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是什么都懂,对权威说不
大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追求真理,而不是去追随任何派别、时代或局部的利益。
——哈佛大学第19任校长 昆西
在哈佛精英的培养过程中,如果一个人没有说“不”的勇气,仅仅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没有对既定的事物发起质疑的眼光,那么他不可能有出类拔萃的表现,也不会有高人一等的学术造诣。对于一个着力培养人才和精英的高等学府,仅仅要求学生有优异的成绩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精英,必须有质疑权威的意识,有追求更高真理的目标,有对权威说“不”的勇气。
在哈佛,最高的原则是追求真理,无论是世俗的权贵还是神圣的权威,都不能阻止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没有人什么都懂,如果对所谓“权威”产生质疑,请坚持相信自己,在“追求真理”的旗帜下,坚持你认为正确的道路。在哈佛,观点不一致是极其常见的。哈佛本身就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而冲突往往带来**和火花。有时候,识别哈佛人的一个明智方法就是:看看他是不是一个少数派。有关学识的争议再多也不嫌多,正因为有争议,才会百花齐放,这正是哈佛的伟大之处。
在哈佛的人才教育中,老师对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他们通常以有效的授课方式将这种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鼓励学生对现有的知识发起疑问,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
美国的某个小学上文学课,老师正在为学生们讲《灰姑娘》的故事。故事讲完后,老师对开始向全班提问。
老师问:“一般来说,大家都不喜欢灰姑娘的后妈。那么,如果你是灰姑娘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有个孩子举手回答说:“是的,如果我是灰姑娘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问:“为什么?”
学生:“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不想让灰姑娘去和自己的女儿竞争。”
老师说:“好的,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其实她只是对别人的孩子不够好,可是她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只是她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如果她能做到,那她也会成为一个好人,大家也会喜欢她了。好了,同学们,最后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们思考了好一会儿,终于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他说:“仙女说: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为什么灰姑娘的水晶鞋却没有变回去?”
老师:“你太棒了!同学们,你们看,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你们敢于在这么有名的故事中找错误,说明你们是很棒的。所以,如果你们努力学习,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敢于提出问题,有时候并非不礼貌,用适当的方式告诉老师,既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也可以对老师的劳动展示自己的尊重。
盲目质疑者,对于某一事体,通常只要看到一个点上的可疑之处即对该事物予以完全否定。思维简单者通常受到这种片面思维的影响而受到迷惑。善于质疑者,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想得到的可能性,通盘考虑,既善于从枝节细小疑点寻求逼近真相的突破口,也善于剖开主干直接把真相呈现出来。
有一位科学家是质疑的鼻祖,也是科学史上的质疑第一人——哥白尼。
对遇到的事物有一个质疑的视角,通常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即能否发现问题,是激励、激活创造性思维最有效、最持久的因素,是认识主体产生求新求异欲望和敢于进行创新活动不竭的动力。1496年,哥白尼在意大利波洛尼亚大学读书期间,与该校天文学教授多美尼哥·迪·诺瓦拉两人一起在自由气氛中进行天文观察,讨论托勒密《至大论》的错误以及改进托勒密体系的可能性。毋庸置疑,正是这种遇到事物有质疑的视角,哥白尼最早受到激励,立志改革天文学。在经过30年大量复杂的计算、整理,使其太阳系的思辨体系终于达到了数字上的精确程度后,他的手稿臻于完善。哥白尼从一开始就清楚地认识到,由于他发表关于太阳系结构的新观点,将会引起来自学术和教义两方面的反对。所以,他年复一年地不断修订他的手稿,而对是否发表这部手稿一直犹豫不决。然而,当他的真正见解走漏了风声以后,便引起了议论和好奇。
又经过多年之后,已经衰老多病的哥白尼在朋友的劝说下,终于决定将这部手稿付诸发表。于1543年出版时,据说第一本书送到哥白尼手里几小时以后,他就逝世了,那是1543年5月24日。这一年成为近代科学产生的标志,哥白尼则是近代科学质疑的第一人。
年轻的朋友们,请记住这样一个忠告: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任何一个完美的事物。所以,当你对现有的权威或者真理产生疑问的时候,不要将这个疑问埋藏在心里,一定要敢于说出来。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会为你带来奇迹。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们爱老师,但我们不盲从老师。我们从书本或经验中学习,但绝对不止步于书本或经验。对真理的爱好,对知识的渴求,会使人去研究一切未知和有疑问的东西。出于强烈的求知心,他们会一直研究到事物的根源,直到所有的质疑都得到圆满解决为止。在高中校园,向老师提出质疑并不是不尊重老师,而是对真理的尊重,老师也会欣赏这样的学生。所以,行走在校园内的青少年朋友们,请善用你的怀疑精神,保持这个良好的习惯,你将发现,自己会收获更多。
那么,质疑背后的好处有几何?作为21世纪新时代的青少年,质疑的品质又会带来什么好处呢?
一、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古往今来,新知识的获得,总是从质疑开始。人类文明史证明,质疑是追求新知识的起点。如果没有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和质疑心理,是不可能诞生人类科学的,所有新事物、新发明,也都是从质疑开始。如果疑而不问,那么思维的链条就会断裂,获得新知的途径也会被切断。因此,学生应该大胆质疑,释疑解惑。有疑则有问,有问而获知。由此可见,质疑是获得新知的起点。
二、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需要深入的思考,而深入思考需要有质疑之处。疑问的产生是与深入思考紧密相连的,能思则能疑,能疑则深思。思考越深,提出的问题就越有意义。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善不善于质疑,也能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认真。
三、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一个人如果能够对大家都认可或习惯了的事物提出质疑,就说明他是能独立思考、有主见、有胆量的人。质疑让人关心一件事,才会去考虑怎么做会更好,才会去思考问题的原因在哪里。这样的质疑,会大大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也能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
四、质疑带来热情。
哈佛大学的奥里森·马登教授说:“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热情都是必不可少的品质。”能提出质疑者,说明了一个人的思考能力不停止,也说明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热心程度。质疑带来的热情,会让质疑者更快地接近正确的方向。
五、质疑带来创新。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培养创造型人才尤其重要。学生可以通过大胆的质疑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青少年朋友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质疑,摆脱书本和前人的束缚,发现前人认识上的不足之处。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永远无法超越前人,不敢质疑就难以创新。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有质疑精神的人决不允许自己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是质疑,而生活中的智慧大概就是凡事问个为什么。”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创造性的思维需要破除迷信,向谬误挑战,甚至向巨人挑战,这是时代不停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有质疑才会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抓住问题深入探索,不停反思。这是创新思想、发现新事物的导火索。有人断言向地球远方发射电磁波完全不可能,然而意大利的马可尼却质疑这一点,1901年他终于成功在不用导线的情况下把信号送过了大西洋。这一质疑与反思奠定了电子时代到来的基础。
质疑、反思、重建,才能最终突显质疑的价值。“质疑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真正的学习是从质疑与反思开始的。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我们应在充分学习先贤的基础上勇于质疑和反思、独立思考、踏实研究、善于重建。
◎哈佛心理评估:你是否与众不同?
1.你觉得集体在一起想点子:
A.有刺激作用——你发现大脑的运转比笔头快B. 有帮助,特别是因为同别人在一起——在有人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帮助完善你的观点时,你的思维特别活跃,能够涌出很多点子C.非常痛苦——你很难迅速提出自己的主张2.在你准备按照说明自己动手做某样东西时,如果发现缺少了一件必要的材料,这会使你:
A. 或是尽可能地利用现有材料,或是迅速寻找替代品。一般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B.感到沮丧,并且寻找一件替代物。用替代品来做往往会出问题C.出去购买这种材料然后继续做
3.你购买了一件东西,需要在家里做简单的装配,但后来发现说明书是日文的(而你又不太内行),这时你最有可能:A. 把所有部件摊开,琢磨什么东西应装在什么地方,需要怎样装。这种做法往往能解决问题
B.求人帮助
C.与零售商联系,索要一份你能看懂的中文说明书,否则要求退货4.你觉得艺术品:
A. 迷人。你发现自己很容易陷入对一幅抽象画的想象当中,而且能够对它做出各种各样的解释
B. 有趣。但你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转移。你往往要买相关指南,帮你理解不同的作品
C.乏味。你不能理解它们的意思,也难以评判它们的优劣5.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人人都有一部潜在的小说可写。写小说的可能性使你感到:
A. 兴奋。你喜爱文字,喜欢以一种色彩丰富的文字表达自己。你觉得构思一个故事情节和想象具体内容并不困难B. 很困难。尽管你也想一举成名,但你更愿意从过去的经历中寻求灵感。而写一本书则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C. 不感兴趣。你可能喜欢读书,但情愿把写书的事让给更有想象力的人去做
6.下列测试题你宁愿选择哪种类型的问题:A.无确定答案、可作多种解释、而且容易回答的问题B.可根据提供的事实与信息回答的问题C.有多种选择答案的问题
7.以下的活动你最喜欢:
A.写作 B.读书 C.看电视
8.作为音乐爱好者,当你在演奏乐器时,你喜欢:A.与意趣相投的一群爱好者即兴演奏B.根据听觉,模仿你听过的乐曲,在可能的情况下加一些装饰音C.严格按乐谱演奏
9.如果忽然想到一个点子,但同时转念又想为何以前无人想到或做这件事,这时你最有可能:
A. 对这个点子作一些研究,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如果找不出比较明确的答案的话,则可能发起一场非常热烈的讨论B. 全神贯注地再细想一会儿,然后就想别的问题了,在短期内你不可能再重新考虑这个问题
C.认为它不值得多费脑筋思考,索性将它置于脑后10.你认为自己:
A.有创见——你讨厌墨守成规,喜欢尝试新的方法和程序B. 是追随者——你习惯按常规办事,但是如果相信别人的想法正确,你也愿意给予支持
C.淡漠——你是一个懈怠而随波逐流的人评分方法
选A得2分,选B得1分,选C得0分。
测试分析
17~20分——说明你很有创见、思想新鲜;13~16分——这个分数不低,多多练习还会提高;9~12分——说明你要加强努力,提高创造力;9分以下——说明创造力确实非你所长。
说“不”的技巧——勇于质疑不等于粗鲁无知永不向权势低头,但要摘帽为礼。
——美国作家 吉姆·菲比格
哈佛大学教授安娜·斯洛博士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说:哈佛的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互相提问、辩论、质疑,甚至批判对方的观点。这样的学习培养了学子们敏锐的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持续学习和刻苦学习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了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的习惯和创新能力。
哈佛鼓励学生具有颠覆和批判的眼光。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虽然,敢于对权威说“不”是每个精英人士必备的勇气,哈佛大学也着重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但是,勇于质疑不代表可以随意对别人无礼,对权威说“不”也需要技巧。
质疑就是不满足于现有的认识,能重新审视、重新批判,指出缺点及弊端。质疑是社会发展的生命。质疑思维方法,就是用怀疑、批判的眼光,对现有的理论、经验、观点进行重新审视、重新评判,试图从中找到缺点和弊端,然后加以改进创新。可以说,敢于质疑的头脑,是大财富。
要想解决任何一件事情,首先就要发现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才能解决问题。但很多时候并不是解决不了问题,而是发现不了问题。如果连问题出在哪都发现不了,又谈何解决呢?因而质疑思维就是要提出“为什么”。
味精的研制者池田菊苗博士,在吃饭时喝了一口汤,觉得异常鲜美,就问夫人加了什么调料。夫人告诉他,汤里除了海带,并没有加其他的调料。池田菊苗还以为太太在开玩笑,什么都不加,这个汤为什么会这么鲜美?他的质疑,使他开始想:汤是不是因为海带才变鲜的?海带让汤变鲜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海带中含有某种成分吗?于是他开始分析化验海带的成分,终于提炼出一种叫谷氨酸的物质,这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后来,他申请专利开办味精工厂,由此获得巨大的利润。
质疑就是敢于提出为什么。敢于破除陈规,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一步,我们既要尊重名人和权威,又要敢于超过他们,在他们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的创造。只有这样,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才能不断增强。
为了探求蜜蜂如何发声的秘密,一个名叫聂利的小女孩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然后用放大镜仔细查找,就这样观察了一个月,终于在蜜蜂双翅的根部,发现两个比油菜籽还要小的小黑点,蜜蜂鸣叫时,小黑点就会上下鼓动。为了确定是不是这个小黑点在起作用,她就用大头针小心地捅破小黑点,这时,蜜蜂就不再发声了。她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它们的双翅,只刺破小黑点,结果蜜蜂在飞来飞去的时候,居然没有一点儿声音。
一年以后,这个已经12岁的小女孩,撰写了她的科学论文——《蜜蜂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这篇论文在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了优秀科技项目银奖,以及高士奇科普专项奖。
一、质疑不是叛逆。
叛逆是青少年朋友常常会有的情绪,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标新立异,在行为上异于常人,希望以此引起别人的注意。叛逆会让人为了否定而否定,为了说“不”而说“不”。尤其是愿意与家长、老师等“唱反调”,认为家长的话有错误,认为老师的话不可信,甚至对其他优秀的人也会无端否定。
比如: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事迹来感染青少年,以此唤起他们对学习和奉献的热情。而有时候,这些先进的人物会无端被质疑,不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的逆反心理更强。所以,敢于质疑,并不代表目空一切地叛逆。
青少年朋友们,不要为了质疑而质疑,权威之所以是权威,是通过长时间的理论与实践验证之后的结果,总有一定的可信度。在质疑权威之前,请消除自己的逆反心理,以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态度来质疑。
二、尊重是基础。
200年来,哈佛的学生们从来没有停止过质疑权威、追求真理,他们为世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做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然而,虽然他们敢于对权威说“不”,却从来没有对真理和自己的教授有过不尊重。即使是在自己十分怀疑的时候,也是以十分恭敬的态度来质疑权威的。
无论是朋友之间的交往,还是师生之间的探讨,尊重是一切的前提。尊重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如果做不到尊重他人,那么就会显得粗鲁无礼。追求真理的路上,不应该有无礼的人。
在质疑他人的时候,请给予足够的尊重。如果在课堂上对老师所讲内容有不同看法,那么请举手示意老师,得到老师的许可之后提出自己的质疑;在与师长进行探讨的时候,充分发扬尊师重道的精神,有修养地去“找茬”。
三、深思熟虑。
如果只会说“不”,却不知道为什么“不”,那么,这样的质疑是无效的,也是无知的。怀疑别人是错的,前提是自己知道什么是对的,或者已经掌握了别人错的证据。
在今天这个关系紧密的社会当中,无知会给自己和身边的人造成不好的影响。培养质疑的精神,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追求真理与知识。那么,在质疑原有真理和权威的时候,首先我们自己要注重知识的培养,在提出疑问的时候,不要让自己的质疑被别人称为无知。
质疑一件事情,不要只看到一个点上的可疑之处就完全否定这件事的全部。要穷尽各种可能,通盘考虑,深思熟虑之后才能下结论。
敢于质疑,我们才可能进步。学习是质疑的过程,没有什么是可以一步登天的。遇到困难和复杂的事,如果我们只会闭上眼睛干等,那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所以,我们需要学会去质疑、去思考,不管它有多困难,多令人无奈,我们只能持之以恒、努力不懈地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闭上眼睛等天上掉馅饼。闭上眼睛,只是让时间更快地溜走;睁开眼睛后,只会是一事无成,所以在我们面对疑难时,应当去积极思考、探索,去质疑解难,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获得进步。
敢于质疑,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古代学者张载曾说过:“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学习是一个解决疑问的过程,如果说学习没有“可疑”之处的话,那我们的学习就不可能进步,只会故步自封。华罗庚,一个没有读过大学的教授,就因为敢于大胆质疑、积极释疑,敢于向大师和世界顶尖级疑难挑战,从而使他成为世界知名数学家。所以,做学问一定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探索问题的真相,去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虽然权威并不总是对的,但是我们在保有质疑精神的同时,也要充分尊重权威。既能尊重权威又能质疑权威,在保有自己的思想、不盲从的同时,也要通过正确合适的方法来捍卫自己追求真理的尊严。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个有修养的成功人士。
◎哈佛心理评估:测试你是不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1.你对待店里的售货员或饭店的女服务员是不是跟你对待朋友那样很有礼貌呢?
2.你是不是很容易生气?
3.如果有人赞美你,你是不是会向他说“谢谢”呢?
4.有人尴尬不堪时,你是不是觉得很有趣?
5.你是不是很容易露出笑容,甚至是在陌生人的面前?
6.你是不是会关心别人的幸福和舒适?
7.在你的谈话和信件中,你是不是时常提到自己?
8.你是不是认为礼貌对一个男子汉无足轻重?
9.跟别人谈话时,你是不是一直很注意对方?
答案分析
1.是。一个富有修养的人,不论是对什么样身份的人,始终都彬彬有礼。
2.不是。动不动就生气的人修养不会很好。
3.是。善于接受他人赞美是一种做人的艺术。
4.不是。幸灾乐祸显出你的修养较差。
5.是。微笑始终是对你自己或其他人通往快乐的最好的入场券。
6.是。关心体贴别人是一个人成熟和有魅力的第一个条件。
7.不是。那些经常大谈他自己的人很少会受到别人的欢迎。
8.不是。良好的风度和礼貌,是一个人所必需而且应该有的自然反应。
9.是。尊重别人的意见才能使别人尊重你。
提问的能力——哈佛教授欢迎质疑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亚里士多德
在哈佛大学,教授们十分欢迎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便是自己教给学生的观点,他也欢迎学生随时来质疑自己。只要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证明自己的观点,即使学生提出的这个结论是错的,那么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是很有好处的。在这个质疑的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向权威说“不”的勇气,更多的是一种独立思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才能分析问题,最后方可解决问题。疑而后问、问而后知,打破砂锅问到底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质疑思维。提问使人进步,问题和答案一样重要,因此,我们要培养质疑思维,首先就要善于提问。
敢于质疑,我们才可能发现真理。如果牛顿没有敢于质疑的精神的话,那么万有引力定律也许会推迟几百年才发现。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一个苹果忽然落下来;这个看似很普通的场景,但牛顿却发出质疑,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假设是我们坐在苹果树下,苹果掉下,我们会怎样呢?我们也许会拿去吃了,或许会感叹说,这是多么好的运气呀!当然或许真的会去想原因,但又有几个能持之以恒去探索呢?面对复杂而又需要去“疑”的东西,我们感到的只是头昏脑涨,然后再摇头说放弃,这就是我们与牛顿最大的区别。所以,如果我们想像牛顿们那样去揭示和发现真理,就必须学会质疑、解疑。
拉瓦锡对旧理论、旧观念和前人的实验结论敢问一个为什么?这正是创新意识的动力和实质。他从不机械地重复别人的实验,而是批判地继承,使之成为新思想、新理论的论据。如在氧气制取实验上,拉瓦锡不仅重复了普里斯特列加热氧化汞产生氧气的操作,还使产生的汞和氧气重新结合生成氧化汞,结果,原来消耗的氧气量与重新生成的氧气的量完全相等。在验证氧气性质时,他不仅做了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还做了磷、硫、木炭、铁、锡、铅及有机物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做了氧化铅、硝酸钾的分解实验以及动物的呼吸实验等。在此基础上他才提出了氧化学说。
在科学上,拉瓦锡勇于批判旧规范、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始终如一。如:他改进了波义耳关于金属煅烧的实验,指出波义耳错误的关键。在水的组成实验上,他不仅让氧气和氢气化合生成水,又使水蒸气通过炽热的铁管分解得到了氧气和氢气,在化合与分解两方面证明了水的组成,并由此提出了科学的元素观。他首次提出了物质不灭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首次给化合物以合理的命名,首次对早期元素进行了分类,列出了第一张元素表……纵观拉瓦锡一生的科学活动,始终寓伟大成就于不断地创新求索中,所以他才能石破天惊,宣布一个科学新时代的到来。
居里夫人能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牛顿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玻尔组建了世界上一流的量子物理学派;贝尔发明了电话……这些出人意料的累累硕果与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分不开。
而提出问题本身,也是一门艺术,是学生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青少年朋友们或许会发现,校园里并不缺乏敢于向老师和同学提问的人,但是却并不是每个人都善于提问。有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被提到的问题,本身与课堂所讲内容完全无关,以至于老师一时不知道从何回答;一些同学随感而发,随意提问,有时候连自己都不知道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什么;一些同学因为仓促提问,思考不周,或者词不达意,老师听不明白问题,导致讨论无法继续等。
那么,在校园中,如何提问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从而提高自己的提问能力?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学子们参考。
一、明确提问目标。
有目的性地提问能克服学生提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出的问题要围绕主题,切记不要思维过于发散,导致偏离主题。
二、准备充分。
兵家有云:不打无准备之仗。提问同样如此,充分的问前准备是十分必要的。老师经常教育学生,思考之后再发问、实践之后再提问。实践出真知,在学习阶段,真正的学习是“做”出来的,不是“听”出来的。通过自己的实践,将问题进行转化后提问出来。
三、注意找准时机。
恰当的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可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老师讲过一个问题,当时没有提出任何问题,过了很久之后,老师已经淡忘,再提出问题的话,不仅会造成老师的困扰,也会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
四、注意实用性。
提问要注意实用性,在高中的校园中,如果你提出爱因斯坦“相对论”或者“黑洞”理论的问题,那么显然,是没有什么实用性,也是没有太大的价值和意义的。
五、注意适量原则。
单次提问,注意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一来,不宜解答;二来,不宜消化。如果问题相对较多,也需要注意问题之间的联系,尽量将多个问题用同样的线索串联起来。
学生读书,一定会产生许多问题,有完全不懂的问题,有懂得不透的问题,也还有教师或其他同学提出的而自己尚未察觉的问题,有的比较浅显,有的比较深刻。有问题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长期以来,教学中常常忽视学生的这种学习潜能,教师不能发挥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有意或无意地在压抑学生好问的天性,致使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障碍,如:对自己的认识产生自我否定的意识,存在认为自己根本提不出问题的自卑心理;自己有问题,但顾虑重重,担心提出的问题不合教师的意图而受到教师的指责;或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引起教师的重视,并担心遭到同学的嘲笑等。
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提问的良好习惯对每一位莘莘学子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这个世界时时处处都有知识、有科学、有问题,平时学生们应该多到校园外去,接触一下社会,养成喜欢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哈佛心理评估:测试你的明辨是非。
你听说社区门前贴了张悬赏告示,奖金是10万元,你觉得是在找什么?
A.寻找失物
B.寻人启事
C.寻找宠物
D.为交通事故或其他犯罪事件寻找线索答案分析
选A:你很容易识别善恶,并产生警戒。
你很容易识别善恶,也很容易进入戒备状态:如果有一个可疑的人在你的面前出现,你会采取很引人注意的防御行动,让大家都知道你的态度。虽然你的观察力不错,可是容易冲动行事,打草惊蛇,反而将自己的想法泄露给对方。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
选B:你能识别善恶,但不随便起疑。
你能洞悉人性的复杂和险恶,但不会随便怀疑别人,因为你有强烈的好奇心,也喜欢和人相处,相信人性有美好的一面,久而久之,便见识到了各种人的嘴脸,并且能和不同的人处理好关系,能在喧闹的人群中游刃有余、怡然自得。
选C:你太天真善良,根本无法辨别人心。
有没有听过人家这样骂你:“笨蛋!这么幼稚,人家把你卖了你还帮人家数钱呢。”说真的,这是值得你好好想一想的问题。因为你纯真善良的本性根本无法辨识人心的真伪善恶,总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得很美好,很容易受伤的。
选D:你不但能洞悉善恶,你的精明令人畏惧。
真佩服你的精明,你的警觉性很高,一点点儿不对劲的状况马上就能引起你的注意,很少有人能唬得住你。而你也有精确的判断力,能迅速掌控全局,马上就把对方的底细探得一清二楚。再聪明的骗子一见到你那锐利的眼睛,也会产生畏惧。
列出质疑的问题,多思考,不轻信读书不要存心质疑,也不要全盘相信,而是要思索,要权衡。
——世界著名作家 培根
质疑,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样,如果没有质疑的精神,那思考也没有意义。只有质疑加思考,才能启发大脑对事物的深刻研究,最后做出判断。
在哈佛的一堂课上,曾有过这样一个故事。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了一种学术理论,他告诉同学们,这种理论只存在于中世纪某一特殊时期的某个国家,但是因宗教以及各方主流派的压力,这个理论很快就被禁止传播了,所以很少有文献记录它。同学们认真地将这个珍稀的理论记录了下来,并且按照教授的要求分成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果也被记录了下来。
接下来的一次测验中,教授出到了这个题目,于是大多数学生将教授在课堂上所教的理论以及小组讨论的结果反映到了考卷上,他们认为应该可以获得好成绩。
然而万万没想到,当试卷发下来,这道问题的答案旁边都划着一个大大的叉号,学生们简直惊呆了!这次测验,全班同学得的都是零分。这是怎么回事呢?
教授解释道,其实事情很简单。这个理论本身就是错的,关于这个学术理论的一切,都是教授自己故意编造出来的,它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因此,学生们所记录下来的,全部都是虚假错误的信息。
全班同学都感到不可思议:教授为什么要和学生开这种玩笑?
紧接着教授说,学生们只要去图书馆查证,或者去别的教授那里请教,本该很容易识破他的把戏。然而他们竟对此深信不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理论的真实性。
哈佛的教授其实是希望学生能够从这次经验中吸取教训,并告诫每个人要牢牢记住,任何老师或者课本都不能不假思索地轻易相信,每个人都难免犯错误。凡事要多质疑,勤于思考,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大脑“睡大觉”,一旦发现老师或课本上有什么错误,都要立刻指出来,勇于发起疑问。
在今天,不被旁人左右自己的思维,不一味地随波逐流,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事物不轻信,学会独立思考,自身的潜能才有机会更多地发挥出来。
在求知的道路上,在追逐自己理想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学习哈佛的理念,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积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有一天,爱迪生在路上碰见一个朋友,看见他手指关节肿了。
爱迪生问:“为什么会肿呢?”
“我还不知道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你没有看过医生吗?医生是怎么说的?”
“我看过好几个医生,但是每个医生说的都不同,不过有一些医生说是痛风症。”
“痛风症,这是什么病?”
“他们告诉我说,是尿酸积淤在骨节里,所以造成这样的症状。”
“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不从你骨节中取出尿酸来呢?”
朋友回答:“他们说尿酸是不能溶解的,不晓得如何取。”
这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回答:“我不相信。”
爱迪生抱着质疑的态度回到他的实验室里,立刻开始试验,他要看看尿酸到底是否能溶解。他在实验室排好一列试管,每只试管内都注入不同的化学试剂,每种试剂中都放入尿酸结晶。惊喜的是,两天之后,他发现有两种试剂中的尿酸结晶已经溶化。于是,爱迪生这个新的发现问世了,并且很快被传播出去。如今,爱迪生发明的这两种试剂中的一种,已经被运用于医学,普遍在医治痛风症中被釆用。
爱迪生敢于不断质疑的精神,才促使了又一项科研新成果的诞生,并且使得后世人得以获益良多。青少年朋友们,在学习中发现疑难问题,可在读书笔记中记下来,以备日后用来深入思考和多方请教。千万不要轻易捻灭自己心中那股质疑的火苗,那将是你通向成功的星星之火,相信日后必定燎原。
“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在人类前行的过程中,批判和怀疑起着无可置疑的推动作用。
试想,一个时代怎么会在权势中进步呢?漠视、孤立那些敢于提出疑问的人,其本身不正是在扼杀一个社会的本性吗?当绝对的权力备受争议时社会才会进步,欲使历史之手行运,必须让质疑之轮不停运转。
质疑权威亦是现实对于完美的挑战。在很多人心目中,《阿凡达》和第82届奥斯卡的主角《拆弹部队》,一部有亿万观众支持,一部有影评界力挺,然而最后奥斯卡奖却颁给了《拆弹部队》。其实如今想来,这结果也实属正常。
《阿凡达》作为人类未来的一个权威的代表更趋向于完美派,保持人们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然而《拆弹部队》则更是批判现实的质疑者。现实与完美不可兼容,现实终会凌驾于完美之上,我们也不能永远生活在权威的影响下,走出权势,也许会让社会更美好。
勇于质疑那些精英,科学的进步离不开质疑精神,以古代玛雅人的预言为背景的电影《2012》,上演后在全球引起轰动,其中的精英主义与平民主义的博弈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民众质疑精英,这是理所当然的,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多数人的命运由少数人决定,多数人被少数人统治,这是一个常态,尽管在这些少数的精英中,也产生了大众民主的思想,产生了平民主义的精神,也不时出现为多数人欢呼的人物,但是人类的历史发展方向由精英决定基本从来没有改变过,但作为权威而言,如果脱离了会质疑的群众,他们又怎么能有成功呢,质疑才是掌握权势的前提。
高中生,更应该胆大心细,勇于质疑敢于发现,跟随着科学家质疑精神的脚步,稳扎稳打。用优秀两个字要求自己,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多问一次,你的知识就会增加一分,你的思考能力就会增强一分。经过三年的历练,相信你一定能成为思考能力接近哈佛人的优秀学生。
◎哈佛心理评估:测试你的思考度。
1.甲、乙、丙都喜欢对别人说谎话,不过有时候也说真话。一天,甲指责乙说谎话,乙指责丙说谎话,丙说甲与乙两人都在说谎话。其实,在他们3个人当中,至少有一人说的是真话。请问到底是谁在说谎话呢?
2.4个人在对一部电视剧主演的年龄进行猜测,实际上只有一个人说对了。
张:她不会超过20岁;
王:她不超过25岁;
李:她绝对在30岁以上;
赵:她的岁数在35岁以下。
选择答案
A.张说得对;
B.她的年龄在35岁以上;
C.她的岁数在30~35岁之间;
D.赵说得对。
3.A、B、C、D四个学生参加一次数学竞赛,赛后他们四人预测名次如下:A说:“C第一,我第三。”
B说:“我第一,D第四。”
C说:“我第三,D第二。”
D没有说话。
等到最后公布考试成绩时,发现他们每人预测对了一半,请说出他们竞赛的排名次序。
参考答案
1.甲在说谎。
(1)如果甲说真话,乙说的就是谎话,因为乙指责丙说谎,那么丙说的就成了真话,而丙说甲乙都在说谎,矛盾;(2)如果乙说真话,则丙在说谎,上述(1)分析知甲在说谎,成立;(3)如果丙说真话,意指甲说的“乙说谎话”为假,那么乙说的就是真话了,而乙说的是真话则丙在说谎,矛盾。
2.应该选B。
赵的话包括了张、王的答案,还包括李的一部分,得知只有李说对了,实际应该是35岁以上。
3.竞赛的排名次序是:BDAC。
BC两人说的D的名次,可能全错也可能一对一错;假如全错,则BC说的另一半“B第一”“C第三”就是对的,但这个结果与A矛盾(A全错),所以不成立。BC说的D的名次必然是一对一错。
(1)如果“D第二”是对的,那“C第三”就是错的,同时“D第四”是错的,“B第一”就是对的;那么从A说的推出:“A第三”正确,则“C第四”,不矛盾。
(2)如果“D第四”是对的,“B第一”就是错的,同时“D第二”错、“C第三”对,则“A第三”错、“C第一”对,C的名次矛盾,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