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目标过于远大,会让你感到迷茫、不知如何下手……这时要学会细化目标,以大化小、将难化易,从“小”入手,这样便知道如何采取行动了。
自然界中有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那就是“蚂蚁搬家”。在“搬家”过程中,小蚂蚁们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难题——自己身形微小,而“家当”又十分巨大,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看到一只只小蚂蚁聚集在一起,将家里的东西一点点搬走。这是一个将所有“家当”细化的过程,在心理学上称为“分解思维”。
什么是分解思维呢?简单来说,分解思维就是一种“化大为小”“化整为零”的思维方法,它需要将大的目标细化为小的目标,然后逐一攻破。
从表面上看,分解思维对整体性进行了牺牲,事实上却保全了实质。
很多年以前,印度的某些猎人在森林中游**,希望可以捕获几只野生的猴子。
显然,这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因为猴子太聪明了,总能够将猎人的陷阱识破。为此,猎人专门针对猴子的特点与习惯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
他们找来一口大箱子,箱子上面有一个洞,这个洞正好可以容得下猴子的一只手。然后,他们又将一些又大又香的苹果放进箱子里——苹果的大小一定要超过箱子上的那个洞。
做好这一切之后,猎人将箱子放进森林里,只管守株待“猴”了。
猴子的嗅觉十分灵敏,当它们闻到苹果的香味时,会立刻跳下树枝,小心翼翼地取食。它们没办法打开箱子,便试探着将手伸进洞里去摸。由于拿到手的苹果“巨大”,所以猴子的手就会被卡住。贪心的猴子不愿意撒手扔掉苹果,就只能被卡在箱子上,最后被猎人抓了。
其他猴子看着这一幕,心里似乎在盘算着对策。
第二天,猎人又设置了同样的陷阱,贪吃的猴子也“如约而至”。
不过,猴子明显学聪明了,它们吸取了之前同伴被抓的教训,悄悄地靠近箱子,将手伸进洞里,然后用锋利的指尖将苹果抠成碎块,然后一块一块地从箱子里取出苹果,一边取一边吃……
当猎人迅速冲过来时,猴子仍然能够及时逃跑。
这些聪明的猴子能够吃到苹果而不被猎人抓住,也是运用了分解思维。
有的目标过于“巨大”,以致我们迷茫彷徨、无从下手,这时候就要学会运用分解思维,将“巨大”的目标细化,让它变成若干个小的目标,一切就变得容易了。
哈佛教授也时常提醒学生们,做事情要脚踏实地,不要总盯着长远目标,而不知道将目标细化。在细化目标的过程中,有两种方法最为简单实用,一是剥洋葱法,二是多杈树法。
1.剥洋葱法
剥洋葱法也就是像在厨房里剥洋葱一样,将大的目标细化为无数个小的目标,然后再将无数个小的目标细化为更小的目标,一直细化下去……直到你现在应该去做的事情。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设定的大目标是“写完一本书”。对没有写作经验的人来说,这个目标无疑太大,如果不知如何下手,那么就可以利用剥洋葱法逐步细化目标——你想出哪方面的书?需要找哪些资料?根据资料写一个怎样的大纲?根据大纲完善具体目录,然后根据目录开始撰写一个小节,再根据小节标题查找相关资料……
如此一点点细化目标,就像剥洋葱一样,看似很复杂的问题,也能轻松解决了。
2.多杈树法
顾名思义,多杈树法就是构建一棵拥有多个树杈的大树,其中树的主干代表最大的目标,每一根小树杈代表小目标,小树杈上的叶子代表现在应该去做的事情。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先画出树的主干,在主干上写出一个大目标。
2.然后思考,实现这个大目标的条件是什么。
3.将这些条件转化为次级目标,把每个次级目标填到一个树杈中。
4.再思考,实现每个次级目标的条件是什么。
5.将这些条件转化为最小的目标,分别填到一片“树叶”中。
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从主干上的大目标到每一片树叶上的小目标,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都一目了然了。
很多年轻人都拥有远大的目标,但远大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不仅仅取决于一个人的努力程度,更重要的是看这个人是否知道如何细化大目标,是否能够列出详细的、可执行的具体方案。
伟大的罗马帝国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面对长远的目标,要有耐心,要从细小处着手,一步步做下去,一点点做起来,等细化的目标都完成之后,你会愕然发现,前方的道路竟然如此清晰,远大的目标也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