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筑牢基础:打造成就未来的竞争力(1 / 1)

爱学习、会学习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与竞争力直接挂钩。

要想将来有所作为,

今天就必须要勤奋。

哈佛不养懒人,

能跻身哈佛的都是勤奋好学的人。

2

为谁而学习,为什么而学习

我活着为了学习,而学习并不是为了活着。

—培根

每一个进入哈佛的学子,都会感到随之而来的重重压力。进入哈佛,你会发现,无论是在图书馆、餐厅、广场,还是宿舍里,读书是学子们的常态。

然而,生活中的我们,有时候在学习上却会犯糊涂,总想请别人代劳。例如下面的这个小故事:一个男孩正在写作业,作业有些多,觉得很累,就对他的父亲说:“爸爸,你帮我写吧。”

父亲笑了笑,从桌上拿起了一个苹果,放到嘴边使劲咬了一口。

父亲望着儿子,口中不断咀嚼着苹果,一句话都没有说。

男孩又说了一句:“爸爸,反正你都会,你帮我写吧。”

父亲还是没有说话,而是张开嘴,将口中已经嚼烂的苹果,吐在手掌中,将手掌伸到儿子面前,对他说:“来,儿子,把这些吃下去!”

男孩惊惶地望着父亲:“爸爸,你嚼过的怎么能吃呢?”

父亲笑了笑,说:“我咀嚼过的苹果,你知道不能吃,但为什么让我代替你写作业呢?你难道不明白吗?所有的学习,都必须经过你自己亲自去咀嚼才可以,别人是代替不了的。”

作为小学生,一定要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是别人所不能代替的。我们不仅要明白学习是为了谁,还要明白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教授在一次关于学习力的演讲中说,暑假里的一天,他的孙女吉文和一群小伙伴在外面玩。正玩得高兴的时候,一个小女孩突然哭了起来,说妈妈给她留的功课今天还没做完呢。还说不知道为什么妈妈给她留那么多的功课,反正不按时做完,一定会被训斥的。小女孩哭着向家跑去。

我们是否也曾想让别人代替我们学习?或者只知道去学习,却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其实,我们真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在为谁而学习?我们为什么而学习?

对于每一个青少年来说,这的确是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有些孩子认为自己是在为父母学习,因为父母整天看着、督促着,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金钱。父母的心我们要理解,但是我们要明白,我们不是为了任何人而学习,我们学习是为了自己。

学习的目的有很多种,但是归根结底一句话: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以后自力更生打基础。基础打得好,生活就更容易。

一个人所抱的学习目的不同,其学习态度也是完全不同的,学习的效果自然也不一样。

在小学阶段,我们就应该明白:我们学习是为了自己,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将来。

哈佛学得到

萨默斯校长曾说:“我曾经建议哈佛的学生们,最好每天都问自己一个相同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学习?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不明白做事的目的,就很难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所以,对上学的学生来说,不解决为什么学习的问题,看不到学习的必要性,就永远不会具有学习的动力。”

萨默斯校长说的没错,如果我们不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甚至看作是痛苦的事。只有明白了我们是在为谁而学习,为什么要学习之后,才会产生自动自发去学习的动力,从而让我们找到学习的乐趣。

哈佛思维训练

我们都知道8减6等于2,但是8加6的结果也可以等于2,你说这是为什么?

答案在44页。

即使是神童,

也离不开勤奋努力

我们应该积极投身于知识领域,用心体会,这样才能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哈默尼斯

在哈佛,有这样一句励志箴言:如果没有勤奋努力的学习,就算天才也终将一无所获。哈佛学子很清楚,天赋并不能使自己更为出色,唯有勤奋努力可以让自己有所成就。哈佛是天才的聚集地,更是勤奋者的天堂。

罗伯特·奥本海默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出生在美国。他的父亲朱利叶斯是一个知识渊博,风度翩翩,勤劳致富的实业家;他的母亲爱拉·弗里德曼是一个很有名望的画家。良好的家庭环境,让他从小就很懂事听话,从不沾染任何恶习。

当奥本海默5岁的时候,疼爱他的祖父送给他一批矿物标本。这点燃了他对矿物研究的兴趣,接下来的很多年,他始终保持着对矿物研究的热情。他经常花费很多的时间整理他收藏的标本,并逐一将这些标本进行分类。

虽然奥本海默自幼聪明过人,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而是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因而,11岁时,他即被选为纽约矿物学俱乐部的成员。12岁时,就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

上了中学后的奥本海默更加勤奋努力了,经常是不分寒暑假,不分节假日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之中。他甚至仅仅用了6个星期的时间,就学完了整整一个学年的化学课程。当别的孩子都用课外时间去交际、去玩乐的时候,他用这些时间向希腊语教师学习古希腊诗人荷马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中学最后一年,他进行了冲刺性的学习,最后,以10门功课全部“优秀”的成绩毕业。

1922年,对于奥本海默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年秋,他进入到哈佛大学学习。虽然他各门功课都不错,但是他最为热衷的还是物理研究。

在哈佛大学学习期间,奥本海默对学习的专注,已经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每天他都会比别人更早地进入实验室,进行各种实验研究,只在午餐的时候,才会稍微休息一下,啃点涂着花生酱和巧克力的夹心面包。

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奥本海默只花了3年的时间,就以最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物理系毕业了。与此同时,他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号—哈佛神童。

学习这件事,对于小学生来说,不缺乏学习的时间,而缺乏的是努力程度。经常听到有孩子说,我是真的很想能好好学习,但是我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你没有试过你怎么知道?即使像奥本海默那样的神童,都不曾停止学习的脚步,对于我们来说,就更应该努力了。

试想一下,奥本海默虽然天生聪明,但是后天不努力的话,怎么会有后来的成就。要知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道理。

所以,即使我们天生聪明,也不要产生自满心理,否则只能聪明一时,糊涂一世了。如果我们天生不是那么聪明,那就更要努力了,要懂得“笨鸟先飞”的道理。

哈佛学得到

曾经在哈佛学院和哈佛商学院两次获得学位的美国财政部副部长查理德·达尔曼说过,哈佛灌输的是“人人必须勤奋,人人必须有所贡献”的观念,这一点至今未变。

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主要以遗传因素为主,后天所能做的只是努力。俗话说得好,“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后天的努力不仅能弥补先天不足,还能将先天优势发挥出来。

因而,要想有所成就,就要勤奋努力,没有努力,再好的想法也等于零。

哈佛益智游戏

吉姆家有一块正方形的土地,他父亲要让他用两条直线把这块地分成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4块。吉姆想到了下面的这个分法,请你想一想,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答案在44页。

不要成为书呆子,

分数不代表一切

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

—高尔基

在哈佛,分数并不代表一切,并不是任何人只要考取高分,就能进入哈佛大学。进入哈佛除了看学习的成绩,还要看托福成绩、社交与领导能力、个人艺术或者体育特长等,除此之外,还要有推荐信和校方评价,还要经过面试考核。

当然,能进入哈佛的学生都足够勤奋努力,但是成绩却未必能说明一切。哈佛著名学子西奥多·威廉·理查兹先生就是一个例子。

理查兹1885年进入哈佛大学深造,1914年因精确测定大量化学元素的原子量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会觉得不是神童也一定智力超群。其实,理查兹向来都是“平庸”的学生,每次考试的分数都很一般。

因为学习成绩一般,再加上自己的性格偏于内向,在学校里很少能引起老师的关注和同学们的注意。

好在他生长在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里,他的父母并没有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不好而责备他,而是让他自由茁壮地成长。

理查兹从小到大,在学校里获得的唯一的奖励就是“全勤奖”。

在他的学生时代,人们从未看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华。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居然是美国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分数并不能代表一切。

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分数高、成绩好不好。不管到何时,分数高、成绩好都是能力的证明,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分数、成绩不代表一切。

优秀的孩子,虽然热爱学习,但是不会是一个只会考试的书呆子,不会眼里只盯着分数。那种对知识发自内心的追求,会模糊分数的界限。

所以,如果这次月考你考了100分,值得庆贺,但是不要过分欣喜;如果这次月考你考了70分,值得反思,但不要过分悲伤。一次成绩并不能代表什么,重要的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

哈佛学得到

一位哈佛学子的父亲,在给孩子的信中写道:“我亲爱的儿子,你在学校的成绩,我并不是特别的看重。在我看来,成绩这东西,一点也靠不住。……我希望你能尽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然后全身心投入进去。这样你身上的全部潜能才有可能被激发,你才有可能在你感兴趣的领域取得非凡的成就。”

我们要向这位家长学习,不要一直盯着分数看,而是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发展自己的特长。

哈佛思维训练

有一个人整天疑神疑鬼的,他不相信任何人,他说任何人都骗不了他。一位智者听了,对他说:“我能骗你!”这个人不解地说:“你可以试试!”智者说:“稍等,我准备一下就回来骗你。”说完后,智者就回家了。这个人骄傲地等着,看智者怎么回来骗他。突然,他明白了,自己已经输了,已经被骗了。你知道这位智者是怎样骗这个人的吗?

答案在44页。

海量阅读,踏上成功的

快车道

当我第一次阅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找到了一位好朋友。

—伏尔泰

阅读好书就像跟历代圣贤促膝长谈一样,他们高尚的情操会对我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大量阅读是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

或许偶尔读到的一本书,让你顿悟了某个伟大的道理,从此思想产生质的飞跃;或许偶尔读到的另一本书,把你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从此你明确了奋斗的目标,产生了强大的前进力量。一本一本好书积累起来,或许就成就了你伟大的人生。

20岁的时候,基辛格成了美国陆军中的一员,由于表现优秀,在部队中很快得到赏识和提拔。但是基辛格一直想接受第一流的教育,因此在退伍之后,便进入了哈佛大学学习。

在哈佛大学,他第一次见政府学系泰斗艾略特教授时非常紧张,他走进艾略特教授的办公室时,艾略特正在伏案工作,有人打断了自己的工作,他感到很不耐烦。

为了快点将这个本科生打发走,教授给基辛格开了一长列书名,共有25本,让他回去好好读完写一篇读书报告,比较分析一下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两部专著《纯理性批判》和《现实理性批判》。

教授特别叮嘱,没写完读书报告之前不要再来找他。

看着那一长列的书名,基辛格并不发愁,而是积极筹备。从图书馆借回那些厚厚的书后,便一本接着一本地读了起来,几乎每天都要读到凌晨两点多。

3个月后,基辛格读完了25本书,完成了读书报告。早上他将报告送到了艾略特的办公室,下午便接到艾略特打到学生宿舍的电话。

艾略特对基辛格的表现非常满意,说从来没有学生读完过这25本书,更没有学生写过这么条理清楚的读书报告。从此之后,艾略特教授对基辛格极为欣赏,总是给予特别的关照。

基辛格深知,自己既非名门望族出身,家资又不够殷实,要想有所作为,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读书。所以,在哈佛基辛格基本上书不离手。他的每门功课都很优秀,深得老师的喜爱。在毕业的时候,他旁征博引洋洋洒洒写了一篇篇幅特别长的论文。为此,哈佛大学还马上颁布了一条校规,限定了本科毕业生论文的篇幅长度。

后来,博览群书的基辛格成了美国国务卿,在全世界都家喻户晓。

很多孩子虽然喜欢阅读,但是阅读的量远远不够。

小学阶段是智力发展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有着惊人的记忆能力,如果只是在一个十分有限的范围内进行阅读,智力的发展必然会受到约束。

成功人士,都有着海量阅读的习惯。有人做过调查,世界500家大企业的CEO至少每个星期要翻阅大概30份杂志或图书资讯,那么1个月要翻阅100多本杂志,1年要翻阅1000本以上。

对于我们来说,可以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种反射,到了那个时间点,就想进行阅读。当然,不固定时间也是可以的,习惯性地随身带一本书,只要有空闲时间就拿出来看,时间久了也会读很多的书。

海量阅读,就如同踏上了通往成功的快车道,阅读量越大,车子开得越快,越容易到达最终的目的地。

哈佛学得到

在哈佛大学,你从来看不到在偷懒,在消磨时间的学生。他们时刻都在提醒自己,要想有所成就,就一定要读大量的书籍,就一定要勤于阅读。他们经常会听到教授这样告诫自己:奋斗之心的第一个敌人是懈怠。所以,他们不会让自己在堆积如山的图书面前却步,而是时刻提醒自己多读一点,再多读一点。在他们的头脑中存有这样的想法:只有满足于眼前成就的人才会停止不前,而志向远大的人永远都会感到自己读的书还不够。

哈佛思维训练

阿肯热衷于划船。可是有一天,他却越划越慢,用尽力气去划,小船最后竟然停了。请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答案在44页。

阅读能产生奇妙的思想火花

一本真正的好书教给我的远不止是阅读它。

—亨利·戴维·梭罗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从很多成功人士的人生可以看出,阅读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灵感。

比尔·盖茨连续多年蝉联世界首富。他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其性格特质和热爱阅读是分不开的。

盖茨小时候,经常在课堂上睡觉。因为他实在是太困了,为了阅读他感兴趣的东西,他经常几天不睡觉,所以会在课堂上忍不住睡着。

当时,他最喜欢反复阅读的是那套《世界图书百科全书》。

他喜欢从头到尾一字一句仔细地读。在阅读的时候,他常常陷入沉思之中。他似乎强烈地感觉到,巨大的书本里面藏着一个神奇魔幻的世界啊!他想,文字能把前人和世界各地的无数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又传播出去,实在是太伟大了。他又想,人类历史将越来越长,那么百科全书不是就越来越厚重吗?实在是太震撼了!他甚至想,要是有一个魔盒就好了,只要一个香烟盒那么大,就能把一大本大百科全书全都收进去,那有多好啊。阅读让他产生了一个个奇妙的思想火花,他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有所成就。

盖茨看的书越多,想的问题也就越多。对于头脑中的疑问,他总喜欢到书中寻找答案。

盖茨所上的湖畔中学,以严格的课程要求而著称。但是该校允许学生们按自己的兴趣进行阅读,追求自己想要达到的顶峰。

在中学,盖茨对计算机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于是开始大量阅读这方面的知识,为了能够学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他不惜花重金购买了一台当时就十分昂贵的终端设备。他和他的小伙伴,经常把自己关在计算机房里,在里面反复操作计算机,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夜。

凡是能弄到手的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资料和书籍,盖茨总是反复阅读,直到把知识完全弄懂,能够举一反三为止。

20岁时,盖茨被哈佛大学录取。在大学时代,盖茨对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后来,他建立了一个属于他的软件帝国,当年的奇思妙想实现了,他制作的“魔盒”,比香烟盒还要小,只要一块小小的芯片就能装进一本本百科全书。

阅读总是能让人产生很多新奇的想法。一篇精美的文章,常常使我们受益匪浅;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往往让我们醍醐灌顶;一段优美的句子,往往可以启迪我们的思想……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阅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书读得多了,心中就会有一个“小书库”,写作文的时候,“小书库”就会自动搜索起来,将相关知识呈现出来。这样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不会东拼西凑了,而是会文思泉涌,越写越畅快。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差的孩子,学习起来就会比较死板,很少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只是为了学而学;而阅读能力强的孩子,相对而言,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就较强。

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让奇妙的思想火花相继擦出,说不定哪一个小火花就点亮了我们的人生。

哈佛学得到

哈佛商学院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因为那是一个盛产富人的地方。每一个从哈佛商学院走出来的人都不会是一个平庸之辈。但是,这不完全是因为他们在学校里学到了多么高深的知识,而是在那里他们学会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阅读能让人产生奇思妙想的火花。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产生的奇思妙想的火花,聚集起来,能成就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哈佛思维训练

如果5只猫在5分钟内可以抓5只老鼠。那么,100分钟内要抓完100只老鼠,需要多少只猫?

答案在44页。

1.上午8点,再加6个小时,就是下午2点。

2.对,没错,很多小朋友想到了对角线。但是,你发现了吗?

我们只要把中心定位在对角线的交叉点上,然后可以随意旋转对角线,所有分得的4块田地形状、大小都是相等的。

3.这位智者根本不会回来,这已经是骗他。

4.阿肯在逆流划船,阻力太大的缘故。

5.5只猫5分钟抓5只老鼠,5只猫10分钟就可以捉10只老鼠,20分钟可以捉20只老鼠…… 以此类推,100分钟捉100只老鼠也只需要5只猫。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