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定律:用20%的时间做80%的事情(1 / 1)

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二八法则”,它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时间管理法则。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收益模式,在调查取样中他发现英国大部分的财富都流向了少数人手中。同时,帕累托还发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即一个族群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和他们所享有的总收入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关系,而这微妙的关系存在于不同的时期以及不同的国家。无论是早期的英国,或者是其他国家,都能够从资料中发现这种微妙关系的存在,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

后来,帕累托又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他再次指出社会上20%的人占有社会上80%的财富,也就是说,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具有不平等关系。同时,帕累托还发现生活中存在很多不平衡的现象,他说:“这些不平等的关系,都可以用‘二八法则’来解释,虽然从统计学上来看,精确的80%和20%不太可能出现,不过这个定律仍然能够用来解释大多数的现象。”

1949年哈佛大学语言学教授吉普夫声称,自己发现了世界上“最省力的法则”,他的理论完全是对“二八法则”的重新发现与解释。他所提出的“最省力的法则”指的是:“资源总是会自我调整,目的是使工作量减少。而20%~30%的资源与70%~80%的资源活动有关。”

后来,罗马尼亚裔美国工程师朱伦,经过长期研究和深入地分析,再次发现产品品质中隐藏着“二八法则”。在朱伦的实践和倡导之下,“二八法则”逐渐成为全球品质革命的中心思想。而朱伦所提出的理论,不仅推动了美国的工业发展,也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崛起。

“二八定律”由此被大众所熟悉,也有人称其为“帕累托定律”。

如今,“二八定律”不仅广泛运用于经济学、管理学领域,而且对于我们的时间管理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选择,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最重要的“20%的事情上”,其余“80%不重要的事情”可以延后再去完成。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但是不要忘了“二八法则”的存在——做任何事情都要主次分明,有时必要的牺牲也是为了最后的胜利!

生活中,“二八定律”也随处可见,20%的人偏向于正面思考,80%的人偏向于负面思考;20%的人有自己的目标,80%的人总爱瞎想;20%的人在问题中找答案,80%的人在答案中找问题;20%的人放眼长远,80%的人在乎眼前;20%的人把握机会,80%的人错失机会,等等。

在任何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只占20%,其余80%尽管占多数,却是次要的、非决定性的。要知道,任何人的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想要把“100%的事情”完全做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要学会合理地分配时间,与其“面面俱到”,不如“重点突破”,把80%的时间用在关键的20%上,用这重点的20%方面去带动其余80%的发展。

很多年轻人不小心进入了时间管理的误区,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不重要的地方,可是细心地总结之后才会发现,自己投入了80%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却只有20%的回报。

如果利用“二八法则”来管理自己的时间,就能让时间发挥最大的功效。比如在制订好一天的计划后,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全部罗列出来,然后划分重点,将其归纳到“20%”的范畴内,专注投入80%的时间去完成这重要的“20%”的事情;将剩下的“20%”的精力来处理剩下的不重要的“80%”的事情。

这样一天结束时,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当自己将80%的时间投入到这重要的“20%”的事情时,做事的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并且在这几件重要的事情上所获得的回报,要远远大于做“80%”的不重要的事情所获得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