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时间管理,助力个体崛起时代的快速增值(1 / 1)

定义“我的时间”,从源头上减少行为阻力

很多年轻人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时间管理,可能与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很少有学校会将“时间管理”作为专门的课程讲给学生听,这是导致了年轻人时间观念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你走进哈佛大学,就会发现每位哈佛学子都对“时间管理”有着深刻的认识。因为在他们进入哈佛的第一学年,就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设计一张“忙碌的时间表”,以此来锻炼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和抗压能力。

在哈佛大学学习了几年之后,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会变得更强,每天好像有48小时一样:不仅每周要上70~80小时的课,还有时间研读案例、参加各种讨论小组以及各种社交活动。为什么哈佛学子在“时间管理”上可以做得如此出众呢?

首先是学风问题。哈佛大学很重视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因此从入学到毕业,他们都不会有半点松懈;其次是哈佛大学设有专门的“时间管理”课程。有专业的教授讲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时间管理”的各种方法;最后就是人文环境的影响。如果你对哈佛出身的名人有所了解,一定会发现他们在对待时间的态度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除了格外珍惜时间,他们更懂得进行时间管理。除了名人,哪怕是最普通的哈佛学子,也有同样的时间观念。

在哈佛的“时间管理”课程上,教授通常会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什么是时间?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古希腊,时间的定义问题让哲学家和数学家绞尽了脑汁,却始终没有得到固定的答案。在伽利略的伟大发现之后,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站出来说:“时间是一个被神秘气息所覆盖着的客体,因为时间独立于任何物体,在一切之上,是绝对的。”

现代物理学将时间定义为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虽然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度量时间,甚至可以把“时间”戴在手腕上或者挂在墙壁上,但是对抽象的时间概念仍旧很模糊。

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在《时间之间》中写道:“时间的意义就在于时间有尽头——如果时间无穷尽,那时间就不是时间了,不是吗?”在不断向前的时间长河里,每个人一生所拥有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区别在于有的人虚度了光阴、浪费了时间;有的人却懂得珍惜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有意义的事情,让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更有价值。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时间充裕,而有的人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呢?因为人们的时间观念不同,时间管理的能力也不一样。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才是真正地拥有时间。

问题二:什么是“我的时间”?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但每个人对时间的管理与运用不一样。

所谓“我的时间”,则是指“我能够有效管理和利用的时间”。如果时间毫无意义地流逝,在“我”身上没有产生任何价值,那这些时间还算得上“我的时间”吗?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说过:“荒废时间就等于荒废生命。”鲁迅也曾说过:“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然而,现实中人们对时间的管理情况很不乐观。很多人往往一边在感叹人生苦短,一边又在浪费自己的生命——美好的童年转瞬即逝,青春岁月说没就没,还没有接受自己已经步入中年的事实,白发又悄悄地生长了出来。或许只有到临死前的那一刻,才能真正认识到时间的意义。为了不荒废时间、不浪费生命,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时间的主人。只有学会时间管理、合理地安排好时间、高效地利用时间,才能成为时间的主人,拥有更多“我的时间”。

只有这样,才不会随意浪费时间,才能从源头上减少行为阻力。因为人人都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有谁愿意浪费自己的时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