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一项新决策时,即使那是一项非常正确的决定,还是会有人持反对意见。与其说是因为反对接受新事物,不如说是因为心理上还来不及切换过来。比起经过理性思考才提出反对意见,更多时候是因为过不了感性这一关才反对。
因此,无论一项决策再怎么正确,光是晓之以理并不可能说服对方改变心态。如果总是振振有词地强调理论,只会让组织或团队开始出现嫌隙,本来很顺利的事最后也会变得寸步难行。
如果想要改变对方的想法,一定要懂得倾听对方的声音。
虽然这听起来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但我认为只要能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说的话被听进去了”,大概就能消除对方一半的不满情绪。
说得更极端一点,我甚至觉得,就算不把听到的意见反映出来也无所谓,因为即使没有采纳任何意见,主动倾听对方的想法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或许有人会认为:“聆听并采纳部下的意见,感觉好像输给对方似的,这样难道不会被他们瞧不起吗?”
要我说的话,我会觉得在这种小事上认输一次也无所谓,反正只要最终能达成目的、能得到胜利的结果就够了。
我认为从开始一项新决策到创造成果为止,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能让组织或团队产生嫌隙,因为没有嫌隙的组织或团队才能或急或缓地朝目标方向前进并达成目的。
一旦创造出成果,成员的接受度就会提高,反对的人数也会瞬间减少许多,所以我才会强调在创造成果前尽量以柔和手段推动决策的重要性。
一个团队会产生嫌隙,就代表现行的决策有一些勉强之处。如果无视于此强加施行的话,到最后恐怕连最初的目的都无法顺利达成。
聆听对方的说法、采纳对方的意见、小心避免产生嫌隙,然后在不知不觉间改变成新的做法,换言之,“先输再赢”就好了,这才是最佳的做法。
在很多人的印象之中,领导者往往拥有强烈的领袖特质,凡事都说:“我会想办法!”不过这种类型的领导者在职场上并不太吃香。
因为“我会想办法”的领导者大多不善于聆听他人的意见,反而强烈坚持己见,希望让周围的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好让大家接受自己的想法。
然而,身为领导者,倘若只求个人表现,不顾团队合作,迟早会破坏团体的和谐,使团队失去凝聚力。
为了维系团队合作,成为一名能够理解部下心情的领导者,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如果不理解部下的心情,就无法保持与部下良好的沟通。部下所说的话,不能只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听。
想要引导部下说出真心话,必须先主动敞开胸襟,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真心话。眼睛看到的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只占冰山一成,其余九成都藏在看不见的海面下。人的真心话也一样,部下真正的心思是看不见的,因此努力把目光焦点放在海面下,也就是努力读懂对方的真心话,是很重要的一件事。