。然而,即便成功也仅仅是少数人的成功,他们也仅仅成为更多人的影子。殊不知,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每个人都有一条自己独有的路,一条不寻常的路。
不走寻常路是内心的觉醒,是思维的革新。我们的人生要遇到很多的十字路口,抉择是件很困难的事,不走寻常路往往会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人生。
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而耳聋,被赶出校门。但他并不像平常人一样放弃自己,而是自己自学,最终成就了不凡的业绩。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躺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他并不像寻常人一样自暴自弃,依旧发出生命之光,海涅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齐奥尔科夫斯基不走寻常路,终成科学家。海涅不走寻常路,终成诗人。因此,在人生路上,不走寻常路,是发自内心的觉醒。
哈佛告诉我们,一个富有战斗力的人生需要面对永无止境的选择,在这些选择中走一条不寻常的路。不要因一时的美丽而逗留,也不要因自己的平凡而低头,我们要不走寻常路,因这不寻常的路而笑对苍天。
◆◆哈佛小测试
有三个人去住旅馆,住三间房,每一间房10美元,于是他们一共付给老板30美元,第二天,老板觉得三间房只需要25美元就够了,于是叫小弟退回5美元给三位客人,谁知小弟贪心,只退回每人1美元,自己偷偷拿了2美元,这样一来便等于那三位客人每人各花了9美元,于是三个人一共花了27美元,再加上小弟独吞了2美元,总共是29美元。可是当初他们三个人一共付出30美元,那么还有1美元呢?
答案
应该是三个人付了9×3=27,其中2美元付给了小弟,25美元付给了老板。
不知足—追求完美才能更优秀
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
—爱因斯坦
很多学者都在研究哈佛的教育模式和成功经验,最终,他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哈佛,每个学生都具有“不知足”的精神。每个学生都知道,只有不知足才能有追求,有追求才能上进,不知足可以激发不断向前、不断奋斗的斗志,让人不断奋斗。这种永不知足的精神,成为哈佛的宝贵财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政治家、科学家和工商管理精英!
哈佛人认为,“不知足”是一个人正在快速成长的一个标志。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解读,不知足,就是为了做得更好,是一种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姿态。这种姿态,不单单适用于学术领域,我们个人的成长、商业的发展、社会体制的完善,都需要一种“不知足”的进取和求精的态度。
一天,一位青年在苹果树下看书,突然一个苹果落下来正好砸在他头上。常人会想:“哦,苹果熟啦。”可是他却不同,他认真分析了原因。结果,万有定律问世了,这个年轻人就是牛顿。一次,一位物理学家在澡堂里洗澡,当他刚一踏进澡盆,水就溢了出来。常识告诉我们:水太多了。他却不以为然,于是,他仔细研究,最终阿基米德原理诞生了,他就是阿基米德。如果他们就仅仅满足于常识,那么,我想这些原理一定会推迟很多年才问世。
这些科学家正是因为对自己所看到的东西不满足于现状,因而为科学做出了很多贡献。如果科学家满足于现状,那么他们一定会遗憾终生。维勒就是一个例子。有一次,他在实验时发现了一块金属,他查阅了很多资料,觉得和镙很像,便认定它是镙。正当他沾沾自喜的时候,瑞典物理化学家肖夫斯特姆却发现不是,而是一种新物质。因此他获得了诺贝尔奖。由于满足,维勒失去了得奖的机会。
俄国作家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一个不断进取的人在学习上、生活上永不知足,才能不断前进,取得成就。人生需要**,人生需要奋进,拥有一个不知足、追求完美的心,才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在西方的哲学史上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摩尔的学生。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跑来问摩尔:“你这么多学生,哪个是最好的呢?”
摩尔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罗素问。摩尔答:“因为在所有的学生中,只有维特根斯坦在听课时,总是流露出困惑的神色,并总有一堆的问题。”
历史的发展正如摩尔所说,维特根斯坦很快成长为一位年轻而声誉日隆的学者,其名气甚至超过了罗素。于是,又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
维特根斯坦的回答是:“因为他没有了问题。”
人就要有一种不知足的精神。不知足,才有所得。有的人私欲浓厚,永不知足,处处伸手,是贪心不足。但是,我们所说的不知足,是人人都要有一颗上进心,为事业、为爱好、为自己的追求,永不知足。
爱迪生一生共有一千多件发明创造,有些发明创造已经获得惊人的成功。他本人也因此享有盛名,但是,他从不沉醉于自己的发明,他无时无刻不在向科学的新领域攀登,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持否定态度,而不停顿地加以改进。他自己说:“我是永不会满足的。”无休止的钻研,不停顿的改进,这正是爱迪生又一个突出特点。
在他的发明创造中,能够引起当时社会震惊的,莫过于留声机了。这也是他的得意发明物。他是耳聋的人,能发明这样一个发声的机器已是令人惊骇了。但是,爱迪生在发明它之初,就一改再改。十年过后,他又从架子上的尘埃中把留声机取下来,决然要改进它。他实实在在地连续工作了五天五夜之久,才获得了成功。还有这样的数字完全可以证明他的钻研精神:他仅在留声机上的发明专利权就超过一百件。当我们看到今天的留声机的时候,不要忘记这里面渗透着爱迪生无数辛勤劳动的血汗。如果没有一种永不满足的钻研精神是难以做到的。
作为青少年朋友,如果想要在未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首先得有一颗不知足的心,然后跟随着内心,不断地去探索、满足它,在我们每一次满足那颗不知足的心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进步,在向成功迈进。
◆◆哈佛小测试
你有不知足的进取心吗?
饿肚子是一件令人难受的事情。今天下课,你不幸遇上大塞车,没有吃上午饭。回到家时,你已经是饥肠辘辘了;更可悲的是,你的爸爸妈妈今天要请客人到家吃饭,而客人又还没到。一向家教严谨的你,当然不敢先开动。这时的你,应该怎么办呢?到底是肚子问题重要,还是面子重要?
A.即使会饿死,也执意等下去。
B.先找些零食、泡面什么的,垫垫肚子。
C.婉转地告诉爸爸妈妈你饿了。
D.饿死人不偿命,管他三七二十一,赶快去吃点好的。
结果分析
选择A:酷,你真是酷!倔强得可以,标准的死要面子!告诉你喔,你若是将这股狠劲发挥到工作上,你就是那个前途不可限量之人呢!
选择B:有很强的竞争心,做事常常会因为太过冲动而失控。
选择C:真是羡慕你啊,不经过大脑思考,任何事都敢去做。只要你想做,世上没有人能阻挡得了你的计划。
选择D:你这个人啊,真是可爱到家了,做坏事也要拖人下水。然而由于你的能言善辩,的确也有好些人无法拒绝你。更由于你有绝佳的细密心思,做事不会瞻前顾后,所以你的人缘通常都是不错的。
不留恋过去,时刻保持一颗归零的心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它的视影不断变化。
—雨果
哈佛大学的校长来中国访问的时候,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那一年,他向学校请了三个月的假,然后只身一人去了美国南部的农村。他没有告诉家人要去什么地方,只是每个星期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他抛弃了以往的所有荣耀,尝试着过另一种全新的生活。在偏僻的农村,他到农场去打工,去饭店刷盘子。在田地做工时,他会背着老板吸支烟,或和自己的工友偷偷说几句话,这些都让他感到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最有趣的一件事情是,他在一家餐厅找到一份刷盘子的工作,可是只干了几个小时,老板就把他叫来,要跟他结账。老板很不客气地对他说:“可怜的老头,你刷盘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
这个“可怜的老头”只能重新回到哈佛,回到那个再熟悉不过的工作环境,然而这时他却感觉以往那些熟悉的东西都变得新鲜有趣起来,工作简直成为一种全新的享受。这几个月的经历让这个“可怜的老头”感觉新鲜而有趣。更重要的是,这种原始的状态不自觉地清理了原来心中积攒多年的“垃圾”,让这个老头的生活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不留恋过去,就是时刻保持一颗归零的心,就是把自己心灵里的一切清空、把已经拥有的一切剥除、一切归于零的心态。荣耀与成功仅代表过去,如果一个人沉迷于以往成功的回忆,那就永远不能进步。要想不断进步,就要拥有归零的心态。
归零的心态就是空杯、谦虚的心态,就是重新开始。正如同人们所说的,第一次成功相对比较容易,第二次却不容易了,原因是不能归零。只有把成功忘掉,心态归零,才能面对新的挑战。拥有一种归零的心态,自己的每一天都是一个原点,每一天都有一个崭新的心态。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保持归零的心态,才能不断发展,创造新的辉煌。
乔纳森是一位计算机博士,刚到美国的时候,他期望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可是求职简历都不知道寄了多少份出去,全部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毫无回应。
在导师的指导下,乔纳森去了一家职业介绍所,他并没有出示任何学位证件,而是以最低身份做了登记。没想到,乔纳森居然很快接到了这家职业介绍所的通知,被一家公司录用了。虽然职位是最初级的程序输入人员。但是乔纳森很珍惜这份工作,干得很投入、认真。不久,老板发现乔纳森能察觉出程序中不易察觉的问题,能力非一般程序员可比。此时,乔纳森拿出了学士学位证书,老板给他换了相应的职位。
一段时间之后,老板发现乔纳森能提出很多独特的建议,其本领远比一般大学生高明。此时,乔纳森又拿出了硕士学位证书,老板又立刻提拔了他。
这样又过了半年,老板发现乔纳森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所有技术问题,于是决意邀请他去自己家中吃饭。在饭桌上,在老板的再三盘问下,乔纳森才承认自己是计算机博士,由于找工作的时候四处碰壁,就把博士学位瞒了下来。老板赞许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上班,乔纳森还没来得及出示博士学位证书,老板已经当着所有员工的面宣布,乔纳森就任公司的副总裁了。
荣誉是一个人的资本,一个人的成绩,可是如果对过去的荣耀死守不放的话,我们就可能一事无成。所以我们不妨选择放下,放下那些曾经的辉煌和荣耀,轻装上路,不断地超越自己。方仲永小时候智慧过人,算是“天才儿童”,可是整日“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最后终于“泯然众人矣”。爱迪生被称为“发明大王”,可是晚年因骄傲、满足,没有什么重大发明。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在取得成绩与荣耀的时候,不能留恋过去,而是应该时刻保持一颗归零的心,只有让自己每天都从零开始,后面的生活才会绽放出更加辉煌的精彩。
◆◆哈佛小测试
你有自负心理吗?
假如你今天情绪非常的“郁闷”,下列四种方法你会选择哪一种来作为排解方式?
A.希望像他人一样喧闹一番。
B.做不可告人的坏事。
C.培养新兴趣。
D.剪短头发。
结果分析
选择A:希望像他人一样,暂且忘记自我的行为,自然不愿引起他人的侧目,此种人的自负程度非常低。
选择B:做不可告人的坏事,无非是希望在排遣烦忧时把他人牵扯进来,属于自我本位强的人。
选择C:培养新兴趣的人,是属于自我满足型,不会太自我本位。
选择D:剪短头发的人,希望给周围的人一些刺激,借以排遣无聊时刻,是自我本位最强的人。
拼着一切代价,奔你的前程
拼着一切代价,奔你的前程。
—巴尔扎克
哈佛的一位大学者说:“苦难是一所学校,真理在里面总是变得强有力。”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需要到其中接受教育。历经风雨的洗礼,生命才能焕发别样的光彩。人生的旅程,如同穿越崇山峻岭,时而风吹雨打,困顿难行,时而雨过天晴,鸟语花香。当苦难来临时,有的人自怨自艾,意志消沉,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则不屈不挠,与苦难做斗争,成为生活的强者。
在哈佛学子看来,成功者与失败者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只不过是失败者走了九十九步,而成功者走了一百步。失败者跌下去的次数比成功者多一次,成功者站起来的次数比失败者多一次。
在德国,有一位名叫班纳德的老人,在风风雨雨的50年间,他遭受了200多次磨难的洗礼,成为世界上最倒霉的人,同时也成为世界上最坚强的人。
他出生后14个月,摔伤了后背;之后又从楼梯上掉下来摔残了一只脚;再后来爬树时又摔伤了四肢;一次骑车时,忽然一阵大风,把他吹了个人仰车翻,膝盖又受了重伤;13岁时掉进了下水道,差点窒息;一次,一辆汽车失控,把他的头撞了个大洞,血如泉涌;又有一辆垃圾车,倒垃圾时将他埋在了下面;还有一次他在理发屋中坐着,突然一辆飞驰的汽车驶了进来……他一生倒霉无数,在最为晦气的一年中,竟遇到了17次意外。
但更令人惊奇的是,老人至今仍旧健康地活着,心中充满着自信,因为历经了200多次磨难的洗礼,他还怕什么呢?
苦难,是人生修炼的最高学府,正如卢梭在《埃米尔》一书中说:我的一生中曾有过短暂的得意,幸运的时刻,它们几乎都没有给我留下持久的回忆,相反,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我却总是满怀温馨、甜美的感情为受伤的心灵抹上香膏,将痛苦化为欢乐,而把当时的苦和累忘得一干二净。在苦难和挫折面前,只有成功者才不会被它们所压倒,也正是他们在苦难中学会了坚持,所以苦难成了他们通向成功路上的一张“通行证”。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拥有一个很不幸的童年。在他出生的前四个月,父亲因为车祸意外身亡。他母亲因无力养家,只好把出生不久的他托付外公抚养。小时候的克林顿深受外公和舅舅的影响,他从外公那里学会了忍耐和平等待人,从舅舅那里学到了说到做到的男子汉气概。在他七岁的时候,母亲将他接到温泉城,和继父一起生活。不幸的是,双亲之间常因意见不合而发生激烈冲突。继父嗜酒成性,酒后经常虐待克林顿的母亲,小克林顿也经常遭其斥骂。这给从小就寄养在亲戚家的小克林顿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由于童年生活的坎坷,克林顿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认可。他在中学时代非常活跃,一直积极参与班级和学生会活动,并且有较强的组织和社会活动能力。他是学校合唱队的主要成员,而且被乐队指挥定为首席吹奏手。
1963年夏,他在“中学模拟政府”的竞选中被选为参议员,应邀参观了首都华盛顿,这使他有机会看到了“真正的政治”。参观白宫时,他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不但同总统握了手,而且还和总统合影留念。
此次华盛顿之行是克林顿人生的转折点,使他的理想由当牧师、音乐家、记者或教师转向了从政,梦想成为肯尼迪第二。
有了目标和坚定的意志,克林顿此后30年的全部努力,都紧紧围绕这个目标。上大学时,他先读外交,后读法律—这些都是政治家必须具备的知识修养。离开学校后,他一步一个脚印:律师、议员、州长,最后达到了政治家的巅峰—总统。
霍兰德说:“在最黑的土地上生长着最娇艳的花朵,那些最伟岸挺拔的树木总是在最陡峭的岩石中扎根,昂首向天。”不要诅咒目前的黑暗,你所要做的就是做好准备,迎接光明,因为黑暗只是光明的前兆。很多时候,你认为自己承受不了的事,往往却能够不费气力地承受下来,人生没有承受不了的事,相信自己。其实,只要努力,这些困难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可怕。只要勇敢面对,你就能够承受得了。等你适应了那样的不幸以后,就可以从不幸中找到幸运的种子了。
在人生的旅途中,为什么有的人能成功,而有人的却仅仅差一步之遥还是跌入了失败的深渊。就是因为那些成功者,即使面对的是极其渺茫的希望,不到最后一刻,他也不会放手,而是死死抓住这点希望不放,在最后的坚持中赢来奇迹的出现。成功最青睐执着的人,这类人即使是在最黑暗的夜晚,也会坚定信念信心满满地向前走,勇敢地穿越漫漫长夜,最终迎来阳光灿烂的日子。作为青少年朋友,想要获得成功,就应该将“不抛弃、不放弃”作为人生的一种信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挫折,都将它们当作人生修炼的最高学府,勇敢地走出去,那么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
◆◆哈佛小测试
一位逻辑学家误入某部落,被囚于牢狱,酋长欲意放行,他对逻辑学家说:“今有两门,一为自由,一为死亡,你可任意开启一门。现从两个战士中选择一人负责解答你所提的任何一个问题(Y/N),其中一个天性诚实,一人说谎成性,今后生死任你选择。”逻辑学家沉思片刻,即向一战士发问,然后开门从容离去。逻辑学家应如何发问?
问:如果我问另一个人死亡之门在哪里,他会怎么回答?
最终得到的回答肯定是指向自由之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