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这样一个热门话题:当代年轻人的三大绝症是什么?
网友们纷纷作答,其中获得赞同数最多的是:熬夜、脱发和拖延症。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冷笑话,却真实地反映了当代年轻人总爱拖延的坏习惯。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呢?每到假期老师布置作业之后,都觉得自己的时间足够多,只要几天就可以完成的作业,不必急于一时。这样一边安慰自己,一边打开电脑,叫上三五好友一起打游戏。到了假期的末尾,你终于下定决心要写作业了,可拿出书本不一会儿,又被朋友的电话叫出去玩了。这样拖来拖去,直到假期真正结束了,作业也没有做好……
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墙上有这样一句训言:“不要将今日之事拖延到明日。”
很多人身上都有拖延的“毛病”,它不仅会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成为阻碍我们成功的绊脚石。
英国作家狄更斯曾经说过:“永远不要把你今天可以做的事留到明天做。拖延是偷光阴的贼,抓住他吧!”我们看到那些总是在抱怨时间不够用的人,往往是最不会珍惜时间的人。他们事事拖延,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有效的行动力。
现代心理学将拖延症定义为一种自我调节失败行为,也就是在自己能够预知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无法按计划完成任务。拖延症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症候,它对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比如出现强烈的自责与负罪感,还会对自我产生怀疑,并且伴随着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如果拖延症出现在政治、军事、管理等重大问题上,比如重大的决策拖延、处理危机的拖延、解决问题的拖延等,则会造成无法想象的严重后果。
由于拖延的时间基本都用来做了无意义的事情,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拖延是由于懒惰贪玩造成的,其实它并不是因为懒惰这么简单。对于拖延者来说,他们的内心会纠结很多事情,在面对内心的焦虑时,他们又会无意识地采取拖延行为来逃避面对事实,甚至可以说拖延本质上是为了避免内心的冲突及焦虑的手段。这样一来,他们就陷入了“焦虑→拖延→焦虑”的恶性循环中,因拖延而产生焦虑,又因焦虑而拖延。
拖延症可以分为消极拖延和积极拖延两种。在一般人看来,拖延症只是一种自我调节失败以及自我设限的不正常行为,但实际上并不是一切拖延行为都是有害的。一般意义上的消极拖延总是不能快速采取行动、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而积极拖延则是故意做出拖延行为。积极拖延患者会喜欢高压之下的工作,他们总会故意拖延到最后才开始行动。
虽然消极拖延和积极拖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是在控制时间、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等方面截然不同。
年轻人还有两种最典型的拖延“症状”:一是内心纠结于做与不做,直到筋疲力尽,始终没有做好决定;另一种是表面上风风火火,好像做了许多,事实上做的都是细枝末节的小事,最重要、最应该去做的事情却一拖再拖,抛之脑后。
很多拖延者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变化——假如工作任务十分紧迫又无从下手,内心就会十分焦躁,可是如果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任务,内心又会立刻变得轻松愉快起来。因为暂时摆脱了压力,即使拖延也会让人感到无比轻松,就算只有几分钟也是美好的享受。
换一个角度来说,拖延症也是一种自我的反抗行为,由于反抗自我而导致一拖再施。
一个人想要独立思考是很困难的事情,附和随从使人变得平庸,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异于众人。不过要反抗环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反抗成为我们潜意识中一直想去做的事情。如果说听从老板的安排,按时完成任务就是一种顺从环境的表现,那么拖延行为足以告诉众人,你有多么与众不同。人是很矛盾的,一方面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尽量想让自己的言行和大家一样;一方面又希望自己与众不同,不被环境所影响。
心理学家丹·艾瑞里曾说:“你怎么样我不清楚,但是直到今天,我还没碰到一个从不拖沓的人。遇见麻烦就往后拖,‘明日复明日’的现象随处可见,无论我们怎样痛下决心、自我克制,一次又一次痛心疾首地矢志自新,但是克服拖沓恶习实在太难,难得无法想象。”
可见,一个人对于自我的坚守与反抗都深植于内心,拖延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事情。但无论如何,拖延都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我们必须想尽办法去克服它。要知道,拖延到最后一刻的结果很可能是雪上加霜,最终因为拖延的事情太多而让自己处于崩溃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